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珍, 周锦霞
(1. 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5; 2. 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李国珍1, 周锦霞2
(1. 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5; 2. 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对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垂体后叶素组(单独治疗组,n=40)。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2 d内再出血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 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67.5%(P<0.05), 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 2 d内再出血率为7.5%, 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7.5%(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2.5%(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能够有效改善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奥曲肽; 奥美拉唑; 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止血时间; 不良反应
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上,如胰胆、胃等部位,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病变出血等,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是引发其出血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比较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前1 d内均有黑便、呕血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存在,均符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2], 均接受血尿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均知情同意; 将有心肝肾功能不全、其他原因引发的消化道出血等患者排除。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垂体后叶素组(单独治疗组,n=40)。联合治疗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84岁,平均(48.6±7.3)岁。单独治疗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3~84岁,平均(49.5±7.1)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给予2组患者常规综合治疗,督促患者禁食,对其血容量进行补充,对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进行维持等,然后给予联合治疗组患者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药物治疗,以较慢的速度给予患者静脉推注100 μg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75)+20 mL生理盐水,之后采用电脑输液泵进行3 d的持续泵入,速率为25 μg/h。同时给予患者40 mg奥美拉唑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373)+100 mL生理盐水, 1次/12 h, 3 d为1个疗程。给予单独治疗组患者垂体后叶素治疗,以较慢的速度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0 U垂体后叶素(青岛海汇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495)+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之后采用电脑输液泵进行3 d的持续泵入,速率为15 U/h。
1.3 疗效评定标准
若治疗后3 d患者具有浅绿色或澄清的胃液、较多或稳定的血红白蛋及红细胞数量、黄色的大便、稳定的脉搏及血压,大便隐血阴性,则评定为显效; 若治疗后5 d患者具有浅绿色或澄清的胃液、稳定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和生命体征,大便隐血阴性,则评定为有效; 若治疗后1周患者具有淡红色或咖啡色的胃液、黑色的大便,大便隐血阳性,则评定为无效[3]。
1.4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2 d内再出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胸闷心悸、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血压显著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 20.0,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 d内再出血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 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67.5%(P<0.05), 见表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 2 d内再出血率为7.5%, 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7.5%(P<0.05), 见表2。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2.5%(P<0.05), 见表3。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单独治疗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2 d内
与单独治疗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与单独治疗组比较, *P<0.05。
通常情况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大的出血量、较凶猛的来势及较危重的病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并消化性溃疡等是其主要诱发因素,如果患者的出血较为严重,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害,建立和开放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侧支循环极易引发胃底静脉曲张等,因此有效止血并促进门脉压力的降低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4]。垂体后叶素属于一种全身性血管收缩药,能够促进门脉压力及门静脉血流量的降低,途径为使内脏小动脉收缩,从而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有效治疗[5], 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差的内脏血管选择性,因此极易引发心悸、大便次数增多、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6]。
奥曲肽属于一种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由人工合成,和天然的生长抑素施他宁相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对内脏血管进行选择性收缩,促进门脉压力的降低及食道胃底曲张静脉血流量的减少。此外,其还能够促进血管对其收缩因子反应性的改善,对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进行抑制,加强保护胃黏膜的力度,为血小板凝集及血块收缩等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血胸癌伴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有效发挥止血作用的前提为pH>6.0, 同时pH<5.0的胃液会以较快的速度消化新形成的凝血块。因此,如果出血的诱发因素为急性胃黏膜损伤及消化性溃疡,那么要想有效止血,就必须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促进胃内pH值的提升[7]。奥美拉唑属于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对胃壁细胞分泌小管的K, H-ATP酶进行选择性抑制,将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阻断,引发完全无酸状态,从而将胃蛋白酶活性有效清除掉,对血小板凝聚进行有效保持。同时,其能够对胃酸进行持久迅速的抑制,将消化溶解凝血块引发的再出血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将持久的止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8]。
在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具有协同作用,其具有更快的止血速度和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同时还不会引发患者显著不良反应[9-10]。此外,其还能够对患者的出血进行早期控制,一方面对肝功能恶化进行有效的防止,促进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发生的减少; 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有利的前提条件提供给曲张静脉硬化或结扎治疗[11-15]。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 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 2 d内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能够有效改善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1] 张连涛.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糖代谢异常的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2): 5747-5749.
[2] 王淑琴.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7): 1106-1107.
[3] 刘志为.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9, 12(3): 220-222.
[4] 宋于生.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4): 4077-4079.
[5] 莫晓燕.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22): 168-169.
[6] 舒健, 赵建农, 韩福刚, 等.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前间隙的变化[J]. 重庆医学, 2014, 43(21): 2716-2719.
[7] 尹桂梅.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19): 47-48.
[8] 应春兰.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1, 13(19): 48.
[9] 向明确. 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 2014, 43(9): 1093-1095.
[10] 陈红莲, 孙有利.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34): 40-41.
[11] 蒋莹. 急诊内镜应用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的价值分析与系统评价[J]. 肝脏, 2015, 11(9): 671-673.
[12] 邵红征, 胡志勇, 刘荣, 等. 112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J]. 肝脏, 2015, 20(3): 226-228.
[13] 谷同波.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25): 41-41.
[14] 马丽娜.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4): 75-76.
[15] 吴玉叶.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4): 138-139.
Efficacy of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omeprazole 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hemostasis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LI Guozhen1, ZHOU Jinxia2
(1.WuhanRedCrossHospital,Wuhan,Hubei, 430015; 2.WuhanPurenHospital,Wuhan,Hubei, 43008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omeprazole 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hemostasis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omeprazole group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n=40) and vasopressin group (monotherapy group,n=40). The clinical efficacy, hemostasis time, hospital stay, incidence of bleeding within 2 d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analyz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92.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7.5% of the monotherapy group (P<0.05), the hemostasis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monotherapy group (P<0.05). The 2 d re-bleeding rat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7.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7.5% of the monotherapy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2.5% of the monotherapy group (P<0.05). Conclusion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omeprazo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shorten hemostasis time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ctreotide; omeprazole;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herapeutic effect; hemostasis time; adverse reactions
2016-11-19
湖北省武汉市卫计委科技项目(WX0822)
R 567.3
A
1672-2353(2017)09-049-03
10.7619/jcmp.20170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