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男
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从不同角度切入、多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其中抓住文本的细节描写开展教学,即细节教学,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细节教学要求教师抓住文本中的细微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展开想象,或在课堂活动的细微变化时合理利用,让学生见微知著,从细微之处中体会到文本的深刻内涵。
一、在预设细节中激活审美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新课标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明确规定。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学会精心预设教学细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小學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精美的文章,这就为教师预设细节,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之美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而指导学生品析语言,也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长江之歌》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深入品味文本语言之美。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开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内容,然后指导学生诵读,同时问学生这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独具匠心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学生们在教师的问题启发下意识到这篇文章使用的是第二人称的写法,然后明白在这篇文本中,作者将赞美的对象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让读者感觉非常亲切,就像是和长江进行对话,直接赞美长江一样。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词句,体会其中的修辞手法。例如在“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这句话中就将长江比喻成母亲,读这句诗的时候就像是感觉母亲在深情抚摸自己一样,这样的手法深刻抒发了作者对于长江的热爱以及赞美。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抓住文本中的细节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独特写法,体会文本的语言之美。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本中的深刻情感,和作者进行心灵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语言的奥妙,体会到语言之美,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在补白细节中拓展空间
语文课本的文章中很多细节都像蜻蜓点水,有的则戛然而止,这些细节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人带来意犹未尽之感。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抓住文本细节,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对文本细节进行有效补白,让学生在补白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把握文本的主题,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主人公恩科西的形象特点。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同学们,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会使用多样的手法,其中细节描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写法,那么本文中就使用了这样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们纷纷细读文本,有的学生发现“恩科西用纤弱的声音向世界呼吁”中“纤弱的声音”是一处细节描写。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恩科西又是怎样表现的?他想到了什么?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将当时的情况具体描述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这样进行补白:“恩科西骨瘦如柴,身体虚弱得就像是秋天里的一片落叶,簌簌发抖,但是他仍然打起精神,坚持站在主席台上,用尽自己的力量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经历,并且呼吁大家关心艾滋病患者。”这种细节描写的补白,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达到知识和情感的共同获得,同时也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进而推动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在捕捉细节中碰撞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的细节之外,还要注意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细节。这些细节问题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往往能够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惊喜。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细节,在细节中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例如在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船长的形象特点,很多学生都概括为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等形象特点,这也符合教学中对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分析。就在教师以为圆满结束课堂教学的时候,却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也被船长的精神感动了,但是我却觉得其实船长完全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的性命,其实,他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继续服务于人民,我相信以他的能力和品格一定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这样的人生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吗?”这样的意外,是提升学生思想意识的优质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深化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意义重大。
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深入探究,才能在探究细节的过程中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