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
摘 要:“翻转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对于我国高校《外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颇具价值。实际上,目前高校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而“翻转学习”理论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倡导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等观点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技能。
关键词:翻转学习;外国历史要籍;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129-03
Abstract: The theory of flipped learning, focusing on student centered personalized learning style, is useful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reform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and Selective Readings of Famous Works from Foreign Country" in Chinese university. As a matter of f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ently are confronted the dilemma during the progress of practice so far. However, the viewpoint of flipped learning theory tha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study by themselves and proposes teacher to make use of multi-media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is course radically. Furthermore, it will also polish up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autonomic learning.
Keywords: flipped Learning; Famous Works from Foreign Country; course
“翻轉學习”理论,可以视为 “翻转课堂”实践理论的深入和延续。该理论强调积极改进“翻转课堂”流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其核心为个性化学习。[1]这一理论提出,应将课堂构建成一个以学生为焦点的学习中心,教师则在其中负责观察学生,评估学习进程,并及时解答问题。这种理念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而言无疑是一种颠覆与挑战,特别是对于传统基础学科的历史学而言,其革新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故本文尝试将“翻转学习”理论应用到《外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以下简称《外国历史要籍》)课程实践教学之中,围绕具体课堂教学的问题,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能性。
一、《外国历史要籍》的课程地位与教学困境
众所周知,历史学更为关心过去,更加注重集体记忆与共同印象之再现。依此而言,历史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最终都将指向历史原典之研读。正因如此,世界著名高校历史学科都会开设相应课程,如牛津大学历史学专业就在选修课中特别设置了研读原典的相关课程,即史学史和外文原典研读。[2]同样,国内高校历史专业在制定培养计划时无一例外也都会设置外国历史典籍介绍与选读的课程。《外国历史要籍》课程通常会在基础学科培养模块中占据重要地位,除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共同构成“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程体系外,还为《西方史学史》和《史学概论》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支撑。毫不夸张地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历史专业能力而言至关重要。
诚然,国内高校在此类课程的长期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新形势下《外国历史要籍》课程仍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值得追问与反思,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学生虽然在研修该课程前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专业知识,但面对专业性较强且时代跨度较大的外国历史要籍,很难深入体会历史著作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与史学旨趣。其二,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教课过程中提供的条理清晰的课堂笔记,反而忽视了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的课堂互动与自主学习。问题的症结其实在于,“传统教育强调教,而非学。这种方式错误地认为,一盎司的施教会给受教者带来一盎司的学识。”[3]因此,缺乏学习积极性,融入课堂程度较低,个性化学习观念不强等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教学目标的贯彻。其三,课程教学过程中多课程交叉协同创新程度不高,其中很多涉及到历史理论、外语原始文献等材料的内容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实现学以致用,阻碍了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由此可见,《外国历史要籍》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亟待革新。而引入适当的先进教学理念以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重中之重。纵观近年来的各种教学革新理论,“翻转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与《外国历史要籍》课程改革实践方向较为贴合。
二、“翻转学习”视野下《外国历史要籍》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可行性
事实上,从已有的“翻转学习”实践案例来看,该理论对《外国历史要籍》课程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该课程强调学生阅读文献与理论创新的目标也颇具适用性。其优势主要变现在:首先,《外国历史要籍》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教师的引导评价,而自主阅读和学习无疑契合“翻转学习”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的宗旨。该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分析外国历史名著的价值和特点,更强调学生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领悟,这就决定了该课程采用“翻转学习”理念的可能性。其次,“翻转学习”要求在课堂学习之前给学生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而该课程因为在很多高校都有设置,且也存在相关的微课、慕课等资源。这无疑可以为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制作《外国历史要籍》教学视频提供参考。另外,鼓励和引导学生观看其他高校课程的视频对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和广域化视角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最后,《外国历史要籍》中的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和学科,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接触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4]而 “翻转学习”理念中对学科交叉与自主化学习的案例无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启示意义。
不难发现,采用“翻转学习”理论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课程参与度也更为重视。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如要在《外国历史要籍》课程教授过程中切实贯彻“翻转学习”理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条件:
第一,实施本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之前,应当重新备课,针对较为知识点较多的章节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历史的观念》等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基础知识点与难点,以此为基础拍摄一定数量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前观看。
第二,课前应按照“翻转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创造学生为中心学习环境的思路,提前制定相应的题目和研究内容,如希罗多德撰写《历史》一书的文化层面思考;《马可波罗游记》与中国“一带一路”思想的关联等,以此作为学生研究选题,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题目,采用自主研究和团队项目式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课程教授前应设计一些问卷,在课程教学完成后让学生填写,以便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例如:谈谈你对该课程实现翻转后的建议;该课程与之前相关课程的比较有哪些不足与可取之处等等,将教学反馈转化为强化课程实践创新的重要依据。
三、“翻转学习”模式下的《外国历史要籍》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与措施
《外国历史要籍》课程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和实践中充分利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尝试采用新的方法,在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同时保证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具体而言,应充分坚持将以下几个层次的理念贯彻到实践教学中:
首先,利用“翻转学习”模式,着力解决课堂上耗时较多的基础知识记忆与理解问题。高校课堂教学往往会受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的制约,教师会在课堂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基础知识,学生则常常被动地适应教室的教学节奏。如此,高校教育一直以来强调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最终难以贯彻。
为此,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将会尝试选取信息量较大的史学名篇或名著,将其中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拍摄成视频,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了解相关知识点。课堂讲授期间,以提问和测试的方法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这样,课堂教学中用于基础知识讲解的时间将会大幅缩减,培养学生创新和能力的有效时间得以保证。
其次,改变传统以讲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推动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兴趣分布,最大程度激发学习积极性。由于《外国历史要籍》课程涉及的文献时间跨度较大,从世界古代到世界现当代,著作内容和文献涵盖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各种领域。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焦点总有不同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意向,在课堂教学中以有声有色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知未知领域。为此,讲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按兴趣选读部分文献章节,如《荷马史诗》和《高卢战记》等易于理解的篇目,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短小的发言稿,课堂教学时穿插发言活动,并鼓励其他学生提问,营造师生互动讨论气氛,最终将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文献,在下一次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交流,对质量较高的学生进行适度鼓励。
再次,实现阅读文献材料的多样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要求学生收集材料过程中,除了文字信息之外,也可以要求学生适当收集和整理如电影片段,纪录片、档案、外文资料、报刊资料、美术文艺作品等类型的资料。事实上,本课程涉及到的历史名篇涉及到很多电影和纪录片,如BBC出品的《失落的文明》系列对于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篇目颇有益处,而《埃及艳后》、《特洛伊》、《斯巴达三百勇士》等电影都是以本课程《历史》、《荷马史诗》等篇目为题材拍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整理后的材料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以此缓解教师讲授为主所带来的单一与枯燥的课堂环境。
同時,针对资料收集充分且兴趣浓厚的学生,还可进一步探索进行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还能够加快基础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而项目式学习则更为强调团体协作,愈加要求研究分工和细化责任。为此,教师尝试列出一张研究题目清单,罗列外国历史要籍中的各种问题,供学生选取,既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项目式研究,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交流,并由教师提出不足与改进之处。
最后,完善评价机制,明确教学方向。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旨趣,也能修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换言之,评价机制的客观性和精准性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热爱程度。因此,“翻转学习”理论也异常重视合理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评价体系中摈弃传统的标准答案式答题思路,适当拓宽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因此,教师应尝试将学生作业和考试评价的要求进行优化,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鼓勵创新思维,在学生掌握外国历史要籍的成书时期、时代背景、作者概况等知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将课堂讨论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提倡批判精神,构建属于自己的思辨体系。
当然,评价机制的制定也必须以全面了解学生差异为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先采用多重量化标准性测试和多角度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能力,将学习要求分为基础性和创新性两个维度,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提出不同的研究和学习任务,制定更具弹性化的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要求。
总之,《外国历史要籍》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师充分理解“翻转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展开,既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师为主的课堂授课模式,也应避免过分强调视频教学和学生自学从而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情况。同时,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外国历史要籍》课程本身的独特性,尝试将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双向交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多维课程教学平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王允丽,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20.
[2]向荣.西方国家历史学本科教学调研:以英、法、美三国为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2.
[3]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M].杨彩霞,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5.
[4]喜富裕,张琼.世界历史经典名著介绍与选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2.
[5]孙明.应用型高校结构力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09):117-118+121.
[6]闭燕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5(1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