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给跪了”初探

2017-06-08 02:00黄长彬陆书伟
现代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词条流行语语义

黄长彬 陆书伟

摘 要: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自2012年见诸网络以来,呈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使用人数不断增加,这与其语言学理据和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搜集网络语料,对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进行了语义、语用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促进网络状态下流行语的历时演变研究。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跪 给跪了

一、引言

“跪”作为一种在世界各地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在古代是一种礼节,从对象上来看,可以跪天地、跪神灵、跪君主、跪师长、跪父母等,表达的是祈福、臣服、尊重、孝敬等;从形式上来看,有跪拜、跪谢、跪求、跪悔等。在中国封建社会,“跪”的仪式曾经非常盛行,但随着当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接触,尤其是建国以来受“反封建”思潮的影响,“跪”这种礼节除在寺庙等宗教场所、丧葬仪式等场所仍然存在外,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已经逐渐淡化。现实生活中虽然已很少见到需要“跪”的情况,但在网络上,自2012年以来,“跪”文化仿佛卷土重来,具体表现为新词语“给跪了”及其相关变异形式,在现代互联网上蔚然成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折射。“语言浸透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民族经济、文化、心理素质各方面的特点……语言在民族构成的基本要素中是最能全面、深刻體现民族特征的要素。”①“给跪了”蕴含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积淀等文化基因,成为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对于“给跪了”这一流行语,目前尚较少见到相关的研究,搜集到的资料中,有学者就“跪”字的意义虚化做过研究(顾礼姝,2015),有人就该短语的形成机制做过一些探讨。本文就其语义及语用两方面展开讨论。

二、“给跪了”的语义分析

流行语“给跪了”来自网络用语“我给你跪下了”,一般出现在网络帖子的标题、评论中。借助于搜索引擎,我们对该词条的语义进行了遍历式的归纳、分析,大致包括以下三种。

(一)表示感到哭笑不得或无奈,用于调侃和讽刺

(1)数数那些用屁股也能杀人的游戏角色,给跪了(99单机 2012-03-08)

(2)复旦神级验证码,真心给跪了!(凤凰网 2013-01-22)

(3)无敌山寨明星广告,给跪了有木有(看看新闻 2014-10-16)

(4)知乎上那些奇葩神回复,给跪了(搜狐网 2015-09-22)

(5)男生高考595分或无学可上,招生办的回复给跪了(中国网 2016-07-06)

例(1)~(5)中,“屁股能杀人”“山寨明星广告”让人感到哭笑不得,“给跪了”具有强烈的调侃和讽刺意味;“神级验证码”“奇葩神回复”“招生办的回复”让人感到无语,“给跪了”表示深深的无奈。

(二)表示膜拜、叹服之情,形容某事物超出想象

(6)给跪了!这才是折纸艺术的究极境界(驱动之家 2014-01-04)

(7)这竟然是画,简直太牛掰了!给跪了!(搜狐网 2015-02-03)

(8)迪拜王子都“给跪了”,小学生跳绳一分钟跳380下(中国新闻网 2015-12-11)

(9)浙大美女拍高难度毕业照,网友给跪了。(中国经济网 2016-07-04)

例(6)~(9)中,不论是“折纸”“图画”“小学生跳绳”,还是“高难度毕业照”,都有过人之处,或能让人耳目一新,或因技艺高超令人折服。此处,“给跪了”充满着佩服、崇拜之意。

(三)表示自嘲,凸显某些社会群体的卑微与无助

(10)中国最贵9大小区,蜗居族彻底给跪了(华商网 2014-12-02)

(11)27款土豪用品,屌丝瞬间给跪了!(未来网 2014-12-14)

(12)那些没有男票的好处,看完给跪了(川北在线 2015-04-22)

例(10)~(12)中,“蜗居族彻底给跪了”“屌丝瞬间给跪了”表面上有崇拜豪宅、奢侈品的意味,但是实际上是自嘲自身物质财富的不足;“没有男票的好处”恰恰映射出自己没有男朋友的窘态,“好处”二字明显是自我安慰,“给跪了”这一动作形象刻画出自嘲到了极致。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跪”的释义为“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常用词条有“下跪、跪拜、跪在地上”。显然,“跪”是一个实词,并不具有笔者归纳出的上述三层语义,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给跪了”的语义发生了“衰变”,经历了由实指到虚指的虚化阶段,使其实词性减弱,以致现在的“给跪了”一般不带实词性了,属于意义的引申。根据杨文全(2002)对流行语的界说,本文所分析的“给跪了”当属于词语语义的增加,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赋予新的含义,并因用于指称某种时兴的社会现象而得以广泛流行开来”②。在“给跪了”这一组合中,已经不具有真正的“跪”的仪式,只是表示在面对特定事物、特定场景时,主体内心的一种降级的姿态。

三、“给跪了”的语用形式

大多数网络流行语自产生后,作为一个短语或新词,其格式较为固定,甚至自始至终仅有一种形式。“给跪了”除了具有网络流行语形式较为稳定的共性之外,还具有相当可观的能产性。不仅可独立成句,也可作谓语使用,还可呈现为在前面加副词、离合形式等。

“给跪了”不论是用于表示无语、崇拜还是自嘲等语用环境,其后大多情况下为感叹号,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给跪了”的语用形式多样,但其语义指向概括起来共有两种。其一,如上文所举离合形式(……给……跪了)“我给你跪了”,“跪”的语义指向为介词“给”后面的宾语;其二,“给跪了”大多为前指,如“狗血剧情彻底给跪了”,“跪”的语义指向为前面的“狗血剧情”。

语用形式由语言具体使用的条件与环境决定,语用之所以会呈现出多样的形式,恰恰是为了满足多样的言语使用需求。同时,语用形式得以丰富后将有效提升言语的“市场占有率”。因此,“给跪了”之所以流行开来,与其开放的结构形式不无关联。

四、运用情况的历时描写

对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进行检索,发现最早用例出现在2012年3月8日。截至2016年7月初,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到了与“给跪了”相关的网络用例,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该词条的复现率见图1。

由图1可知,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自2012年见诸网络以来,其使用数量在逐年上升,说明该词条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任何网络词语只有进入到汉语常用词汇,才可能最终稳定下来,否则都会经历发生、发展、高潮、衰落、消亡等阶段,这是绝大多数网络词语的宿命。“给跪了”的用例在近几年中每年成倍增长,至少说明该词条目前仍然是受网民喜爱的。笔者认为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词条本身来说,“给跪了”属于旧词新义,大家本身对“跪”并不陌生,因此比较容易接受,又由于该词条的所指极为形象、生动,易于表达使用者的感情,也易于受众的理解,因此比较方便传播;第二,从使用者角度来说,该词条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本身已经是完整语句的语义浓缩,相比于“我真是服了你”“我真是无话可说了”“佩服得五体投地”等,该词条更简洁明了,甚至可以传达出现有其他汉语词汇无法轻易表达的意思,同时,该词条也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使用心理,曾经在网络上被广泛用来表达佩服的“I服了YOU”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已日渐式微,而新的流行语“给跪了”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五、“给跪了”蕴含的文化基因

任何词汇或短语的流行都有一定的渊源或语言学理据。如:“886”“1314”是利用谐音;“不明觉厉”“累觉不爱”“十动然拒”“喜大普奔”“城会玩”“然并卵”是利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对完整句子进行刻意缩合;“不作死就不会死”则源于北方方言词语“作死”。

“给跪了”除了符合语言学的理据,并具有历史渊源以外,还与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和超越。“跪”是儒家文化的体现,传统中国等级森严、尊卑有序,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概括来说,“跪”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最高的礼仪,二是无奈的乞求。新文化运动期间,“跪”被视为文化糟粕,尤其建国初期“破四旧”导致社会各阶层逐渐放弃下跪而采用西式的鞠躬。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跪文化流行的影响,传统文化理念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根植于中国历史的跪文化开始逐渐觉醒。

语言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是民族的象征和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内在源泉③,因此,操着相同语言的人往往有着相同的文化认同感④。正是这種语言和文化上的一致性,使得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近年来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注释:

①申小龙《文化语言学论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1页。

②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

③赵士举主编《语言与国家》,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70页。

④赵士举主编《语言与国家》,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72页。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杨小平.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赵士举.语言与国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郭熙.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何俊芳.语言人类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6]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林纲.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修辞学习,2002,(1).

[8]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2,(3).

[9]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0]邵宜.近年的新词语研究[J].学术研究,2004,(9).

[11]鲁科颖,杨文全.当代汉语流行语再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

[12]尹秀丽.网络语言“给跪了”的形成机制[J].语文学刊,2016,(8).

[13]尹继群.说短语词“他妈的”[J].语文建设,1998,(6).

猜你喜欢
词条流行语语义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语言与语义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