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7-06-09 18:39宋广成
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

宋广成

摘 要 近年来,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在落实和推进这一政策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亟需改进和加强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 高校大学 征兵 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1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in adapt to construct information-based troops and win information-based war, our nation have drawn up and carried on policies of encourag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join the army.In the process of pushing forward these policies, we have also discovered some poor aspects tha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enlisting soldiers; policy system

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赢得战争的是人而不是枪”。①军人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是未来战争中致胜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兵员主要以没考上大学的初、高中青年为主,这就造成了我国军队兵员文化素质和水平较低的状况,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征召高学历、高水平兵员参军入伍,提高兵员素质,是我们必然选择的一条道路。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的实施,大量高校大学生走进军营,充实到军队建设的各个岗位。大学生参军入伍有效地改善了部队官兵的知识结构,解决了我国兵员素质较低的状况,对于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信息化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高校大学征兵政策落实和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不断改进的方面。

1 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高校大学生征兵相关政策体系的设计和制定无疑十分重要。其设计和制定水平的高低、相关内容是否全面、细致,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对于能否有效、高标准地开展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从目前国家层面的政策看,涵盖了征兵标准、基本程序、思想教育、培养使用、保障措施等环节,在宏观指导和具体操作环节都进行了原则性的、规范性的规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征兵对象的专业、学历层次、学业成绩和在部队如何使用缺乏具体标准和规定,致使专业不对口、学习成绩一般以及大量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参军入伍到部队,许多大学生士兵并没有分配到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也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使自己在高校所学没有用武之地,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与制定和实施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的初衷有较大落差;二是对地方制定本地区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方面的监管和统筹缺失缺位。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征兵措施和有关规定有所不同,导致地区性差异,不利于统筹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项政策的权威性。例如高校大学生征兵的优惠政策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富裕地区各项经济补助、资助比较丰厚,比如深圳大学,2016年大学生当兵两年可享受政府优抚金、职业补助金8.8万元,深大四年学费代偿或免交2.2万元,退伍复读可享受研究生标准的生活津贴每年6000元,如读3年就是1.8万元,还有其他津贴和奖学金等。而有些地区则没有。关于优抚金如何发放、额规定各地政策也不一样,有的省规定高校大学生士兵的优抚金由学校所在地政府发放。而有的省则规定优抚金由学生原籍政府发放。三是退伍时间与大学生复学时间衔接不紧密。非应届毕业大学生参军入伍的退伍后还要返校繼续完成学业。学好专业知识、顺利毕业是高校大学生士兵的核心利益。目前,我国现阶段军人退伍时间为每年冬季11月底,而入伍时间为每年的8、9月份,两者恰好错位半年,给大学生士兵返校复学带来不便。

2 培养使用的相关政策不够健全

当前我军正处于改革调整的关键时期,其核心目的和宗旨就是要实现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提高部队战斗力,打赢未来战争。现代军队高度技术合成、高度数字化水平、高度信息化程度、高度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指战员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背景。从当前情况看,高校大学生征兵只追求高学历,甚至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接触专业学习即参军入伍,对高校大学生士兵的使用、培养、管理缺乏相应细则。导致应征入伍的高校大学生只是呈现出学历高、专业多的表象,而实际上在操作层面没有达到按需设岗,按岗征兵,学用一致。一个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校入伍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与普通士兵没有太大差别,从入伍基础训练,再经过技术培训后充实战斗岗位,从实践操作层面上看,大学生士兵并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同样会耗时长,投入成本大。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士兵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从岗位分配、评先评优、推优入党、考学提干都不同程度的向大学生士兵倾斜,容易使非大学生士兵产生失落情绪,甚至对大学生士兵产生不友好、敌对情绪,影响部队健康、团结、友爱、纯洁的内部关系,不利于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另外,部队对高校大学生士兵的管理体制不够成熟和健全,对高校大学生士兵大量参军入伍带来的部队内部关系影响缺少对策。大量高校大学生参军入伍进入军队是我军历史上所没有的新的现象,既要看到大学生士兵所具有的良好文化素质给军队带来的积极因素,也要看到对高校大学生士兵的管理教育必然是对军队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挑战。高校大学生士兵年龄大、经历相对丰富、视野较为开阔、思想活跃、心理隐蔽性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成型,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方式势必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增强针对性、有效性。目前,一些基层带兵干部延用惯性思维管理大学生士兵,甚至使用早已过时的“土方法”,应该看到这些“土方法”、老经验、旧套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许能发挥作用,起到良好效果,但是对于大学生士兵这个群体和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不合时宜,管理效能低下,不能有效激发和提高大学生士兵的积极性。

3 国防教育的法规制度有所缺失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对大学生参军入伍认识不到位,片面以完成征兵任务为目标,并没有把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当成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爱军尚武风气的契机,缺乏了解和学习征兵政策的动力和热情,在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时重视程度不够,形成了征兵宣传教育八月来了九月走的局面,没有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应有的功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校国防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爱军习武精神的主阵地、主战场。然而国家征兵政策与高校国防教育的衔接、规范、指导不够,往往形成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政策“两张皮”的现象。在高校中,特别是非军警类、非军工类高校普遍认为国防教育可有可无,与人才培养没有必然联系,开展入学军训走过场,开展军事教学走形式,开展技能训练不认真,没有投入应有的人力和物力,国防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防历史知识淡化,课堂上对于国防历史知识的授课和讲解不够,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高校大学生难以形成正确国防历史观;二是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灌输少。高校大学生对国防和军事知识了解少,仅限于从网上和影视作品中得到的一知半解,小初高阶段,课堂教学中军事常识几近空白,高校阶段又不能进行有效补充和加强,那么大学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国防观念,难以形成爱军习武的良好风气;三是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弘扬缺失。高校外来文化气息充斥校园,相应地爱国主义精神有所淡化,当兵卫国、保家卫国情怀培育的土壤和氛围不浓,崇尚英雄、建功立业的话题在高校鲜有耳闻。四是高校军事训练少。入学阶段的军训结束后,大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再接受军事方面的专门训练。而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既是作为一名现代公民应具备基本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的国防观念。五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不够齐全配套。从事国防教育教学要求有良好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例如行军地图、沙盘、射击场、400米障碍场等。这些设备设施是提高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条件。开展國防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国家及各高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加强了国防教育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建设。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保障经费不足;投入跟不上学校国防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学器材、设施、场地不足;难以保证正常的训练及教学任务完成,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软硬件不配套;教学设备更新不及时、不先进、不前沿,教学容量小,科技含量不高等。

注释

① 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领导干部国防知识简明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221.

参考文献

[1] 徐敏.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学位论文,2007.

[2] 徐益.全日制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创新思路与管理模式探讨——以上海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硕学位论文,2010.

[3] 梁清荣.高技术条件下在校大学生入伍制度研究——以武警某部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2013.

[4] 陈胜.新时期大学生征兵制度的问题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