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蛙》中的罪责与自我救赎

2017-06-10 13:49黄艳婷
速读·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自我救赎计划生育莫言

黄艳婷

摘 要:《蛙》中作者以蝌蚪的口吻,通过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娓娓叙述高密东北乡六十年来所发生的关于计划生育的种种现象。作者通过农村女医生姑姑所经历的生活历程进行延伸描写,把笔调触及到了关于计划生育的方方面面,同时大胆地揭露出在计划生育背景下人物由于国家政策和一己私利而产生的罪责,以及人物为实现自我救赎而采取的不同方式,这种因私欲而产生的罪责以及求心安而进行自我救赎,引人深思。

关键词:莫言;《蛙》;计划生育;罪责;自我救赎

一、《蛙》中的罪责

(一)因践行国家政策而产生的罪责

小说中的姑姑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背叛了她并且投诚国军的未婚夫曾这样形容她,“红木头”,姑姑对党和国家有着高度的忠诚,将计划生育政策当成一种“信仰”来执行,她是高度符号化了的时代英雄,是以忘我甚至无我的“螺丝钉”精神去服务革命和进行事业的,她没有选择,也没有退路,只有执行。姑姑以其坚定的信念、毫不质疑的手段,使二千八百多名未出生婴儿的生命葬送在她的手里。耿秀莲的死,王仁美的死,王胆的死,还有上千个无辜生命的死,都是令姑姑晚年饱受折磨的罪责。但如果说计划生育所带来的生命之痛、人性之痛都带有某种原罪的性质的话,这种原罪也是现代性之罪、历史之罪,而这种原罪不应由姑姑来承担。姑姑只是一个党的意志执行者,那些无辜的生命并非是她存心加害的,充其量她也只能算是“帮凶”。

(二)因私欲产生的罪责

1.以“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罪责。如果说妻子王仁美的死姑姑是最直接的凶手的话,那么蝌蚪就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与默许者。妻子王仁美已怀孕7个多月,但他还是让妻子去流产,说是为了坚决捍卫国家政策,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不辜负国家的信任。实则,这些都只是借口,都只是为了一己私欲,为了使现有的名利不受破坏,为了一家人能够无忧无虑地过日子,蝌蚪只好要求妻子去流产。

蝌蚪所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卑微、尴尬、纠结、矛盾,同时也自私软弱,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名利编造出冠冕堂皇的借口,给自己披上忠诚的外衣,然后不惜一切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名与利是他们所最看重的,但是他们的心中也有着所谓的道德良知。

2.以“袁腮”为代表的道德无良者的罪责。袁腮可以说是一个阴险狡诈、唯利是图的小人。在国家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他曾多次帮助妇女取环来换取好处费,同时也间接导致了王仁美等妇女的死亡。当进入社会新时期后,又开了一个牛蛙公司实则暗地里组织代孕服务。他明知陈眉是自己好兄弟陈鼻的女儿却依旧把她介绍给小狮子为她进行代孕服务,丝毫不念及朋友的旧情。明知陈眉是为了替父亲偿还医疗费用才从事代孕工作,却在她生出健康的男婴后骗她说是死胎,薪酬也从5万减至1万,给陈眉原本就灰暗的人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为了钱财可以戕害无辜的生命,简直是罪不可赦、丧尽天良。他罪责的深重是不言而喻的。

二、罪责产生后的自我救赎

(一)忏悔的救赎者

小说从始至终都能感受到蝌蚪深深的自责。赎罪,是蝌蚪写信给杉谷义人先生的动因,他始终都在为妻子王仁美的死而进行自我谴责。“既然写作能赎罪,我就不断地写下去,既然真诚的写作可以赎罪,那我在写作时一定保持真诚。”这是蝌蚪在写给杉谷义人的信中提到的。写作,是蝌蚪的赎罪的方式,也是他忏悔的方式。

在姑姑多番劝说他与小狮子结婚的时候,他心里也是一直不情愿的,总觉得对不起因为他而离世的妻子王仁美,他鄙视那个软弱自私的自己,因而在与小狮子结婚之前,他去到王仁美的墓前进行忏悔,希望获得她的允许。

蝌蚪是忏悔的救赎者,通过二十多年的忏悔来实现自我的救赎。

(二)依托于唯心主义的救赎者

姑姑赎罪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嫁给了民间艺人郝大手;二是给代孕的陈眉接生。之所以嫁给民间艺人郝大手,是因为郝大手是民间工艺师,他擅长捏泥娃娃,并且他捏出来的每一个泥娃娃都活灵活现的,没有一个相同。姑姑认为这些成千上万的泥娃娃就好像是被她迫害的那些未出生的孩子一样,她想将她引流了的婴儿通过郝大手的手一一再现出来,仿佛这样就能弥补她心中的歉疚,她的罪孽也能够得到减轻。然而,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唯心主义的赎罪方式,人是不能死而复生的,因而那份罪责是姑姑所无法救赎的。而她赎罪的另一个方式,是帮代孕的陈眉接生。自己的侄媳妇被自己亲手害死,这是她心中难以言喻的痛,她想通过接生陈眉的孩子并且声称孩子是小狮子高龄所生,圆了蝌蚪想要儿子的心愿,以此来补救当年她对王仁美犯下的过错。然而她却忽略了,陈眉腹中的孩子使她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使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但姑姑他们用“狸猫换太子”的方式欺骗陈眉说孩子是一个死婴,最终导致了陈眉的癫狂。姑姑的这种赎罪方式其实并没有减轻她的罪恶,相反的,她在为自己赎罪的同时,又在无意识之中加深了自己的罪恶,导致了原本的罪恶非但没有得到救赎,反而变得更加的沉重。

晚年的姑姑依托于唯心主义,希望实现自我救赎,减轻自己内心的罪恶。然而这种救赎原本就是错误的,徒劳的。死者已矣,往事已成定局,又岂能改变。姑姑把计划生育当做是一种“精神信仰”去执行,她的忠诚却造成了她悲凉的晚景,她只是一个制度的执行工具,同时也是制度的受害者,牺牲者。

三、结语

《蛙》中人物所具有的自我救赎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的罪责所在,并为自己曾犯下的罪责忏悔,想通过某种方式来实现自我救赎,减轻自己的罪责。然而,已然犯下的罪责是无法通过赎罪的方式进行弥补的,这更加加深了这篇小说的悲剧色彩。作者通过《蛙》中人物的罪责与自我救赎,让读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国家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正如莫言所说,任何写作背后的根本目的,都不是想对某项政策进行无休止地批判,而是希望通过作品了解到人性的剖析与自我救赎。透过人物形象,了解人性罪责,辨析自我救赎,进行社会反思,或许这才是我们该从《蛙》中得到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莫言.蛙[M].作家出版社,2012.

[2]張洁.浅析莫言《蛙》中的罪与救赎[J].作家杂志,2013,7.

[3]吴义勤.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J].南方文坛,2010,3.

[4]王梦玲,陈绪石.试析莫言《蛙》中姑姑的“罪恶”观念与赎罪意识[J].中国论文网,2014,1.

猜你喜欢
自我救赎计划生育莫言
过去的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谈新时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
“摸金”中的自我救赎
寻爱之路,自我救赎
电影镜头中寂然独立的女性身影探究
论《追风筝的人》主人公的自我救赎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