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博物馆教育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路径

2017-06-11 08:46刘春荣
新一代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专业化教育

刘春荣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北京 100872)

摘 要:大学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虽然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但大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设“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育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本文从大学的教育特点和大学的公共性出发,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依托大学学科资源,充分发掘馆藏资源,走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的路径,对博物馆教育功能进行了探索和拓展。

关键词:大学博物馆;教育;专业化;社会化

随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决定的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和完善,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开发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就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和突破口,各地政府和文化机构也都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各类社会大课堂、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蓬勃发展。

一、不均衡现象的存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利用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开展教育活动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

(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不均衡。因为经济条件和投入能力的差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可资利用的已开放的文化资源存在较大差距,客观上造成了相关活动开展方面的差异。

(二)基础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存在不均衡。这一点颇令人费解,一方面基础教育领域非常重视依托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小学经常组织各类参观学习活动,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服务对象和活动内容也主要面向高中以下的群体,另一方面,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开办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辅助机构,但在开展活动和受众群体方面远不够丰富和全面。

二、制约因素

通过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初步了解到制约高等教育利用博物馆等资源的主要因素。

(一)功能定位偏差。认为除了历史、考古与博物馆等专业外,博物馆不太适合进行其他方面的专业教育,但高等学校的博物馆还有其特殊性,高校的博物馆一般是在学科的发展中形成的,有学科发展的历史积淀,与学校的学科特点、师资专长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地质大学地质博物馆、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股票展、西域文书展等,这些机构的藏品研究有较强基础,但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教育对象年龄和认识上的不同。这使博物馆的激发兴趣的体验式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和成年人的效果远远不如中小学生。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的偶发行为基本全凭个人兴趣爱好,有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也基本配合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仪式性大于实用性。殊不知,尽管大学生在认识方面比中小学生更为成熟,但远未真正对即将面对的学习和专业有充分的了解,而利用博物馆进行学科入门或学科史方面的引导和介绍目前还是空白。

(三)与中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多由校方和老师组织不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更自主也更丰富,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兴趣小组和社团组织充斥着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博物馆在大学的第二课堂中一般只占据很小的份额。

(四)吸引力弱。高校自办的博物馆由于普遍历史较短,藏品积累较少、办展经验和服务水平方面都有待提高,与社会上的博物馆的相比并不具备更强的吸引力。

三、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发展路线

高等学校博物馆面临的两条道路,也是博物馆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在分化与整合中形成的两条各有侧重的思想路线:一条是以博物馆功能为基础的内涵发展的专业化育人路径,另一条是以博物馆职能为基础的外延发展社会化育人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就是这种新整合理论的积极践行者。一方面,在专业化育人路径上苦练内功,充分依托大学本身的学科优势,将博物馆的教育教学功能最大化;另一方面,在社会化育人路径上,开门办馆,与业界、社区和各类团体积极互动,营造理论联系实际、开放办学的育人氛围。

四、功能探索和拓展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也发韧于学科教学,博物馆的筹建和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历史、考古、艺术、金融、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支持.在多年的合作中,人大博物馆也摸索出了学院在藏品与展览资源共享、人才互动、教学实践交流等方面的比较成熟的经验。2015年,人大博物馆陆续与相关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基于优势资源和学科建立育人合作网络、合作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2016年,博物馆陆续应国际关系学院、历史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要求启动“第二课堂”教学计划。通过以上活动,人大博物馆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历史教育、专业发展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入学教育、入职教育、离校教育等集训形式和校史选修课、文博大讲堂、艺术实践课等常设课程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人格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交融,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结论

在社会化育人路径上,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积极执行“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发展理念。首先,作为一家不收取门票费用的大学博物馆,人大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社会团体等上万人次,成为大学教育溢出的重要窗口。其次,人大博物馆与中外文博界、文化界保持密切来往,通过藏品征集、展览交流、论坛集会、共建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博物馆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社会性。近两年,人大博物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社会文化热点,年均举办十余场临时展览,每学期开办一个大型论坛,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北京国际摄影周、家书论坛等。第三是强化社会实践体验,更好地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姜楠楠.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科学之友,2012,(28):115-116.

[2]苏学明,吕锦梅.浅谈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大众文艺,2012,(23):206.

[3]孟希旺.浅析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文物世界,2012,(4):73-76.

猜你喜欢
社会化专业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