史杨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不是空洞虚拟的概念,它应该具体地、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一个好的班级,必然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激励和鼓舞着学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而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管理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打造最美教室创设班级文化氛围
从时间角度讲,学生呆在教室里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从空间角度讲,一间教室就是一位教师的工作天地,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天地,而打造最美教室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平等,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贯穿其中。
班训和班风并不只是为了增强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在塑造品质的同时,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首先从打造班级环境文化开始:
1. 强调环境的洁净
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首先要干净、整洁,要求我们的教室随时都要保持课桌椅、劳动工具等摆放整齐,讲台、电教平台、书柜台面干净,地面无纸屑、污渍,并告诉孩子们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
2. 注重环境的布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师生共同参与的“建设特色班级文化”活动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形象化,在班容班貌的布置上,要充分利用教室的有效空间资源,在教室最醒目的位置布置班规、班训和班级口号;两侧的墙壁张贴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和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后墙则是班级的个性化布置,有展示孩子们才艺的文学、绘画、手工作品,有彰显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激励园地,有展现孩子们风采的“群星闪烁”“我们的榜样”等,给学生一片自己的天地,让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相互交流。同时,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滋润他们的心田,熏陶他们的心灵,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二、树立责任意识,开展幸福班集体建设
每个教室就像一块园地,而班集体里的每一员都是这块园地的耕作者。大家在这块园地里学习知识,也在这块园地里学习做人、学会交往、懂得生活,用行动具体地、生动地、逐渐地铸就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该以什么姿态处理人际关系?友善,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甚至是不熟悉的人,一个友善的态度能让他人感到温暖,自己也能体会幸福。做到友善需要我们宽容大度,不为小事计较,能原谅别人的过错,不嘲笑别人的弱点或缺陷,乐于帮助别人。友善的班级是大气、和谐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阳光中、幸福里。
要打造一个友善的环境,就要求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这既关乎集体利益,又关乎个人的发展成熟。迟到、遗忘(作业、值日)、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随意表态又不兑现承诺、对集体事务冷漠、不愿意帮助别人等等,表面上看是小毛病,其实都是缺少责任感的表现。我们对自己在以上几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要用“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等理由开脱,而要从如何提高责任心去反思。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负责的人。
大家来学校读书,本身就带有一份责任。父母家人、学校老师都对你有所期待,班级的建设也需要你出力,我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就是责任意识。提高责任意识应该是全班学生共同的目标,责任感也是班级精神的重要内容。
有责任感的人,会勇于担当,不推卸责任,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好。大家都有了责任感,很多事情就不需要反复提醒,班级发展就在情理之中了,学生的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班级每组织一次活动、开展一次教育或讨论一个问题,看上去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各种活动之间表面上也不见得有什么联系。但是这些活动一旦与核心价值观挂钩,其教育价值立即得到提升。优秀的班主任做事,从来不会就事论事,更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差事,他的很多工作都会围绕着如何体现班级核心价值观而设计,这就是所谓“小中见大”。所以,有了核心价值观,班主任平时开展教育就能自觉地往上靠,不仅言之有据,且底气十足。平凡的工作因为有了核心价值观而更有意义,班主任的教育也有了“根”。
比如,我在这一届班级中提出了“公德、责任、合作、友善”8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平时开展的大量教育活动都可以在这四个方面找到“根”。抓纪律卫生不仅仅是为了常规评分,而是纳入到公德意识的培养;开展一次有趣的班级活动也不仅仅是放松心情图个热闹,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构建友善的人际关系等等。
社会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舞台。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上,使学生在学校、班级搭建的平台中尽情的展示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核心价值觀使班级教育的“含金量”大为提高。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班级管理建设中,但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要真正贴近学生实际,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所需,积极开展能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播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德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