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 杨开浪
摘 要:自2008年起,《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公布由读者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后的“十大流行语”,但流行语的流行度总会受到地域、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情况,对知晓度进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成因。
关鍵词:十大流行语 知晓度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它们有的是新造词,有的是旧词赋新义,有的借自外来语,有的来自方言词。来源种类多,说明汉语本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关于流行语的评选,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评选标准,本文研究的流行语为《咬文嚼字》自2008年起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它们最初由读者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后公布,遵循时尚性、大众性和具有某种表达效果的评选标准。
本文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历年“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情况、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情况进行研究。
一、调查方案简介
问卷将2008~2014年近七年的“十大流行语”制成调查表,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十大流行语”知晓度调查。为了测量不同人群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我们给每个流行语设计了三个答案:A.知道确切意思;B.听说过但不太知道确切意思;C.没有听说过。为了便于量化比较,分别给三个答案赋值1分、0.5分、0分,然后逐一计算每个词语的知晓度①。具体来说,就是让每个调查对象在问卷上勾选出对每个流行语的知晓情况,由调查者分类算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对每个流行语的知晓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原因。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样本结构如表1所示。
(一)不分群结果分析
在这70个流行语中,知晓度最高的前十个流行语是“中国梦”“高大上”“光盘”“失联”“女汉子”“正能量”“点赞”“二代”“囧”。从语汇本身来看,“中国梦”来源于政治领域,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践行“中国梦”的热潮,正因为国家政治力量从上到下的推动,使得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知晓度最高。从流行语分布的年份来看,这十个知晓度最高的流行语中2014年有2个,2013年4个,2012年1个,2011年1个,2010年1个,2008年1个,基本上呈现一个规律:公布得越晚的流行语,知晓度越高;公布年份越早,知晓度相应降低,其中存在一定比例关系。这个调查结果也支持了流行语的临时性这一特质:流行语只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流行语出现,冲淡原有词语的流行度。
(二)分群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存在差异。由于在选取调查对象时不能同时兼顾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平均分配,为了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我们引入“知晓率”这一概念,所谓“知晓率”,指目标词语的某群体知晓度与目标词语该群体最大知晓度之比②。
不同年龄群体的“十大流行语”知晓率对比如表3所示。年龄是影响一个人知识面宽窄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讲,对流行语的知晓和应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要比成熟稳重的中年人多一些,本次调查结果支持了这一认识。29岁以下的年轻人对流行语的知晓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上一组,略高于30~34岁一组,20~24岁和25~29岁两组之间的差别不明显。这和年轻人追求时尚、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征不无关系,而35岁以上的中年人生活基本稳定,知识结构趋向保守、稳固,对流行语的知晓率相对降低。
职业是影响一个人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我们选取了六类职业的人作为调查对象,发现他们对流行语的知晓率不尽相同。知晓率最高的是媒体工作者,他们由于职业的关系,经常接触社会前沿热点,对流行语的知晓率偏高在情理之中。知晓率最低的是农民,由于生活条件限制,加之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对流行语基本不关注,仅从电视上知晓几个流行度较高的词语,如“中国梦”“失联”“正能量”。白领对流行语的知晓率排名第二,大学生第三,教师和公务员基本持平。如果把流行语大致分为偏向口语交际和偏向书面语两类,我们发现大学生、白领对偏向口语交际的流行语知晓率更高,教师和公务员对偏向书面语的政治类流行语知晓率更高。
选取的20个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有10人,初中文化程度有10人,20名大学生均为专科二年级学生,公司白领和公务员中有10人为专科,其余调查对象均为本科及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体对流行语的知晓率,小学文化程度的知晓率最低,初中程度次之,大专和本科以上的知晓率无太大差别。
三、结语
分析调查结果得知,“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知晓度因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从年龄层次来看,年轻人由于本身充满活力,正处于学习阶段,加之喜欢使用新媒体,对流行语的关注度和使用程度较高;35岁以上的中年人由于生活、工作趋于稳定,更多精力投注到事业和家庭上,对流行语的知晓度有所下降。从职业上看,可以把媒体工作者、公司白领、大学生视为时尚人群,他们因职业关系较多接触社会热点和时尚前沿,因此对流行语的知晓度较高;教师、公务员、农民工作比较稳定,思想观念趋于保守,可将他们归为传统人群,这一群体对流行语的知晓、接受程度不如时尚人群高。从文化程度看,它与流行语知晓度成正比,文化程度越低,流行语知晓度越低;文化程度越高,流行语知晓度越高,但该结论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有些博士学者由于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流行语的知晓度也不高。
注释:
①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本文调查方法借鉴谢俊英老师设计的调查方法。
②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3]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4]张陈晨.近十年流行语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刘懿.流行语模因的类型与特点——以近五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6]夏中华.关于流行语性质问题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