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发神经”是一句戏谑的口头禅。可是你知道吗,我们人体内无时无刻都在“发神经”。人天生的五感(视听味嗅触)要依靠刺激神经才能感知,从外在的跑跳运动,到内部的激素分泌,也要借助刺激神经来调节控制。神经在感受刺激和传递刺激中,构成了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传递刺激的组织
我们的意识和想法都在大脑中形成,只是要把这些虚无的信号变成行动,就得经过连接大脑的脊髓协调,准确地下达到肌肉、脏器等各执行“部门”,而各“部门”的反馈,也要经由脊髓收集,汇报给大脑以做出应对——这个传递身体各方刺激的网络组织,就是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组织极为庞大,但层级分明,有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之分,通俗点说,决策层大脑和协调专员脊髓属于中枢神经,机体各部位遍布的神经网格则是周围神经。而周围神经中,又分为神经干、神经丛和神经终端等好几级,任何刺激的传送都是逐级进行的。
大脑属于神经系统的最高级。 脊髓对应着身体各部位的“周围神经”,一旦脊髓受伤,相对应的部位就将丧失功能,如瘫痪、失禁等。
神经元,树形传令兵
神经系统传递刺激可不像打电话那样,无论远近都靠一根电话线,而是由不计其数的“传令兵”逐个传达,这个传令兵就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由于身体各器官的功用不同,所以配备的传令兵也就不同。有些器官中的神经元像“光棍树”,只有一个树突,只接受单方面刺激,如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元;有些则像榕树一样,树突纵横交错,能接受各种刺激,比如肝脏中的多极神经元。
神经元是树状的——神经元的一端,是像树枝一样发散的“触手”,这样就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广的刺激,称为“树突”,长而直的“树干”起到传带轴的作用,将接受的刺激汇总传导下去,得名“轴突”;“树根”状的末端称“突触”,能将刺激发散给下一个神经元。
反射弧,受刺激有套路
神经系统对外界一切刺激做出的反应,也叫“反射”。而从接受刺激、传递刺激到应对刺激,整个过程可以归纳为一个模式,称为“反射弧”。
视网膜能感受到光,舌头能品尝出酸甜苦辣,鼻粘膜能察觉到气味的变化。这些感受到外界“刺激”的终端,称之为“感受器”;大脑的指令使肌肉做出相应动作,使腺体分泌必需的激素,这些实施最终反应的器官叫做“效应器”。它们是反射弧的起点与终点。
神经元的树状结构,决定了它对刺激的传递不能双向,只能单向。所以,神经系统里既要有把感受传入大脑的传入神经,也要有把大脑指令发散出去的传出神经——这就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也是反射弧的路径。
反射弧先由感受器察觉刺激,经感觉神经传给大脑,大脑做出相应判断后下达指令,再由运动神经传给效应器来实施。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将这个看似很深奥难懂的过程解释清楚:我們抬头看太阳时,太阳瞬间刺激到视网膜,感觉神经马上将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报告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后立刻做出回应,命令运动神经“告诉”眼部和颈部肌肉马上收缩,也就是做出闭眼、低头的动作,来避开阳光直射。
人从接受刺激到下意识地反应,时间往往不到百分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