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玲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分析
王凤玲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目的 探究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的有效模式。方法选择自然分娩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产妇使用传统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分娩时干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全面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顺产例数明显较多,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49例,观察组为56例,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医学干预次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讯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导乐伴分娩产程服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令其获取心理和生理上的抚慰,增强其生产信心,符合当前医学模式中提倡的“以患者为中心”之理念,有着极强的临床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自然分娩;产时服务;导乐;效果
围产保健工作和母婴安全息息相关,在以往的产时服务模式中,通常秉承着以病为主的原则为产妇提供服务,进而代替了全面支持,同时形成一种常规,致使剖宫产人数逐年上升[1]。为了在根本上实现合理使用产时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自然分娩工作的护理品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医院行自然分娩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产妇实施了导乐伴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自然分娩者11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无并发症或妊娠合并症,符合自然分娩指征。年龄21.4~38.5岁,平均(26.8±1.7)岁,孕周37.5~41.2周,平均(38.4±1.1)周。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使用传统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产时服务模式,详细为:当产妇子宫口张开2~3指时,送入产房,导乐者在产妇全产程内,进行有针对性的陪伴工作。提供精神抚慰,如在生产中鼓励和协助产妇进食,同时敦促增加排尿次数,进行产中呼吸教学,加强皮肤护理,同时教授放松技巧,对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一一解答,实时为产妇提供生产进程,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改正生产中的错误行为[2],为其增加生产信心。另外结合其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分娩镇痛技术。对于疼痛耐受力差者由麻醉师实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当进入到第一产程时,应该严密观察产妇的产程变化情况,导乐者利用多年的临床经验判定其生产情况,尽可能的降低医疗干预次数,比如:在进行会阴侧切时,仅对产妇局部进行简单性处理,如有必要使用开塞露;缩减使用胎心监护仪的次数,在宫缩素使用上应该严格结合相关指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分娩时干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全面比较。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生产方式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顺产例数明显较多,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构成比比较
2.2 两组产妇医学干预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使用医学干预次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医学干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49例(85.96%),观察组为56例(98.26%),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产妇医学干预率比较
导乐伴分娩符合了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心理需要,降低无助感,令其在分娩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提出的《正常分娩监护原则》中将产时服务常用措施进行分类,具体为:(1)推荐使用的措施:心理干预,口服营养,自由体位等[3]。(2)常用但不推荐的措施:常规输液[4],全身性镇痛,控制第二产程;使用缩宫素等[5]。(3)无效措施:剃除阴毛,强迫体位,肛门检查等。(4)待考察措施:腹部加压,人工破膜。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产妇并没有使用强迫体位,剃除阴毛等无效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医学干预次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产妇实施导乐伴分娩产程服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令其获取心理和生理上的抚慰,增强其生产信心,符合当前医学模式中提倡的“以患者为中心”之理念,有着极强的临床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徐海龙.“孕妈妈沙龙”服务模式对孕产妇健康行为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18):46-48.
[2] 钟卫清,陈娟英.伙伴关系服务模式对分娩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16):2412-2414.
[3] 余玲.促进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新模式[J].吉林医学,2009, 30(16):1784-1785.
[4] 勇霞.产时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6):653-654.
[5] 黄伟嫦,彭政,郑月梅.孕产妇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18):1842-18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