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石器时代至东汉的玉、石雕刻工具研究

2017-06-10 18:09马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玉石钻孔雕刻

马俊

摘 要:石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随着人对美的追求,原始初民们开始注意“美石”,也就是后人所谓的“玉”,发展了用玉石或美石制作的工具,随着工艺和审美的发展,玉制品逐渐独立出来,成为礼器、配饰和欣赏品。玉雕艺术就是人们利用玉石这种特殊的雕刻材料,通过对璞玉形体、颜色和质地的观察,然后设计和构思出要雕琢的形象,最后经过琢磨等精细加工,将璞玉变成玉器,借以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的艺术。本文通过对新石器时代至东汉的玉、石雕刻工具进行阐述,来表现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雕刻;玉石;锯料;磨玉;钻孔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134-02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玉石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玉石雕琢在中国有8000多年的历史,石器时代先人们进行玉雕没有机器设备,甚至没有铜器、铁器,只有木、竹、石、骨等原料制作的工具。用这样原始的工具雕琢坚硬无比、韧性十足的玉石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流传下来的大量玉器非常精美。目前我们所见到最早的真玉文化即闪石玉文化,出现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但这未必是中国真玉文化的开始,在此之前,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玉石分化的过程。

一、中国真玉文化的发展历程

根据多年全国范围的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石英砂、无齿锯、桯和管钻已被用来治玉,而治玉的主要工具砣是否应用却缺乏实物资料。石器时代玉器表面的阴刻纹有人认为是用硬度较高的尖锐器物(如一些硬度大的矿物等)刻划而成的,也有人认为用利器很难刻出圆整、精细、密集的阴刻线,因此推测当时已有砣具。还有人从古墓中发现的鲨鱼牙,推测认为玉器阴刻线是用鲨鱼牙刻画的,并作出成功的试验,但缺乏实证。随后商周时期出土的玉器表面,当时先民已熟练掌握桯钻、管钻等钻孔技术,透雕技术和浮雕技术,并已经普遍使用砣具。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量雕琢精美的和田玉器表明,当时开始使用青铜砣具和硬度极高的金刚砂等解玉砂和抛光砂浆了。汉代铁器出现后,铁质的砣具、钻头、凿等玉雕工具广泛应用。

《天工开物》是这样描述过去玉器雕琢的情形:“玉石通过河舟或骆驼运至嘉峪关,在甘肃贩玉人购买玉石后运回燕京,玉工根据玉石质量定价购买,然后进行雕琢,这里特别说到:良工虽集京师而工巧则推苏郡。玉石最初剖解时用铁制的圆盘,用盆装水和砂子,足踏圆盘转动,填砂子剖玉使其逐渐断开。中国解玉砂出自顺天玉田和正定邢台,解玉砂必须是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的砂子,以此攻玉永无耗损。还说可以制作琢玉利器镔铁刀,镔铁来自西域哈密的砺石之中”。

《中国美术》书中大概是这样说的:“中国人所用圆盘采用往复回转,工人用两足上下踏木板牵动轮轴使其转动,手持玉器逼近圆盘琢之,主要利用解玉砂徐徐摩擦之力,而不是器利力猛。解玉砂制作也不易,须先搥碎后磨细如面,由纱罗筛后用水调成浆糊状。解玉砂有四种:一是黄砂,由石英制成,剖石取玉时用;二是红砂,由石榴石制成,用以剖玉成形;三是黑砂,为金刚砂,用以旋盘琢玉;四是珍珠砂,为云南、西藏红宝石制成,用油调配后对玉器抛光,使其光滑润泽。

随着良渚文化塘山制玉作坊遗址的发掘,使现代人对古人琢玉有所了解。良渚文化塘山遗址出土的460多件玉、石制品中,有100多件玉器。其中一小部分是可辩器形的琮、壁、镯等,但无完整玉器,半数以上则是大小、形状不同的玉料,有的玉料则戴有弧形切割痕。为此专家推测,这些玉料是用柔软、线状的竹片或细麻绳等有机物来切割的。具体方法是在切割点抹上水砂浆,借助竹片等细软有机物的摩擦,利用砂的硬度来切割。遗憾的是有机物难以保存,为此发掘中没发现这种切割器具。出土的300多件石质制玉工具可分为砺(磨)石、切磋用石和雕刻用石三大类。砺(磨)石器形较大,都是粗砂岩,它们表面因玉料反复磨砺而形成的凹槽清晰可见。器形较小的砺(磨)石为砂岩,有棒形、球形、条形等,它是被良渚先民握在手中,主动去磨砺玉料的;切磋用石是凝灰岩,有箭头形、片形、条形等,大都扁薄细小。这类器物的磨磋面特别光滑,推测是使玉器成形、抛光玉料时反复摩擦的结果;雕刻用石是黑石英,“个头”很小但质地特别坚硬,而且棱角分明,其硬度在7以上,比玉石硬度大得多,由此推测当时良渚先民就是用这种黑石英划出玉器上線条细小、生动的精美图案。

现在能理解的是古代玉器应该完全是靠人工加工出来的,新石器时期玉器制作工具就是木头、石头和砂子。利用旋转的木砣,蘸上砂子和水,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限的聪明智慧就能雕琢出精美的玉器。利用旋转木钻,配以砂子和水就能钻穿玉琮等玉器。

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砂、石榴石砂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琢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有一手描写过去玉雕操作的顺口溜非常形象,同时也表明旧时玉雕工人的艰辛,“一轮明月照乾坤,茫茫大海并不深,日行千里身不动,两脚悬空赛仙神。”明月指切玉的圆形铡砣,大海指的是盛水的沙子锅,用脚来回蹬砣子好像在行走千里一般,带动砣子的两块竹踏板要用脚悬空踩动。另外一首顺口溜也是这个意思:“手托日月千斤重,日行千里不动身。”旧时玉雕加工时用手托起沉重玉石,那时没有电动机械,要用脚踩动转盘,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以木质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

二、古代玉器雕琢的方式

现代玉器雕琢基本设备的原理同几千年前发明的雕琢设备完全一样,只是把足踏或手拉转动砣具变成电动动力,琢磨工具由钢铁取代木头、骨头等 ,由人造金刚石取代解玉砂。由此可得——古代玉器雕琢主要有四种方式,即锯、磨、钻和抛光。

(一)锯料设备

锯切是玉雕的重要手段。将大块玉料切割成合适的块度,将玉料錾出基本雏形都必须使用锯,雕琢过程中一些技术也需要锯,如镂透雕琢等。粗雕中采用錾砣或铡砣切割玉料有几种方法,用行话说就是“錾”、“扣”、“标”、“划”。

(1)錾就是用较小锯片去除玉件上小块玉料的统称;

(2)扣:用锯片从玉料两面进刀交汇形成“V”字形豁口,取出尖刀形余料,用这种方式剜出中间部位的余料称为扣;

(3)标:就是用锯片切除玉件的余料,无论切角、切棱都称标;

(4)划:切割玉料中间部分的余料,中心切口两侧为直立或斜立,不能采用扣切,这样就必须用錾砣平行锯割玉料中间的余料数刀,余料切割深度和厚度要求基本一致,然后用“掰刀”将切成片状的余料掰断,这样就形成沟槽,底部不平可用锯片将其逐渐弄平,这就称为划。

用錾砣对雕琢的玉件进行錾、扣、标、划雕琢之后,必须用人造金刚石磨头对玉件表面进行打磨,将玉件表面不平的“麻坑”磨平,这称为冲轧,轧砣形状各异,根据需要选用。

冲轧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修整玉件,使形状更加准确完美。冲轧主要包括推搬、叠挖、顶撞等工作,也就是将玉件打磨造型,初步勾出花叶或衣物的翻卷折纹等。玉件基本形状出来后,有的玉件需要打磨、钻膛,显然用錾砣是不能完成的,小孔或空隙(镂雕)可用实心钻头来加工,玉器器皿钻膛则需要空心钻完成。

(二)磨玉设备

磨玉包括轮磨、擦磨和砂磨。轮磨就是利用砂轮机,装上砂轮、砂纸或金刚石砣片等工具磨削玉件,砣片在这里起到磨削作用,玉器加工必须经过轮磨。擦磨主要是用勾砣、轧砣等砣具对玉器进行擦磨,磨平玉胚上錾痕,使玉件光洁平整。砂磨就是利用砂粒磨掉玉器表面较粗的擦痕,为玉件抛光奠定基础。

轮磨和砂磨设备比较简单,分横轴、纵轴、手持和软轴磨机。横轴磨机可以比较简单,如采用普通砂轮机就可以磨削玉件。纵轴磨机就是将磨盘、磨轮平放,主要用于磨较大面积的玉件,如磨玉件底座时采用纵轴磨机比较方便。磨制宝石戒面多采用这种磨机,如磨制刻面宝石,通常需要配有夹或粘宝石的刻面角度。手持磨机和软轴磨机主要用于大件玉器的雕琢。上述四种磨机主要功能就是轮磨和擦磨,当然还可以进行其他雕琢工序。

(三)钻孔设备

钻是玉雕的重要工具之一。玉雕中钻,钻就是打眼、钻孔和套芯。打孔时必不可少的工序,玉雕挂绳需要打孔,项链珠子需要穿孔,透雕需要穿孔,雕琢链、环、手镯、花熏、香炉等需要穿孔或掏料。钻头主要分实心钻和空心钻两类,实心钻用于打眼和钻孔,空心钻用于钻较大的孔和套取料芯。打眼一般是指在玉器上钻的孔直径小于2毫米。钻孔时指所钻的直径大些,一般在2-6毫米。雕琢炉熏或手镯往往要掏出内部的玉料,用来加工其他玉器或配件,这就需要用空心钻套取料芯,简称套芯。原始的钻孔方法现在有时人们还在采用,例如用无金刚石的钢针夹在台钻上旋转,不断加进金刚石砂浆,就可以在玉器上钻出穿孔,这样的钢针交实心钻,钢针可粗可细。

(四)抛光设备

抛光是玉雕的最后环节,非常重要。抛光就是使玉件表面的擦痕降低到肉眼看不见的程度,让玉器表面能反射光线,玉器就产生温润光洁的效果。玉器抛光时温度较高,有可能在其表面产生熔融现象,使得玉器光滑明洁。抛光之前的擦痕和砂磨非常重要,玉器表面打磨后平整光洁,没有明显的锯痕、磨痕,抛光起来事半功倍,反之抛光将非常困难,甚至要重新打磨。抛光是玉雕中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工作。无论你如何精雕细磨,玉件表面始终都是粗糙的,显示不出玉石晶莹剔透的美丽,只有完美的抛光,才能使玉石表现出温润光洁的外表,才能使玉器具有高贵的气质,才能显现玉器的真实价值。

三、结语

玉石工艺在我国起源很早。玉雕艺术就是人们利用玉石這种特殊的雕刻材料,通过对璞玉形体、颜色和质地的观察,然后设计和构思出要雕琢的形象,最后经过琢磨等精细加工,将璞玉变成玉器,借以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的艺术。

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期间中国古代社会完成了由原始氏族部落向阶级社会的演进,从诸夏、诸夷的多元,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的,政治大统一的封建国家;这期间中华文化通过漫长的孕育,无论在精神还是物质方面,形成了最基本的形态。

从新石器时代到东汉,中国玉石的艺术风格完成了由质朴向精美转变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实践、通过工具的改造而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纵观玉石雕刻工具的发展,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部前进史。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结题的研究成果,编号是SJLX16_0519。

参考文献:

[1]徐琳.古玉的雕工[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2]刘道荣,王玉民,崔文智.赏玉与琢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邓淑苹,张丽端,蔡庆良.敬天格物:中国历代玉器[J].台北:故宫,民,2010(02).

[4]古方,李红娟.古玉的器形与纹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猜你喜欢
玉石钻孔雕刻
玉,石之美
大直径定向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二石
钻孔孔径对预抽煤层瓦斯效果的考察分析
雕刻时光
审人之美
玉石和铺路石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