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的应有之意

2017-06-10 08:16俞亚萍
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生长

俞亚萍

摘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发展人,有效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基于学校办学主张的文化背景,提出“健康快乐”样态的儿童素养发展的文化建构。旨在挖掘校园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评价体系,寻找到儿童生命生长的本真状态和实质需要,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完善人格”,赋予儿童非凡的色泽与光晕,丰厚儿童的生命质感。

关键词:健康快乐;生命生长;素养发展;文化建构

传统教育过于偏重智育,而忽视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兴趣、个性及内在生长需求。当前,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努力思考,如何通过恰当的教育路径寻找到儿童生命生长的本真状态和实质需要,尽可能地让儿童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体验生长的温暖与幸福,成就一生的健康和快乐,学校提出了“健康快乐”的育人样态。

“健康快乐”样态解读

健康快乐是儿童生命生长的本质需求 一般来说,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快乐是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是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正确的看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困难、逆境的一种良好心态,也就是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的正面感受。生长则是指个体身心上的持续的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向积极方向变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生命只有在其他生命的美丽绽放中,才能够真正获得其自身的健康快乐。因而,这种以人为本的由“赋予”而“获得”的健康快乐,就成为儿童生命生长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建构要素。

身心和谐是儿童健康快乐生长的内在规定 生命生长的本质要求是健康快乐,“身”是生理条件,“心”是心理基础,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整体发展,那么,健康快乐的内在规定又是什么呢?基于儿童生命生长的本真状态和实质需要,真正价值在于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完善人格”,它是自我价值的建立、个性品质的培养,是人生的三原色:不泯灭的童心,不掺假的童真,不失落的童趣,是人生自信、自爱、自尊的铸就。

校园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选择 儿童天生都是小小活动家,只有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且精彩有益的活动中,才能够充分地发挥秉赋、舒展个性、绽放美丽的生命。

根据儿童年龄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有时需要增进其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有时需要锤炼意志、砥砺锐气,以生发其健康生长的内在力量;有时需要陶冶情操、培育爱心,以涵养其快乐生命的社会价值。为保证儿童一生的生长质量,必须努力探索校园活动的方式方法,切实为儿童深层次、持久性、高品质的健康快乐生长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从生命生长的高度來认识健康快乐,从身心发展的维度来把握健康快乐,从校园活动的向度来推进健康快乐,已成为我们的基本共识和时代的使命。我们要充分运用教师无尽的智慧,帮助儿童在“长”的过程中达到“成”的目标。

素养发展的规划路径

教育理念的用心传递,是儿童“健康快乐”的根基。第一,创造全员育人的美好景象。充分挖掘学校“端、勤、毅”历史古训的时代意义的校训。将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具体化为“优雅教师” 九条行为准则,特辟“师德论坛”“榜样人生”,建立“范贤工作室”,开展“十佳范贤之星评选”,组织“快乐育人沙龙”,汇集“智慧教育故事”专辑等,把“师德教育”落实在校本教研和培训中。教师的发展,应该成为具有“端正、勤勉、果毅”精神的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的美丽群体,反思和调整教育思想,反观和改进教育行为,人人都成为美好的德育工作者。

第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儿童为本,教师应该拥有一颗童心、平和心,和儿童真心诚意交朋友,保护每个儿童的自尊,让每个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为人师者的幸福所在。同时,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宽容之心,一颗等待之心,更重要的是时时处处都要学会以智慧的艺术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使“春风化雨、教育无痕”流动于爱与智慧的韵律中。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儿童和评价儿童,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努力和他自己选择的进步,把儿童的心和行导向教育目标,从而让儿童奠定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的丰富发展。在我们对孩子说“慢慢来”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等待给予教师。抓住当代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在育人高度上寻找突破,研究心理学、社会学,阅读名著、名作,调整激励方式和措施,完善选聘考核奖励制度,考虑教师高层次需求, 通过专家引领、骨干示范、青蓝工程,搭建展示舞台, 获得心理认同。改革研讨活动,进行分年段话题探讨,针对性地解决年段共性问题,探讨“育人”的丰富内涵,做到智慧与爱心相融、责任与创新结合。为制度瘦身的同时,为教师的精神“加餐”。“森林团队”“三点读书微沙龙”“本土专家引路”“校长雅赠书香情”等各种富有情趣的培训形式,让教师把匆忙的脚步放慢,把紧张的心绪抚平,修炼信仰,锤炼专业,使自己有尊严地站立,与儿童一起品味教育世界26℃的美感。教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用自身的学识、内心的丰富引领儿童拥有广阔的视野,热烈的情感。

教育环境的倾心建构

第一,文化哺育,涌动可能。追根溯源经典文化,解读校风、校训、校歌,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校园“字里行间、墙里墙外”、每天播放的经典名曲,让孩子们心性在优雅婉转的音乐流淌中得到滋养、提升。三味书屋,是校园里最宁静的地方,引领儿童追寻阅读的三种身份:安静专业的读者、活动参与的舞者,创意无限的作者,读书让儿童也拥有了最美的姿态,生命在这里静悄悄地绽放。一棵不再萌芽的枯树成为永不消逝的风景,一把雨中绽放的诚信伞撑起的是道德的尊严,洗手间的手纸,恒温饮用水等等,在这幸福的村落,每一处细节都蕴涵着美丽的教育文化。

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科技艺术节等文化节活动,让儿童的校园生活有滋有味。拓展儿童校外学习空间,加强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的延伸,组织儿童赴校外活动基地等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课程理念理解更适合儿童年龄段的项目,整合校内外更多优质资教育资源,馆校合作获取美术馆、科技馆、保利剧院等专业单位的支持,形成专家、公益志愿者、家委会成员、教师组成的强大“导师团”阵容;学校与美国肯尼迪小学、美国北山小学、新加坡南洋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让儿童走向国际,融通中外文化。

当我们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每个真实的生命中,就自然地调整了教育感官,阅读彼此的生命,保留相互吸引的美好能量,在这里成为了一种涌动的可能。

第二,规范管理,夯实基础。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和素养教育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儿童在校时间,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保证儿童每天锻炼一小时,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对儿童在校“一日学习生活”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时间、活动时间和闲暇时间。

规范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外,开发、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书香雅韵伴成长》《餐桌上的智慧》《穿越百幅名画 描绘美好童年》《聆听百首名曲 唱响美丽人生》等学校定制课程。艺术教师利用美术、音乐课前五分钟,与儿童共同欣赏,满足儿童小学阶段百首经典名曲、名画欣赏的需求,语文教师利用课前两分钟与儿童诵读经典诗文,全体教师午餐前五分钟与儿童学习饮食文化、餐桌文化。为儿童生长赋予了科学素养、人文艺术素养的底蕴和张力。拓展校本课程空间,广泛涉猎自然科学、语言、艺术等知识,成为儿童生长的精神高地。另外,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合力,教育上获得协调、配合与支持,防御与抵制各方面的干扰与影响,努力净化校园。

校园活动的精心打造

第一,课堂学习,自觉生长。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特征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当代儿童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重点,不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在于习得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为此,倡导教师以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封闭的教学内容,剔除死板的教学方法,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差异,激发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侧重于对学习状态的关注,对儿童学习习惯、方法的关注,侧重于对儿童思维品质的关注等,用教育的智慧点亮儿童学习的欲望和智慧的生成。

学科渗透,抓好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对儿童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于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将学科中可以发掘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二,心理教育,自然宁静。在小学,大多数品德问题儿童,源自于偏差的心理因素;而学习的后进生,则基本是不良习惯所致。

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其有效途径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以“二十一天美丽行动”好习惯的培养活动为载体,从小处着眼,班级层面,开展班级养成教育活动,让更多奋斗目标成为儿童践行的方向。学校层面,根据整体情况,开展有时效性的好习惯培养周活动。通过现场作文竞赛、主题班会等更多种切合有效的方式,掀起好习惯培养热潮,积极践行,真实体验。

构筑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首先,开展“蒲公英”行动。完善“心理特殊儿童”“品行特殊儿童”跟踪档案,配备班主任、任课老师为帮教老师,聘请行政为德育导师,担任“心理咨询师”,通过师生聊天、活动、共写的心语日记,及时帮助纠正心理偏差,培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其次,关注家长在儿童生长中的价值,让家校结为教育联盟。转变家长会方式:从“教师一言堂”到“家长开放日”,转变沟通方式:从“数字化交流”回归“零距离家访”,转变家长角色:从“法定监护人”到“生长陪护者”。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家校通短信沟通平台、心灵热线、乐教乐学平台、班级博客、《实验》校刊等多种线上、线下教育渠道,实施家校互动、家庭指导,共同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塑造儿童的完美人格。

第三,实践体验,自由发展。遵循儿童年龄特征,从实际需要出发,分层次精心策划,我们看到实践体验的“力量”。

两张名片,打造素养教育。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儿童体质健康发展。每天上午一节课后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让活动更富内涵,更具教育性。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大力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足球运动已经自觉成为儿童的挚爱。百花少年宫活动,将体艺“2+1”项目巧妙结合,让健康锻炼和培养兴趣成为一种儿童的时尚行为。儿童在科技、艺术、体育等十多个类别60多个项目中,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百花·科技,用科技领域的严谨端正的态度,探究真知,“生长”端正;百花·文学,用诚信购书的力量,用安静阅读的品味,用激情辩论的灵动,“生长”勤勉;百花·体育,成立校园足球俱乐部,对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传统项目精心打造,“生长”果毅;百花·艺术,在线条、色彩、墨香的交融中,在音乐节奏、旋律、音色中想象世界的神奇美好,“生长”审美;百花·传媒,构造“没有边界没有围墙”学习开放世界,“生长”视野。百花少年宫活动课程的本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致力于儿童素养的提升,人格的熏染,传递一种有精神深度的价值观。

自主管理,内化责任行为。树立主人翁意识,养成热爱班集体、遵守集体公约的好习惯,开设“红领巾招聘台”,面向全体队员,公开民主竞选“小小志愿者”,培养做一个个公正、公平、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少年。每天午间,校园的梦想艺术馆总有一批艺术小志愿者,承担艺术馆的管理,负责场馆的布展,负责参观同学的礼仪,负责对艺术作品的发布,负责工坊体验区的体验指导与物品的整理……孩子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快乐地服务,自主地管理。

社会实践,唤醒真爱意识。让爱成为一种责任,从关注小我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定期开展公益活动,每年学校开展的“暖冬义卖”活动,孩子们把爱心基金传递给一批需要帮助的外来人员子女学校、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培养每个儿童的爱心和责任心,拓宽儿童健康快乐的精神境界,成就生命生长的无限精彩。

评价体系的优化标杆

坚持激励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实现个体性评价。着重健全以评选“范贤”系列优秀儿童、学业综合质量调测和儿童生长档案记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紧密结合。一方面,改变单一“三好学生”的评选,根据儿童不同年级特征,分设不同层面、形式的评选,“范贤”是学校最古老的名字,“范先贤,启心智”,以贤为范,超越自我,以此表彰与褒奖优秀的儿童,低年级“范贤好儿童”的评选面向全体,人人都有机会获评;中高年级“范贤好少年、三好学生、范贤之星”的要求则分层递进、依次提高。另一方面,为引导儿童在社会、家庭中体验道德规范,开展“我为领巾添光彩 争做文明好少年”的评选活动,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监督、推荐,评选学习、环保、爱心、网络等“寒暑假文明好少年”。

对于文化类课程,淡化考试分数,实行等级评价,淡化记忆知识的考查,强化学科综合素养的考察。对毕业班的儿童,实行分层考试,则是改变家长和教师“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定势。再者,对于教师的评价,着重考察教师是否真正意义上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幸福尽责;对于教学的评价,着重在于考察教学过程中,能否激励儿童的求知欲望,能否点亮儿童的生长智慧。坚持把对儿童的评价过程作为有效的育人过程,采取儿童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家长、社会参评等形式,既让儿童学有榜样、进有目标,又能全面鼓励。

“让每一个儿童健康快乐地生长”是学校教育的主基调,以生命关怀的视角走进儿童、发现儿童,聆听儿童生命生长的拔节声,一切看见的,听见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将作用于心灵,赋予儿童非凡的生长力。这既是幸福教育落地生根的样态,也是儿童健康快乐“生长”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 秦汶民.让学生健康快乐的生长[J].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

[2] 黄全愈.素养教育在美国[M/OL].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 马金勇.小学生身心健康生长[G].贵州民族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蘇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的树
自由生长的家
共享出行不再“野蛮生长”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野蛮生长
种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