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欢
摘 要: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从古至今,婚礼习俗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婚礼习俗也都随着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婚俗文化,他们既互相交融,又体现着各自独特的文化。
关键词:婚俗;传统;回族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151-01
自古以来,婚姻就是夫妻关系的重要标志,而婚俗则是伴随着婚姻产生的民俗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影响下,婚礼习俗也有着不同的演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将自己的特有文化融合进 的婚俗中进而产生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一、传统婚礼习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古代婚姻的择偶原则。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重的礼节。“三书六礼”即:聘书,礼书,迎亲书;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也仅仅是婚礼前夕的准备工作,在婚礼中还包括着大量的礼俗,例如:新娘嫁妆中要有龙凤被,龙凤枕,花瓶,剪刀等物品,不同的物品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婚礼当天的过程包含祭祖,出发,讨喜,拜别,出门,掷扇,燃炮等一系列活动。婚礼后还要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这才是整个婚礼的结束。古代婚俗礼节繁琐但又有他独特的寓意。
现代婚礼发扬继承了古时婚礼的习俗,同时也简化了许多,加入了现代的元素和西方等文化。“三书六礼”被议亲,定亲所取代,议亲是男女双方商议婚礼的细节和过程,定亲就是订婚。婚礼的过程也不再复杂,取消了祭祖活动,新郎亲自迎娶新娘,讨喜,拜别,燃炮等活动仍然传承,不过在新娘接到新娘之前增加了不少喜庆热闹的游戏。
婚礼结束后的习俗融合了西方的传统,在三朝回门之后新娘和新郎回去度蜜月以增进感情。传统的婚俗随着时代的不同也在不断地继承完善并引进新的文化,少数民族的婚俗又显现着怎样的风采呢?
二、回族婚礼习俗
少數民族的习俗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蕴含,有着民族性和交融性,值得人们深入研究。而少数民族的婚礼也是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回族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回族的人也称穆斯林,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所有的文化和习俗都和《古兰经》息息相关。回族的婚礼习俗也遵循着伊斯兰教的教义而产生新的文化。
首先,回族的婚期就不同于传统婚礼,回族的青年男女大多数会选在星期五为婚期,星期二是不能作为婚期的。因为星期五是回族的主麻日,这一天被认为是吉利的日子。而在他们斋月期间一般是不得举行婚礼的。
回族的婚礼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婚礼过程要先请媒人提亲,送礼,写婚书,择吉日成亲。媒人一般要请两人,一人代表男方,一人代表女方。男方的媒人会先代表男方去女方家提亲,带着糖茶等四色礼,去详细介绍男方的具体情况和家庭教派等(注:在伊斯兰教义中,只有男女双方同时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婚姻在教义中才是合法的。)女方在觉得合适的情况下会给回话并且请媒人去打探家道,双方媒人不断说和,成其好事。双方都同意了就要“定茶”。在回族婚礼中是不合八字的。“定茶”在婚礼中算是仅次于婚礼当天的重要日子了。男方带着准备的聘礼(衣服,鞋子,肉等)和红包去女方家,女方家会宰鸡,宰羊以热情招待。青年男女会在这时“改口”以示定茶完成,之后男方要给岳父道“色俩目”以示尊重。婚礼前一天,男方会给女方送大礼(包括电器,家具等),女方也会在婚礼当天添嫁妆回礼。
婚礼当天,回族双方都会请阿訇来主持,新娘与新郎要在大早先洗大净,女方请阿訇来颂《古兰经》送新娘子出门,寓意日子和和美美。男方在迎娶时要听阿訇的赞圣,向女方的亲人们道“色俩目”抱新娘出门。“新妇下轿,由其兄弟抱入洞房。不见亲友,待阿訇来为之诵经赞圣。”《绥远归绥县志》中载。新朗在阿訇处接受阿訇的赞圣并向阿訇道“色俩目”感谢,阿訇诵经结束后,开席时,新郎新娘会一起出来向来道贺的亲人道谢,至此婚礼就算结束。在婚礼结束后第二天后者三天后,新郎要准备礼物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或复门。丈人和丈母娘家要做好准备,款待女儿女婿,用鸡腿来款待以示重视。
在回族婚礼习俗中,不仅有他们的特殊语言来表达尊重,喜庆,还有特殊的仪式来进行婚礼,让阿訇主持是回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回族的婚礼习俗深受伊斯兰教教规和《古兰经》的影响,有着独特的文化蕴含。
三、总结
传统婚礼习俗和回族的婚礼习俗在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传统的婚礼习俗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有旧时封建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西方思想,而回族婚俗则是以《古兰经》的文化为主,遵循伊斯兰教义,融合本民族文化,也借鉴其他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婚礼是人生中的大礼,同时在它之中也蕴含这丰富的文化思想,是各种文化的一种不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