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通过对盘锦芦苇湿地不同时期、不同土层土壤的有效氮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土壤有效氮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有效氮含量最高并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在不同生育期中,芦苇生长盛期的6月份的土壤有效氮含量最高,此后随生长季节延长而降低。
关键词:有效氮;芦苇湿地;季节动态;土壤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1-0014-03
有效氮是湿地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其含量变化影响湿地土壤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和植物生产力。研究表明,湿地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节律及生长物候期而变化。由于土壤结构以及植物根系分布状况不一,不同层次的土壤有效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季节性变化过程也明显不同。盘锦芦苇湿地是世界第二大芦苇产区,湿地土壤主要是盐渍化土壤。土壤结构及芦苇根系分布状况不同,不同土壤层次的氮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季节性变化亦明显不同。根据盘锦芦苇湿地不同层次土壤的有效氮含量,分析有效氮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为芦苇湿地生产和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盘锦芦苇湿地的辽河口经济区。该区地理位置为41°41′—41°27′N,121°30′—122°30′E,海拔高度0~3.8 m。盘锦芦苇湿地位于辽河三角洲地区,地处辽东湾,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冷凉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8.6 ℃,7月平均气温24.4 ℃,无霜期171 d,大于等于10 ℃积温3 509 ℃;年平均降水631 mm,降雨集中在7—9月,占年降雨量的70%~80%;年蒸发量1 390~1 705 mm,为降雨量的2.5倍;水资源为海水、河水、湖泊、池塘水和地下水;地貌类型以冲积平原和潮滩为主。
芦苇湿地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南部,渤海湾北岸,是大辽河、外辽河、大凌河等河流入海形成的一个复合三角洲,总面积约8万hm2,是我国和亚洲最大的暖温带滨海芦苇湿地;同时,它还是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候鸟的繁殖栖息地,在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在芦苇湿地随机选取10个典型的1 m×1 m样地,分别于2014年4—10月的每月15~20日采样1次,采取土钻取土方式取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全层土壤有效氮季节性动态变化
全层土壤有效氮季节性动态变化如图1所示。
由图1中的数据可知:随着季节变化,芦苇湿地土壤的有效氮也发生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随气温逐渐升高,芦苇发芽生长,有效氮含量开始增加,到芦苇生长盛期的6月达到最大,最大值为187.1 mg/kg;而后,随芦苇生长速度减慢,土壤有效氮也随之降低,進入成熟期的8月后,有效氮没有明显变化。
2.2 0~10 cm土壤有效氮季节性动态变化
盘锦芦苇湿地芦苇生育期内(4~10月)0~10 cm土层有效氮季节性动态变化如图2所示。
从图2中的数据可知:生育期内表土有效氮含量为125.5~250.8 mg/kg,平均为160.3 mg/kg,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4月份开始,有效氮含量迅速增加,6月份达最大值(250.8 mg/kg),之后下降;7~10月份有效氮变化不明显。
有效氮是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是芦苇吸收利用的重要氮源,因此,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与芦苇的生长和温度变化有密切关系。4月份气温升高,芦苇开始发芽生长,6月份芦苇生长达高峰期,土壤有效氮含量亦达最大值。与此同时,芦苇对氮的利用量也相应增加。冬季芦苇收割后,土壤表面的芦苇凋落物较多,微生物活性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强,使凋落物分解量增多,土壤有效氮含量也迅速增加。7月份后有效氮含量降低主要与芦苇吸收和N素淋失等因素密切相关,此时期土壤保持较高的湿润状态,氮素易淋失。
2.3 10~20 cm土壤有效氮季节性动态变化
盘锦芦苇湿地芦苇生育期内(4~10月)10~20 cm土层有效氮季节性动态变化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看出:10~20 cm土层土壤的有效氮含量为110.5~160.2 mg/kg,平均为121.2 mg/kg,明显低于表层土壤。这是由于表土层芦苇凋落物多,通过分解形成较多的有机质,其氮素含量也高;土壤下层有机质含量低,氮素含量相对也低。
比较各月份土壤有效氮含量可知,4—7月有效氮含量变化明显:随季节延长,有效氮含量开始增加,6月份达最高(160.2 mg/kg),这与表层有效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后有效氮含量降低,这是由于8—10月进入芦苇成熟期,根系对有效氮的吸收能力下降,吸收量减少,导致其含量无明显增加。
2.4 20~30 cm土壤有效氮季节性动态变化
盘锦芦苇湿地芦苇生育期内(4~10月)20~30 cm土层有效氮季节性动态变化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芦苇生育期内20~30 cm土层土壤有效氮含量为80.4~150.3 mg/kg,平均为111.5 mg/kg,低于表层和10~20 cm土层;4—7月土壤有效氮含量变化较大,4月含量较高,随之开始下降,5月份下降到105.2 mg/kg,随之又开始升高,峰值(150.3 mg/kg)和其他土层相一致,均出现在6月份,这种变化可能与芦苇生长、根系吸收能力、土壤水分条件等有关。而后又下降,8—10月变化不明显,含量在80.4~92.2 mg/kg之间,这可能与土壤温度、干湿交替的水温等造成土壤铵态氮发生挥发损失和硝化作用有关。
3 结论
通过对典型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分析,探讨土壤有效氮含量随芦苇生育期及土壤层次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 不同土壤层次的有效氮含量不同,表层(0~10 cm)土壤的有效氮含量最高,随土层加深而降低。2) 土壤有效氮含量随芦苇生育期变化而变化,6月份出现峰值,而后随生长季节的延长而降低。3) 土壤有效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气温、降水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有关。
参考文献
[1] 张勇,陈效民,林洁,等.太湖地区典型农田小麦生长季土壤氮、磷的动态变化研究[J].土壤通报,201(2):380-384.
[2] 张珍明.林绍霞.张清海,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草海高原湿地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3(6):199-204.
[3] 范方喜,陆梅,彭淑娴.高原湿地纳帕海不同演替阶段下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干湿季节变化[J].广东农业科学,2016(8):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