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彩虹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迭部县种植的青稞新品种,进行了青稞新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从出苗、拔节至抽穗,参试各品种表现整齐一致,但由于苗期持续干旱,甘青5号、甘青6号、甘青7号受旱,植株生长势下降,株高仅66~68 cm;成熟时有青干现象,籽粒不够饱满,千粒重较低,甘青6号、甘青7号、黄青2号、柴青1号千粒重均只有35 g左右。其他7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表现较好,抗旱、抗倒伏,抗条纹病、黑粉病,成穗率高,产量均在3 750~4 500 kg/hm2之间,作为中高产品种,可作为川水地今后更新换代的高产主栽品种,其他品种在当地海拔1 900~2 600 m的大部分地区作为中产、稳产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 青稞;新品种;引种;性状;产量;甘肃迭部
中图分类号 S512.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29-02
青稞是甘肃农牧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农牧民制作民族食品和酿酒的主要原料,其副产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草料,同时青稞也是一种医疗保健作物。但近年来由于品种混杂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迭部县在地电尕镇更古村进行青稞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1-3]、繁育建设项目,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主产区生产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4-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示范基地更古村共62户,310人,耕地面积41.89 hm2、其中水浇地34.67 hm2,海拔2 260 m。地块集中,肥沃平整,土壤为砂壤土,自然条件优越,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
1.2 试验材料
共10个青稞优良新品种,分别为青海省新引进的昆仑14号、昆仑15号、柴青1号、北青9号4个品种以及甘南州农科所选育的黄青1号、黄青2号、甘青4号、甘青5号、甘青6号、甘青7号6个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为了避免混杂且便于管理,播种时严格按一户一个品种。
1.4 试验实施
示范基地播种面积共33.33 hm2。播种量统一按撒播300 kg/hm2、机播240 kg/hm2下种。在施有机肥37.5 t/hm2的同时,配施二铵150 kg/hm2、尿素75 kg/hm2。基地青稞于分蘖期进行中耕除草1次,4月下旬拔节孕穗期浇水1次,7月8日成熟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动态和生育期
参试品种基本苗数为272.1万~288.3万株/hm2;总茎数最高的是甘青4号,为342.75万个/hm2,分蘖率达25.5%;最低的是黄青1号,为305.1万个/hm2,分蘖率为9.2%。有效穗数以甘青4号最高,为328.5万穗/hm2,有效分蘖率为96%;黄青1号最少,为261万穗/hm2,有效分蘖率85.5%。由表1可知,生育期以甘6号、甘青7号最长,达110 d,黄青1号、黄青2号和柴青1号最短,为105 d,甘青5號为109 d,北青9号为106 d,昆仑14号、昆仑15号、甘青4号为108 d。
2.2 形态特征、抗性及病害
由表2可知,各品种的幼苗均为直立,芒为长芒,穗长方形,籽粒除甘青4号为蓝色外,均为黄色。株高以昆仑14号最高,为95 cm,甘青6号、甘青7号分别为66、67 cm。抗旱性以甘青4号、黄青1号、昆仑15号最强,以甘青6号、甘青7号较差。抗倒伏性以甘青4号、昆仑15号为最强,黄青1号、黄青2号较弱。耐青干力以甘青4号、昆仑14号、昆仑15号、黄青1号较强,其他品种较差。由表3可知,平均穗粒数以黄青1号最高,为44.0粒,其次为黄青2号38.0粒、甘青4号37.7粒,柴青1号为37.5粒,以甘青6号最少,为29粒。千粒重以北青9号最高,为45.8 g,其次是昆仑14号,为41.5 g,以甘青7号最少,为28.7 g,北青9号次之,为30.0 g。
2.3 产量
通过大面积多点取样实际测定产量,结合室内考种,由表3可知,产量以甘青4号最高,为4 803.0 kg/hm2,其次是昆仑15号,为4 503.0 kg/hm2,再次是黄青1号、昆仑14号,均为4 252.5 kg/hm2,以甘青5号最低,为2 950.5 kg/hm2,甘青7号次之,为3 051.0 kg/hm2。
3 品种综合评价
从整个田间试验记载和观察来看,从出苗、拔节至抽穗,参试各品种表现整齐一致,但由于苗期持续干旱,甘青5号、甘青6号、甘青7号受旱,植株生长势下降,株高未达到品种本性株高标准,株高仅66~68 cm。成熟时有青干现象,熟相较差,籽粒不够饱满,千粒重较低,甘青6号、甘青7号、黄青2号、柴青1号千粒重均只有35 g左右。其他7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表现较好,抗旱、抗倒伏,抗条纹病、黑粉病,长相整齐,成熟一致,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产量均在3 750~4 500 kg/hm2之间,作为中高产品种,可作为川水地今后更新换代的高产主栽品种,其他品种在当地海拔1 900~2 600 m的大部分地区作为中产、稳产品种推广种植。
4 参考文献
[1] 徐菲,党斌,杨希娟,等.不同青稞品种的营养品质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16(9):1249-1257.
[2] 许生福,滕长才.青稞品种的比较试验及分析评价[J].种子世界,2014(9):24-25.
[3] 李成祖.青藏高原河谷盆地灌区青稞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中国种业,2014(2):53-54.
[4] 樊秉芸.海北地区青稞新品种(系)的比较与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219-11220.
[5] 马其彪,聂战声,李云.高寒山区青稞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2(2):25-28.
[6] 孟凡磊,赵亚斌,强小林,等.不同地区大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与西藏青稞品种改良[J].麦类作物学报,2006(5):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