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阳
摘要:本文利用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KLS)数据,分别从假设老年人有配偶和没有配偶两种情况出发,采用面板有序Pro-bit模型,研究我国城镇中老年人养老居住安排偏好。发现:在我国城镇中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更偏好于和家人同住,女性中老年人更偏好于选择独居或养老院。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居住安排偏好;有序Probit
一、引言
当前,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人类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国内学者大多集中于探讨老年人居住安排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而忽略了从老年人这一决策者的主体意愿出发分析造成诸多差异的原因。并且其研究大多简单地从“独立居住”和“与子女同住”二元离散型变量考察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由于全国性的调查数据较少,存在代表性不强和时效性相对较差等问题。
二、文献综述
陆杰华等(2008)发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健康因素等对大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依靠子女养老仍然是城市老年人偏好的养老方式,他们更愿意与子女同住或者居家养老,而不愿入住养老机构(褚浞婧等2010)。曲嘉瑶等(2014)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中国城镇老年人在居住意愿上选择空巢居住,且中国城镇老年人空巢的比例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准备、变量选取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和2013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被解释变量为城镇中老年人养老居住安排偏好,解释变量为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
(二)模型建立
本文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城镇中老年人养老居住安排偏好”可视为一种潜在变量,其潜变量的影响因素方程可以用线性形式表示为:
上式中,下标为样本序号,是可能影响城镇中老年人养老居住安排偏好的一组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为相应的一组未知系数,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结果
由以上实证结果可知:
(1)现阶段,虽然我国老年人的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但研究发现城镇中老年人仍更偏好于家庭养老,并且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家庭养老仍是中老年人理想的养老模式。
(2)中老年人的人口统计特征中,无论是否假设老年人有配偶,其年龄、教育、职业、是否有养老金、生活来源等变量对我国城镇中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偏好均具有顯著影响。具体而言,中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偏好与其年龄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在假设有配偶的情况下学历越低的中老年人越偏好于与子女居住,而当假设没有配偶时,学历越低的中老年人越不偏好于与子女居住;当中老年人拥有养老金时表现出不与子女居住的偏好;当生活来源来自于子女时,受访者更偏好于与子女居住;而当受访者生活来源为储蓄时又表现出不与子女居住的偏好。而在假设有配偶的情况下男性中老年人更偏好于与子女同住,而女性中老年人更偏好于不与子女同住;婚姻状况为有配偶的中老年人偏好于不与子女居住;当子辈需要父辈帮其照料下一代时,父辈更偏好于与子女居住,但这些变量在假设没有配偶的情况下对我国城镇中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偏好没有显著影响。
(3)健康状况方面,城镇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其居住安排偏好论是在假设是否有配偶时的影响均不显著;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越不偏好于与子女居住;而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越偏好于与子女居住。其子女信息,包括子女数量和子女的平均收入水平对其居住安排偏好没有显著影响。
(4)当中老年人得到来自家庭成员及外界的经济支持时,得到的经济支持越多则与不偏好于与其子女同住;而当中老年人认为在以后的日常生活方面需要有亲人的长期照顾时则更偏好于与子女同住;中老年人得到的精神慰藉越多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性越强,从而使其倾向于与子女居住,但分析发现是否获得精神慰藉的影响不显著。
四、政策建议
(1)地方政府应该适当的制定发展型的家庭政策,倡导家庭养老,更好地满足城镇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城镇老年人家庭创造条件。(2)应该进一步加快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社区养老等养老模式提供便利。(3)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对独居老年人家庭、空巢老年人和丧偶老年人家庭等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