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犯罪

2017-06-09 20:58范舟
商情 2017年14期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文化

范舟

【摘要】计算机网络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而衍生的购物、娱乐、交流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它使青少年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带有一定危害。由于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从而导致青少年犯罪随着网络的发展而逐渐增多。

【关键词】计算机 犯罪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当今青少年要面对两种文化环境:一种是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一种是虚拟的网络文化环境。青少年青睐网络,丰富多变的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众多的青少年纷纷“触网”,其成长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

网络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其中包含为大众所推崇的积极向上的部分,但它又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网络文化中必然含有不被社会所接受的部分。这种文化虽然很难准确下定义,但是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它都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不可否认,网络文化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传播海量信息,且打破了时空限制,这些对于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发展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青少年在学习之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新观念,使他们不再受制于书本。总之,网络的普及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网络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且网络的消极影响也随着其自身发展而越来越明显。网络游戏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有的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误入歧途;其次,由于网络市场的监管不力,淫秽色情文化大肆传播,网页中夹杂着色情图片已经司空见惯。所以网络文化具有两面性,关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网络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它兼有网络与文化的特征,是二者相结合的一种个体,集聚了网络与文化的优缺点,所以它本身是良莠不齐,积极与消极并存。

第一,全球性。网络跨越了地域、时间的界限,使得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成一个整体,无论在全球的哪一个角落,只要存在网络,都可以随时通讯,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天下事。全球的新闻、娱乐等一系列活动只要使用网络,便可以同时参与、知晓。

网络文化具有极大的影响,以从正向来说,这使得全球无界限,联通在一起,更加便于信息流通与交流;从反向来说,这也同样加剧了不良信息的传播,全球的不良信息凝聚在一起,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灾害。

第二,虚拟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虚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人们可以超越现实世界,虚拟身份、虚拟社会关系,模拟生活,体验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的享受,但是同时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很多现实中不愿公开或者无法公开的事情会在网络中得到幻想中的满足。网络文化的这种虚拟性使得它与现实生活分裂开来,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文化中完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愿望,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目标。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多选择与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第三,开放性。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相比较网络文化而言,各种文化发展的进程都可以说是缓慢的,只有网络文化突破时空限制。网络把世界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交往方式,把话语权给予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

二、网络文化的不同特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由于网络文化本身具有不同的特征,因而这些特征对于青少年犯罪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第一,因特网连接到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全球性的特征为青少年认识和了解世界开辟了新的渠道,通过网络,全球各地的信息都能展现在他们面前,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就知晓天下事”。

当前的全球化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而网络文化也主要传播了西方的价值观念,这会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据悉,当前互联网上可接收的信息主要是来自于英语国家,其中来自美国的占80%,来之中国大陆的仅占0.01%。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占据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网上信息的垄断和倾销,其实质是一种信息侵略。网络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青少年自身的认知能力与识别能力都在逐步发展过程中,致使西方的价值观念会容易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乐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来说,这无疑会在网络文化的严峻考验中面临被同化的可能。

第二,在网络文化中,人们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而想象、设计出虚拟的自我、虚拟的社会关系和世界,任何个体都可以在其中虚拟身份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这种虚拟性带有很大的诱惑力。网络聊天不用人与人面对面,也产生了一种神秘的美好想象。有很多青少年性格内向,在现实生活中不愿与人交流,但是在网络聊天中却可以夸夸其谈,以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网络的诞生及其运用使得青少年犯罪更为便捷。青少年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现实社会对他们有太多的限制,而网络就恰好给了这样一个机会。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是限制条件,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因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于是在网络世界里的犯罪活动就获得了一道保护网,这样就使犯罪变得更加轻而易举。例如黑客、破解信用卡密码、敲诈等犯罪一经形成,警方也難以调查和破解,这也助长了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第三,开放的网络为网络文化提供了载体和空间,极大地缩小了人类的时空界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传播交流空间,进一步加速各种文化的相互吸收予人融合,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交流中得到发展和创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使得不良信息大量传播,青少年也易于接触。对于尚未进化完成的青少年来说,短时间内接受过量垃圾信息,大脑会受到刺激,从而干扰价值判断,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在互联网上,宣传暴力和黄色文化的信息随处可见,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不良文化的传播,从而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三、如何防止并控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应对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最好的举措就是防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国家举措

第一,加强健康网络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建设文明网络,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传播先进、健康的网络文化,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严厉打击不良网络文化,对于黄色暴力文化进行技术上的封锁,最大限度的阻止其与青少年的接触。2014年4月,为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昨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14年4月中旬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不少互联网企业仍然游走在“以色动人”的边缘,此次净网行动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股不正之风。第二,完善法律规范。网络立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在计算机方面亟需加强 。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减少刑法的使用,以教育为主。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组建了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建立了网络警察,对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二)学校措施

第一,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学校要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让具有优秀品格的老师给学生做好榜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辨别与抵御不良文化腐蚀的能力。沉迷于网络文化的青少年一般都比较内向、沉默寡言,他们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一定的挫折不愿与人交流、来往。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着关爱与理解,这就致使他们寻求于网络的帮助,在网络中寻找存在感与认同感。为了避免生理、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其健康成长。第二,加强不良网络文化的防御宣传。网络文化与强少年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防止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学校应该加强抵御不良文化的宣传,让青少年认识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危害,减少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三)家庭措施

人都是先经历了家庭,才逐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也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功能,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最为基础与关键。一些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得不到父母正常的关爱,使得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研究者发现“网瘾少年往往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相互不能理解”。和谐的家庭关系应该建立在一种平等、尊重、关爱的基础之上,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做好模范,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让青少年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到家庭真切的关爱,从而有利于青少年正确的对待和利用网络。

在网络文化视域下,青少年犯罪有日益上升的趋势,为了避免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需要在正确对待网络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结合,并且积极引导、关爱青少年,使其健康成长,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参考文献:

[1]齐爱武.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2]张宗亮.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J].山东社会科学,2004,(9).

[3]刘海明,邓红专.网络文化的特性及社会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2007,(2).

[4]武玉红.网络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5]赵娟.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犯罪理论解释的多为考察[J].湖北警官学校学报,2014,(1).

[6]金城.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2001,(3).

[7]孙婧媛.论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及预防[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8]唐彦.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3.

[9]张胜勇.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探析[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2003.

[10]董纪阳.和谐社会构建中网络文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11]叶火贵,张旭.网络文化特征与发展趋向及管理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8,(3).

[12]姜蘭昱.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13]杨奎臣,章辉美.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助长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4]郭良婧.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其优化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6).

[15]陈卫.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犯罪青少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Televisions
谁远谁近?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环境犯罪的崛起
“犯罪”种种
有些行为不算犯罪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