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韦 倩 尹邦明 邱 胜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韦 倩 尹邦明 邱 胜
青春彰显的是朝气,青春彰显的是梦想。他们用奋斗成就青春梦想,书写精彩人生,营造了全省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九年,组织招募400多名志愿者支教帮扶50余所乡村中小学2万余名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会长王远贵的青春汗水,飘洒在了公益路上。
2007年,还在大学读书的王远贵在网上看到一篇《贵州红板小学——背着柴火和土豆上学》的帖子,讲述了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学生们的学习现状。
王远贵的家也在黔西,他利用寒假回家的时间,一路打听着,终于找到了红板小学。他了解到,学校有220名学生,却只有6名教师。教师缺乏的同时,孩子们还要面临因家庭原因失学的可能。
2008年,王远贵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拍摄的红板小学照片发在网上,希望有爱心人士援助,同时招募支教志愿者到红板小学支教。
王远贵和红板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志愿者的到来给红板小学带来了显著变化,周边的一些乡村学校得知后,纷纷找到王远贵,希望他帮忙招募志愿者。
随着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王远贵成立了“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先后共联络3000余名爱心人士与农村孩子结成对子,为山区孩子筹集了50万余册图书。
2011年4月,时任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在了解到王远贵帮助红板小学的事迹后,辗转找到王远贵,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些社会资源,为贵州山村教育做点事情。两人一拍即合,王远贵辞去在广东收入不错的工作回到贵州,“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成为免费午餐计划贵州片区唯一志愿者执行团队,让贵州山区28所乡村学校6000余名小学生吃上了营养午餐。
2016年,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获“全国首批志愿服务示范团队”荣誉称号 ,王远贵本人荣获“贵州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养殖大户吴贞琼,招收百位农民工。发放花猪农户养,帮扶群众到心中。”这首流传于黎平县高屯镇的山歌,是当地群众对吴贞琼的称赞。
仅有初中文化的吴贞琼,靠勤劳的双手,用多年打工收入做生意、搞餐饮等,并成立养殖公司,带动近千户农民致富。
吴贞琼在红薯地里劳作
吴贞琼两岁时,父亲患了肌肉萎缩症,家里生活困难,经常靠亲戚接济,11岁时父亲去世,13岁时母亲也离开人世。面对两个年幼的弟弟,一家的重担落到了她的肩上。
吴贞琼不得已辍学打工,开始走南闯北,在县城当保姆,又到省城端盘子,再到广东的电子厂当流水工。就在这段时间里,她萌生了养黑毛猪创业的想法。
“去的城市越大,越吃不到家乡的那种肉味。”吴贞琼发现,自己接触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她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家人买来青椒和肉,炒了一盘菜,自己吃了三大碗米饭。
2010年,她用打工十多年积蓄的钱,向银行贷款,在黎平县苦李井建起了一家“老烟刀山庄”。山庄以饮食、养殖及加工为一体,专供游人休闲旅游。
靠山庄赚些钱之后,2012年,吴贞琼又在黎平县高屯镇洪家庄兴建“黎平县老烟刀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建300个猪圈,喂养300头母猪,每年出栏肉猪1600头,每年解决100余人就业。
过去四年里,吴贞琼无偿为村民发放本地黑土仔猪3600余头,待猪长成后再按约定的价格回收。
励志的奋斗历程让吴贞琼收获了很多荣誉,她先后被评为“贵州最美女农民工”“最美贵州人”。2014年5月荣获贵州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创业之前,邹颖是一名记者。在兴仁县采访时,邹颖发现,兴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一直有种植薏仁米的传统,但由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落后的影响,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不高。
“看着村民们整天扛着锄头早出晚归,干着最累的活却赚不到钱,心里总想着要为他们做点什么。”邹颖认为在兴仁发展薏仁米产业不仅能壮大家乡的薏仁米产业,同时也能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2010年,邹颖创办了兴仁县引力农产品加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一成立,建厂房、买设备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用钱,邹颖只好将家里的房子做抵押向银行贷款。
邹颖(前左一)向外来客商介绍公司发展情况
创业初期,如何提高家乡薏仁米的附加值是邹颖一直思考的问题,最终,她决定从包装上下功夫。同时,村民们种植的薏仁米,她都全部收购。
收购回来的薏仁米销往哪里,这也是一个难题。为此,邹颖和她的团队跑遍了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推介会,寻找不同的商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公司生产的薏仁米及薏仁系列制品在北京、天津、沈阳、广州、福州、和江浙等全国各大市场赢得了客户的认可,销量越来越大。公司生产的薏仁米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公务员到创客,从创客到创业导师,龙坤有着青年人身上特有的勇气。
今年35岁的龙坤是施秉县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他一手创建了贵州居宜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回想起多年的创业经历,贯穿其间的有三个词:初心、坚韧、严格。一个本子、一支笔是龙坤的标配。只要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龙坤便会虚心地向别人求教,并认真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经过十年的深耕细作,企业目前在六盘水、清镇、龙里、贵定、惠水成立了分公司,带动近300人就业,公司90%以上为90后。
龙坤(右一)和青年学子交流创业经验
管理好企业之余,龙坤还把更多精力用于孵化更多青年创业梦想之上。
2015年10月,由团省委、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指导和支持建设的贵州居宜通青年众创空间正式揭牌,龙坤被聘为青年创业导师。
众创空间以互联网+空间优化为突破口,结合主创企业在贵州十年的家装业行业沉淀,打造成家装业与科技文化融合的专业型孵化器,旨在为同行业微创新企业和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也构建一个企业内部创业的生态链。
目前,众创空间已带动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达上千人次,培育设计创意类人才500余人,并建设了2个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点。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