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激进博物馆》有感

2017-06-10 12:23简月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当代文化价值博物馆

简月

摘 要:claire Bishop 博士将她的三次博物馆实验的体验与探究及她对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看法都在书中进行一一详述。更是提出了创造性与前瞻性的观点。纵然,中国的博物馆发展没有赶得上国外的速度,但这其中却实在有许多值得深思与反省之处。

关键词:博物馆;当代;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262-01

在《激进博物馆》一书中,作者提出当今的激进的博物馆几乎都是在更少的架构上,由更多的实验和政治经济参与构成的这一观点。以范·阿贝博物馆、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以及Metelkova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实验来说明博物馆的“当代”任务,即是两种当代模型:一种是聚焦现代主义,第二种则是上述的三个博物馆的实践,当代暂时成为了激进的辩证法和政治化的时代。作者指出当代博物馆已经被私有化的趋势所笼罩了,并且出现了 “半永久性收藏”的模式,这是一种非物质化的、观念化的、基于流程的艺术,但也是对被边缘化的、排挤文化的一种关注。而作者所用以研究实验的三个博物馆则是一种新的收藏展示方式,具有当代性,他们都脱离了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现有模式,而是以市场、政治环境来决定展示的内容。在作者的观点里,博物馆是我们对文化认同感集体表达的地方,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利用过去反思我们价值所在的地方。而在现今这样的经济政治下的博物馆发生了改变,对于博物馆来说,阐明文化价值的任务是紧迫而必要的。

国外的博物馆所承担的任务似乎比中国更加沉重。博物馆在欧美早期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于精英文化的教育,而在中国的兴起更多的是起到大众文化普及的作用,也就像文章中所说的“something for everyone” 的概念,这种概念符合了现代艺术中追求的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以及“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艺术理念。但是这种艺术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艺术理念加上商业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使现代博物馆变成为与大众的商业、政治文化融合的一部分。进入博物馆中参观的观众似乎能够像他们去商场消费一样,而并没有实现博物馆或者说展览本身的意义,这种转变中的博物馆和大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从而失去了它之前所有的精英教育的功能。在艺术作品中,我们不能再在其中实现自我的反省了,也就失去了传统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博物馆在寻求吸引更多参观者的过程中逐渐的失掉了对历史、对社会的反思的功能。

而在20世纪末中国年轻艺术家自己做的展览,虽然那个时期的展览条件是困难的,策展制度是不规范的,但是正是这样展览,才真正的做到了博物馆应该有的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出发,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进行自己的反思。在这些展览中,他们提供给观众的更多的是思考的空间,像被采访的许多艺术家所说的这些展览,是出于本心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与社会的看法,而并不是一味的迎合商业经济、政治,吸引观众。象在邱志杰、刘潍等人的“异形与妄想”展览,展览的内容都是一些光怪陆离的、具有诗意的、模糊的妄想的表达,或者是利用人的尸体、动物的尸体来完成一些异形的作品,这些展品對前来参观的观众来说更多的或许是一种震撼与惊奇。让没有任何审美经验的人来感受这样的艺术似乎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其中肯定也不少所谓这些艺术家的“同道中人”,相信这样的展览会让这些“同道中人”们在心中有所反思。艺术就是做给所谓的“精英人群”看的,是做给他们真正欣赏和理解艺术家在当代生活的感悟。而正是这种对社会不平的有所感悟中,而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让生活与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而这种距离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情景下,我们才在艺术中来进行反思。虽然说,这样的展览方式,是中国年轻艺术家对国外展览的一种借鉴与模仿,但是他们依然是中国的先锋。他们用这样的艺术这样的展览方式独立于现实之外,高于现实而又在展览中能引人反思。

而博物馆美术馆相较于这些地下展览来说,无疑具有更加有利的条件。有丰富的收藏品或者说艺术展品的资源,有各个博物馆展品相互流通的机会,相较于地下展览有相对稳定和具有审美经验的观众人群及号召力。这样博物馆更应该成为能够帮助观众构建起艺术与现实之间距离的地方,用具有高质量文化价值的展览来让观众自己进行对历史、对社会的反思。让博物馆重回到“圣神”、“高冷”的地位。许多博物馆都潜移默化的背上了满足所有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责任,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博物馆要追随着大众的脚步,或者说如同作者所说的,博物馆依靠大量的展示设计去吸引投资者、企业家和大量的观众。

我们要让博物馆回到我们文化认同的集体表达地方的这一位置上来,回到能反映文化的时间和空间的位置上来。所以,在新经济时代,对博物馆来说,阐明文化价值的任务是现在非常紧迫的。

参考文献:

[1] claire Bishop,林宏涛(译).Artificial Hells:Participatory Art and the Politics of Spectatorship人造的地狱:参与性艺术和观看者政治”(Verso 2012)[M].台北:典藏艺术家出版社,2015.

[2]迈耶·夏皮罗.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M].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15.

[3]戴玲.浅谈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服务发展[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当代文化价值博物馆
博物馆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露天博物馆
《当代》背后的当代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