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李思瑾 见习记者 王小婷
当贵州苗绣遇见世界时尚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李思瑾 见习记者 王小婷
2017年4月,被誉为“时尚界乔布斯”的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艺术与设计印花系主任娜塔莉·吉布森带着其团队设计的36套蕴含吊脚楼、蝴蝶妈妈等“苗”元素的主题时尚成衣来到贵州,开展了一场以“苗”为主题的作品展示活动。
事实上,娜塔莉·吉布森已不是第一次来贵州。2016年9月,娜塔莉·吉布森就带着20名学子深入贵州苗疆腹地考察苗绣文化,历时20多天,考察了12个苗族村寨,行程4000多公里。娜塔莉·吉布森被精美的苗族服饰所震撼:“贵州霓裳是世界级的资源,无与伦比!”
“色彩”“技艺”是娜塔莉·吉布森对苗绣的印象。
贵州是我国苗族聚居、苗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省份之一。贵州苗绣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目前仍在民间流行和使用的苗族服饰有100多种。2006年5月20日,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服饰做工精细繁浩,汇集了刺绣、蜡染等工艺和20多种技法。仅刺绣而言,就有平绣、堆绣、辫绣、贴花绣、破线绣、盘线绣、锁边绣等多种复杂的刺绣艺术,很多在其他地区早已消失的针法技法,在苗族地区都得到了完整保留。
苗族的刺绣,从不设计,从不描底,仅凭苗族妇女的一双灵巧的手和普通的针线,绘制出精美绝伦的纹样。刺绣的纹样十分丰富,最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蝴蝶、飞鸟、飞龙、双身龙、鱼、蚕、石榴、庙宇等。且这些纹样都经过变形处理、随意组合,形象怪诞却传神。
“色彩”“技艺”是被誉为“时尚乔布斯”的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艺术与设计印花系主任娜塔莉·吉布森对苗绣的印象。(受访者曾丽供图)
这个没有文字传承的民族,用针作笔、用彩线为墨,不仅记录节日、图腾和英雄,还记载着苗族迁徙的历史,羽化成苗绣,被苗族女人穿在身上。苗装苗绣不仅仅是“穿”的载体,更承载着“族人徽记”的功能,是苗家人与祖先沟通的媒介,也是他们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其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了服饰本身。
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曾丽说:“苗绣是没有文字的苗家人文化与历史的承载物,它兼有了文字和图像的功能,它的寓意更深广一点。苗绣不写实,是一种生命观、宇宙观、万物关系的智慧认知,它属于精神层面的表达。”
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是生态文明社会发展中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更是打造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弥足珍贵的先天优势。
2013年,贵州省推出了“锦绣计划”,以期通过计划的实施,保护和挖掘优秀民间民族技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同年,贵州省出台《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提出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
2014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7年非遗规划,创全国之先。紧接着文化部在贵州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生产性保护,实现非遗的保护传承。非遗保护与致富百姓双赢互利,助推贵州大扶贫攻坚战。
在“锦绣计划”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到更好地保护“非遗”手工艺原生状态的东西?曾丽认为,尊重为先。
曾丽告诉记者,她幼时受父亲关于苗族文化的熏陶,对苗族文化和苗绣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每次去苗族村寨都会告诉绣娘,她很喜欢刺绣,并诚恳地向她们学习请教这一技艺。“绣娘们都很高兴地把她们最好的刺绣拿给我看,特别乐意教我,因为他们觉得我是尊重这一种文化的。反之,如果我到苗族村寨里指指点点,说我是来拯救你们的,甚至让汉绣的绣娘对其进行培训,就会削弱其文化自信,导致原本的技艺被逐渐抛弃。这是对民族手工艺最大的伤害。”
把苗绣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保存下来,最好的方式是让苗绣技艺人感受到“被需要”。
2011年11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嘉人Marie Claire》共同创立“嘉人女性幸福基金”,该基金首个扶持项目就是黔东南州妇女的苗绣手工艺。截至目前,该基金已扶持8个苗族村寨,600余户家庭,完成了千余件不同绣法的绣片和5件按照苗绣古法复制的服装。
之后,以“复活”“更生”“未来”为主题的“2014中国苗绣公益展”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2016年以“极致”与“新生”为主题的“2016中国苗绣公益展”又在美国纽约展出,展品包括深具艺术价值的数十件苗族盛装、配饰、银饰以及复刻老衣绣片。中国苗绣近年来正渐渐登上世界舞台。
曾丽认为,苗绣艺术是世界一流的,而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是世界四大时装设计学院之一,一流的传统艺术需要与一流的时尚艺术对话,最古老与最现代,两极相遇,才会碰撞出惊艳的作品。
“圣马丁了解现代人需要什么样的服饰,这种服饰是符合我们现代人需要的,它满足了苗族手工艺的‘被需求’,同时也制造了一种现代都市人的‘被需求’。以圣马丁的号召力作引,带有苗元素的服饰一定会有市场,这样就能反哺手工艺人,‘非遗’的工艺流程、核心技艺等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但是我们一点都不会改变苗族原有的东西,也不会让那些绣娘挖空心思的编造一些故事来应对商业。传统在村落依旧是传统,时尚传承了苗绣工艺,再表达出来成为了更好的时尚,大家都彼此尊重。”曾丽说。
娜塔莉·吉布森带到贵州的36套成衣作品中,包含了诸多贵州苗族的元素,或是材质,或是纹样,或是刺绣,或是图案,或是符号。娜塔莉·吉布森表示,在以后的作品当中她一定会继续应用苗族元素。“我觉得我上辈子一定是苗族人。我非常喜欢苗族的图案、图腾,我将带动我的学生们设计出更出彩的‘苗’艺术品,将这一世界级的艺术资源奉献给世人。”
“圣马丁学院一直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他们在设计中对苗族元素的关注与运用,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的锦、绣、材质、工艺,带动市场需求。”曾丽表示,今后还要坚持讲好苗疆故事,与世界顶尖的艺术学校进行更多的交流合作,通过国际表达,让苗绣走向伦敦、米兰,站在世界时尚最亮的地方。(责任编辑/袁 燕)
苗族的刺绣,从不设计,从不描底,仅凭苗族妇女的一双灵巧的手和普通的针线,绘制出精美绝伦的纹样。(受访者曾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