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2017-06-09 11:22仁增白姆
科学与财富 2017年9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飞天

仁增白姆

摘要:中国的佛教的是由印度传至中国,并且在中国拥有了一些地域上的变化,根据信仰的具体不同而产生了许多个性,此外又因为地域原因又产生了独有艺术特点,所以本篇文章就是要将禅宗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壁画造像艺术特点进行对比,清晰表现其个性,以石窟寺文化中的“飞天”为例,分析“飞天”造像的特殊性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东嘎皮央;飞天;藏传佛教

一、东嘎石窟概况

我国广阔的地域中有很多地区都存在石窟寺遗存,而且各地的石窟寺文化都存在共性且具有个性。

中原地区的石窟寺遗址发掘为其他学科提供许多便利;成为了重要材料。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也都相继在20世纪之前有了发掘成果与考古资料。西藏地区石窟寺发现时间相对较晚,关于西藏石窟田野调查工作,最初是由外国学者进行,杜齐也称在西部的田野调查中,有所关注。有调查报告指出:“在他1935年的一份调查手记中,提到了在東嘎一带的山洞中保存有“曼荼罗”之类的壁画,同时还公布了两幅相关的照片。除此之外,无详细资料。此后,这处遗迹如石沉大海,再无人提及。”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学者开始关注西藏西部地区的考古工作,以阿里地区古格王国故城为中心的地区开展了数次小规模的调查,包括距今700年左右历史的东嘎?皮央石窟。

二、东嘎特殊的“飞天”造型

专家对西藏西部石窟寺壁画题材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11种,题材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尤其是“飞天”,在东嘎·皮央石窟中,飞天主要绘制在曼荼罗上方两侧及佛龛中佛像两旁。她们头戴花冠,上身袒露或紧身短袖衣,双兽持乐器或供器,有的头顶遮有华盖。如东嘎2号窟后壁佛龛内佛像上方所绘的飞天,双腿与身躯配合以天衣、帛带的上下飘飞,不同的飞行动态,显示出千姿百态的风貌。”在文献中对飞天的形容,是女性化体现,我对在壁画中所见飞天性别存在疑问。东嘎2号窟后壁佛龛内的佛像上方所绘飞天形象就可以帮我们形象的解析。这幅飞天,从人物形象看我们无法清晰辨别飞天“性别”,但是,到目前为止,根据文献不论是敦煌文化还是藏传佛教文化中的飞天形象,它们所绘画的飞天形象几乎都是女性形象。这是什么由来,目前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在这幅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飞天在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它的速度。图中5个飞天形象,左1飞天肢体灵活,处在速度发挥平衡的状态。左2的飞天相对可能脚的部位用力尚浅,因此在借助手部的力量。中间的“飞天”形态上均处于静止的状态,没有表现它的飞行。右1的“飞天”则比较轻盈,速度想来是把握最快的,右2则跟左1类似,但在分析每个“飞天”时,可以看出它们帛带的位置是类似的,肢体动作才是表现他们速度的。我认为其是本质性的“飞天”形象。然而以敦煌为例的“飞天”都是用帛带,身体的扭转来描述它的速度。不同于东嘎壁画中帛带摆放位置,这也是其地域性差异的表现,其吸收的不光是内地文化,还受到了印度等中亚地区的影响。虽然光从“飞天”上我们无法肯定,但从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和服饰上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一。

其次;飞天性别的分析,我觉得和一样让大家处于困惑的“观音”的性别是同样的规律发展而来,因为“观音”在佛经中是男性的形象,但是由于在中国佛教的传入;很多佛教中的形象它开始被信徒们接受了解的过程中,他开始慢慢的角色被人们偷换,说道“观音”大家开始想到“大慈大悲;慈悲为怀;母性光环。”这种词性因此渐渐地把观音女性化了,就连西游记中的观音也都是女性。可能飞天也遵循了这样的汇率,在壁画中飞天既有男性形象还有女性形象,有些我们还很难分辨;又或者说,因为“飞天”还不是像“观音”一样是一个特定的角色,他是一群人,不是固定的角色,所以飞天也是多样性别的。但是在有关敦煌飞天的文献中表示“飞天”和佛教都通过西域传至中国,并且“飞天”的原型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二神,这两位神都是女性神。“乾闼婆,梵文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她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也是梵文音译,意译为天乐神。她们居住在风光明媚的天宫十宝山中,不食酒肉,专采百花香露。按佛经所讲,飞天有三项职能:一是礼拜供奉;二是散花施香;三是歌舞伎乐。”2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飞天”实际上都是女性形象,但是从美学或者说艺术表现方面来言,可能由于表现力的不同,而让我们混淆了实际的概念。原创文学网站是致力于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提供自由交流的网络写作平台,是网络原创文学发展的平台,是特殊的文化企业。原创文学网站的两大元素是网络作家和原创文学。

2004年在长沙召开的首届网络文学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对网络文学的“层面定义法'将网络文学分为三类:一是已经存在的文学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供人欣赏,即纸质作品电子化;二是直接在电脑上书写并在互联网上发表的作品,凭借原创文学网站这个平台得以发展;三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具有互联网开放性特点,有多位作家或网民共同创作的接力小说,只能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存在于互联网中。

三、“飞天”的象征

它是一种超脱了佛教中传统思想规矩的一幅具有民俗特色的绘画。“飞天”说是宗教产物,实际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它张扬的动作力以及动态的美展现了一种意境,他们创作飞天在空中飞翔,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驾驭宇宙空间和对未来、自由、和平的向往、追求。确实是宗教中的情怀,更是现实与宗教意境结合的产物,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样将这样题材的“飞天”融进了寺院,但是从每一处;每一幅飞天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画师内心的一种想法,这便是壁画的一种思想表现。

综上所述,皆是拙见,望批评改正。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飞天
飞天之梦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飞天》
《飞天》系列
飞天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