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成本管理

2017-06-09 19:40李静静
科学与财富 2017年9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问题

李静静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实现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管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加强环境成本管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企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管理;问题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宏伟建设目标,同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超出了一定限度,导致我国的环境问题更加加重,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的财富创造者,一方面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在不断污染环境,尽管我国政府和企业在环境问题中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实际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主要从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对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方面

1.环保意识薄弱

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引导之下,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们往往都是在受到行政处罚的时候,才不得不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成本,在产品出口受到限制时,才想到要控制环境成本,甚至有些企业在现有环保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宁愿花钱买污染,也不愿重视环境成本管理,不承担社会责任。正是由于企业的这种不自觉、不主动的意识经常使得企业遭受较大的损失。除此之外,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人们的环保意识本来就不强烈,地方政府单纯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追求政绩,而不惜一切代价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虽然这样做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如果引入过度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特别是依靠当地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污染企业,这种发展必然导致企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衰落,以后也必然面临转化发展模式的困境,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当地人民。

2.忽视环境成本

利润额是衡量一个企业收入情况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盈利多少的主要体现。一直以来,利润指标还被广大投资者作为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条件,甚至是最直接依据的主要财务指标。因而,就出现了一种怪圈,企业只重视利润,而忽视了其他指标。例如:前几年,我国的煤炭企业取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的采伐数量过大导致周围矿区的下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废气、废渣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在当时看来无关紧要的隐性因素的给环境施加的压力,如今已经开始慢慢的反作用于人类,使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与重视利润指标相伴随的是,企业在报表中缺乏对环境成本的详细披露。从目前的环境成本披露来看,企业要么将符合资本化的环境成本计入固定资产或存货的成本,要么将符合费用化的环境成本计入期间费用,然而现有的会计报表并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详细的披露。

3.治理模式落后

所谓“末端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也日益显露。首先,处理污染的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其次,末端治理往往不是彻底治理,而是污染物的转移,如:烟气脱疏、除尘形成大量废渣、废水集中处理产生大量污泥等,所以不能根除污染;第三,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有必要改变这种事后治理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

(二)政府方面

1.行业准入条件过宽

现在某些地方为了当地经济的短暂发展,开始引入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以彬长集团文家坡煤矿企业为例,当时为了带动了当地民众的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引入了文家坡煤矿,然而没有过多久,就出现了一系列消极方面的影响,据当地群众反映:彬长矿业集团煤化工分公司文家坡煤矿严重污染环境,排放的大量污水、毒水严重破坏了山体植被,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片土地、路面崩塌,山体严重滑坡。这些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对于环境保护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于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没有进行严厉的打击治理,导致现在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按照政府部署和要求,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对环境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使一些国家命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和污染严重的项目转入我国。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某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例如,对于一个大型的工厂如果污水随意排放,这个可能要处罚5-10万元的罚款,因为罚款数额太小,所以企业照样还是继续乱排污水。

3.环境成本管理体系不全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有关环境成本管理的新规定,只是依赖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只考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而把那些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源损耗、废弃物排放等潜在的成本费用没有列入成本核算的行列。目前企业一般都采取事后治理的方法,即侧重尾端治理,这种治理方法并没有改变企业自身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以及大量废弃的根源。这种方法不仅忽视了预防环境污染,而且忽视了在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