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摘要: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知识积累过程中的技术外部性和协调创新过程中的金钱外部性,使得竞争性市场环境下的技术创新难以达到最优水平,技术创新过程存在市场失灵,从而为技术创新需要政府干预提供了依据。鉴于财政支出相较于其他公共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弥补因正外部性而带来的供给量不足所以财政科技支出是政府干预技术创新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比其他国家,现阶段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落后,促进中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很有必要。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通过财政科技支出这一干预手段能否有效纠正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克服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市场失灵,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政府支持,专利
1.引言
当今时代,得科技者得天下,科技进步取决于技术创新。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科技进步能够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日益发展、发达国家进行再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打造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挖掘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表表明我国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体现出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科技投入强度还是科技成果产出质量,我国均远远落后(见图、图。所以,纠正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从而促进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专利发展态势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在我国31个省域中,广东、江苏、浙江的专利授权量最多,分别达到179953项、20032项、18854项,而西部地区如西藏、青海以及新疆地区专利授权量排名靠后,分别为146项、5238项以及619项。
3.模型设定与估计
因为专利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专利产出水平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本文在考虑解释变量时加入了滞后一期的授权专利,故本文在此建立的是一个动态面板模型,模型设定如下:
yit=αi+yi,t-1+xit+μit
代表我国各省域专利授权量(azs),yi,t-1表示滞后一期的专利授权量,代表各省的政府支持(gov)。
在本文中政府支持所采取的数据是政府科技投入与政府教育投入的综合值。模型估计如下:
yit=0.005+0.223yi,t-1+0.314xit+μit
从模型运行结果看,专利的产出具有较强的行为惯性,在短时间内具有动态的持续性,而政府支持对专利产出的作用较为明显(回归系数为0.314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可见政府在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结论
克服技術创新活动中的协调失灵,需要政府外部力量的干预,这种干预可能会将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私人部门从低水平均衡中拉出来,进入一个高水平均衡。具体来讲,政府可以通过自身的行政力量和财政力量主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不仅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还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和外界互动等要素。在该创新体系中,吴贵生等(认为政府是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也是一个特殊主体,政府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有配置资源、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和营造环境等多个方面。政府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可以为创新体系中的其他行为主体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助于各行为主体效能的最大发挥和相互促进,从而使国家创新系统的整合效率得到提高。
5.建议
继续加大财政对科技和教育的支持力度,并确保资金投向的结构合理。
由于不同的技术创新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得到的创新成果(基础研究知识、共性技术知识和专有技术知识)的外部性和非排他性程度不同,因此,政府对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应分别给予不同的支持:技术创新成果的外部性越大,意味着排他性成本越高,政府支持力度也应越大,即政府应当实施差异化的资金投入政策来实现财政性物质资本投入的效用最大化。所以,在加大财政性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差异化的资金投入”策略,做到资金投向合理,资金结构优化,确保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同步协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