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乙尔
“珠联璧合,缺一不可”,金马奖评审团主席许鞍华这样形容七月与安生这两个角色,这也是对马思纯和周冬雨同拿影后的最佳注解。马思纯自言成长经历更接近乖巧的七月,不过,就像电影末尾,七月做出独自生下孩子并出去闯荡的大胆决定,乖乖女马思纯也经历过从“不爱争”到“要去争”的心路历程,这也让她在演员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谈封后:“没想过拿奖,也没准备感言”
回到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冯小刚公布影后的那一刻,当听到“周冬雨”的名字时,终于卸下包袱的马思纯并没有感到大起大落,而是感觉很踏实,上前拥抱了准备上台领奖的周冬雨。接着冯小刚重复了两遍“还有马思纯”,刚给好友送上祝福的马思纯瞬间懵了。那个疯狂的夜晚过去了,马思纯过了几天都有些恍惚:“我真的没想过拿奖,也没准备获奖感言,要是事先有准备,在台上说成那样也挺丢人的。”
回忆起当时一起拍戏的经历,马思纯非常感谢周冬雨这个“最佳损友”,“和她演对手戏特别过瘾,事实上我们也成了好朋友,经常互损开玩笑,也很信任对方”。正如颁奖礼上她说的那样,“有一个好的对手才有一个好的我”,入戏的双生花成就了彼此。
谈角色:“七月的痛苦可以感同身受”
观众开始熟悉马思纯,大多是因为2015年大热的根据饶雪漫同名小说改编的青春片《左耳》。马思纯演的是风情万种、敢爱敢恨的叛逆女孩黎吧啦,与现实中的她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开拍前,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多人都觉得她“太乖,太胖”,于是不服输的马思纯进组后疯狂减肥,十天减了十多斤。
更难的在于生活状态的体验,在演这部戏之前,特别“宅”的马思纯从没去过夜店。为了演好这个叛逆的孤女,她从家里搬到外面,一个人住了三个月,和亲人朋友基本断了联系,还去夜店体验生活。“我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喜欢‘争的人,但《左耳》是一个契机,因为我从来没有那么想要去演一个角色。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下决心一定要做个好演员。”这份努力也为她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监制陈可辛、导演曾国祥在为《七月与安生》选角时,因为先前对吧啦这个角色的印象,最初他们都属意马思纯来演个性张扬的安生,接触后才发现她更接近七月。“我的成长经历的确更像七月,小时候比较按部就班,也比较传统”。
对于马思纯来说,演吧啦的挑战更多的在于行动上,“要外放的、风情的”,而演七月就需要演出那种“压抑但又暗流涌动的情绪”。在她看来,七月与安生本来就是同一个人,是一个女性的两面。“小时候看书我更喜欢安生那种轰轰烈烈、自由自在的人生,但现在更能理解七月的心情,她的痛苦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她说,正因为七月压抑后的爆发,才更喜欢这个角色。
谈标签:“都是演员,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这两年,观众在《左耳》《盗墓笔记》等多部大热话题作品中都能找到马思纯的身影,一系列性格迥异的角色让人逐渐忘记了,曾经贴在她身上的唯一标签是蒋雯丽的侄女。她曾说过,别人只能看到这个“光环”,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一座金马奖杯终于让她证明了自己。她说:“我是一个被质疑的实力派,虽然被质疑过,但也是有一点点实力的。”
马思纯一直有三个愿望:写一本书,拍一部电影,嫁一个好人。第三个愿望离1988年出生、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她还有些远,而第一个愿望已经完成。这位从16岁开始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写点东西的女“文青”,去年出版了自己首部图文随笔集《如果有一件小事是重要的》。
至于第二个愿望——自编自导一部电影,她曾经离此只有几步的距离。马思纯当初高考本来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可惜没有考上,于是便听从妈妈的建议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大二那年,非科班出身的她拍摄了出道之作《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这让马思纯真正爱上了表演,从而不顾母亲的反对,走上了演员这条路。
2008年出道,之后的六年里,马思纯出演的电视剧和电影大多以都市爱情题材为主,合作演员里经常有她的小姨——蒋雯丽。尽管蒋雯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除了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 里让侄女演了一个小角色,她和丈夫顾长卫再没为她开过小灶,但“蔣雯丽侄女”这个标签在那几年里一直跟着马思纯,如影随形。以前她还会回避相关的话题,后来她想通了,“如果大家只能看到这个标签,是因为我做得还不够好”。
如今,马思纯已经能坦然面对这个曾经的烦恼,“小姨一直是我的榜样,虽然我们年纪差很多,但作为演员在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希望遇到合适的角色,创作好的作品。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保持初心”。
(选自2016年12月5日《新闻晨报》,本刊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