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诚信必须标本兼治

2017-06-10 10:26晋钧
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不端诚信学术期刊

晋钧

世界最大学术机构之一的施普格林出版集团4月20日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107篇论文,524人涉嫌学术违规,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让我们尴尬的是,这107篇论文全都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2017年4月30日央视网)

无独有偶,在2015年,就有三起与中国相关的论文撤稿事件:3月份,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BMC)撤回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出自中国学者之手;8月份,著名学术期刊出版集团施普格林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发表的64篇论文,这些文章全部来自中国;10月份,拥有《柳叶刀》《细胞》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种杂志中的9篇论文,这9篇论文也全部来自中国。

经中国科协调查,这些被撤的中国论文,主要是借助“第三方”对论文进行代投、代写,甚至有伪造同行评议等学术不端行为。具体来说,“第三方”投稿时推荐的评审人,有些姓名、职务和工作单位是真的,而联系所用的邮箱全都是“第三方”所注册的。如此,评审时,论文实际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里,投稿者又冒充评审人评审自己的论文,让自己的论文获得录用。故有人评价,这简直是“中国特色”的造假“一条龙”。

据中国科协披露,在2015年第一起撤稿事件中,有20位作者承认“掏钱”购买了“第三方”的代发论文服务,其中有18篇论文所委托的“第三方”为企业,有15篇论文作者明确提供了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据此可以推论,今年被撤的107篇论文,应该是类似问题。

这些年来,从普通学生到教授博导、从教师到校长、从医生到院长,媒体曝光的论文造假事件此起彼伏。在网上搜索“论文发表”,就能轻松找到数以万计的网站和广告,有的根本不加掩饰,高调提供论文代写服务,代写代发职称、学位论文,要价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有媒体曾估算,买卖論文的“产业”市场早已超过10亿元之多,可谓是庞大的产业链。

最近这次撤稿创下了国际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丢的可不仅仅是学术圈的颜面。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如此完备的论文造假产业链会出现在中国?为何在国家三令五申下,论文造假愈演愈烈?如此境况,究竟有无治理良策?

要杜绝学术不端乱象,似乎并无一蹴而就的策略,但痛下决心标本兼治也并非不可能。

首先,要大力调整学术评价制度,为唯论文指标降温。买卖论文之所以火爆,正是积弊已久但貌似公平的职称评审和学术评价体系催生出来的恶果。对于评价对象的衡量,不仅要看论文,更要看实际的水平、能力和贡献,不能只看其最终的论文,还要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予以评价。因此,改革现有的学术评价和职称评审制度,可谓是对造假的釜底抽薪之策。

其次,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责任追究机制。学术造假并非中国的特有现象,但国外一般对造假者有很大的惩治力度,震慑效果就相对好得多。反观国内,虽然相关部门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但通常到具体人和事上,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尤其对那些涉嫌造假的“学术牛人”,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嫌;对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是“民不告官不究”,难以震慑心怀侥幸者。真正的“零容忍”,不仅对当事人,而且应该是对当事领导、当事机构要做到一票否决,迅速建立起“从严”的学术氛围。

再次,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杜绝非法市场。花钱请人代写论文的人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学术实力,涉嫌欺诈。而打着第三方旗号做“科技论文服务”的骗子公司,更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于查实的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证据确凿的,不仅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予以严惩,而且应记录进双方的征信记录,不断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让侥幸者望而却步。

此外,要在大力创建诚信体系和规范学术期刊收费方面有所作为。应该在全国树立诚信意识,尤其是高校、科研、医疗等相关领域进行重点宣传,通过全媒体推送学术论文造假的危害以及触犯的相关法律,起到警示作用。要针对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等“行规”予以改革,该进市场的进市场,该财政拨款的要补贴到位,尽快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面对学术诚信“乱流”,需要正视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自律与严格惩处双管齐下,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学术不端行为,才能遏制这股学术界的不正之风。

猜你喜欢
不端诚信学术期刊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