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溢
摘 要: 自《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幼教改革正以国际化为重点,以本土化为特质,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的特色,重视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在我区幼儿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感受、表现民族艺术的情感。通过在双语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并将这些美术作品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教育,不仅能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能扩大幼儿眼界,在幼小心灵中播撒民族艺术的种子,还使各民族幼儿从小就懂得多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培养幼儿热爱民族艺术、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多彩多姿,保留与发展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促进各个民族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政治上平等相处,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艺术 幼儿 美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55-02
一、走进大自然、亲近生活,欣赏民族艺术的美
《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纲要》突出强调了环境的作用,强调了环境育人的思想。可见,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而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我们充分认识到民族艺术特有的价值。利用本土民族艺术教育资源,在节假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参观感受民族建筑的美。利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进行美术教学,不仅使幼儿充满新鲜感、亲切感,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我们经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来到清真寺,观察清真寺的建筑设计上运用了几何原理,其次在装饰设计上以程式化花朵组成反复出现的几何图形,并以此为中心,辅之以葡萄与藤叶相缠的蔓延花纹等。……,感知发现它们的装饰美。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原来清真寺的装饰很有规律,屋顶以线条、几何图形为主要装饰纹样,而且在墙壁上以葡萄与藤叶相纏的蔓延纹样为主;突显出清真寺的华丽、大气、庄严等。在《漂亮的清真寺》装饰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用直线、斜线、弧线、曲线还有圆形、方形、三角形装饰出具有特色的清真寺。
二、选择适宜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那些幼儿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那些幼儿直接感受过的事物才能被他们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去。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幼儿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便于儿童提高注意力和兴趣。深人浅出,循序渐进。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有目的地选取民族艺术中既贴近幼儿生活而且能够让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作为主题教育活动,并认真地开展研究和探索。寻求适宜各年龄段幼儿民族艺术活动的教育领域和核心主题。在核心主题下,各年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生成主题的内容、形式,开展的思路和方法等,以促进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创设环境,潜移默化
创设良好的环境,装饰具有民族特色的墙面和空间美,对于幼儿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为此,我们根据主题创设浓郁的民族艺术氛围,使幼儿通过环境创设,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室内室外、门、窗、墙面、楼梯口、活动区等空间位置,对活动室的墙面、区角等创设具有浓郁维吾尔、哈萨克族、回族特色的教育环境,通过提供大量色彩鲜艳的各民族艺术图片、服饰、乐器、挂毯、手工艺品、乐器等,并分阶段、分层次地悬挂、张贴或陈设在三维空间中,创设开放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各民族装饰艺术在生活中的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各民族服饰、饰品、生活用品上的纹样特征,如桃心形纹样、S形纹样、菱形纹样……,理解各民族在装饰图案时喜欢用对比色和对称图形,幼儿通过观察、交流,感受不同民族装饰艺术的图案美、形态美,在浓厚的民族艺术氛围中,体验到各民族艺术的魅力,接受了民族艺术的熏陶。
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墙,肉孜节、古尔邦节、纳吾鲁孜节等都是宝贵的民族节庆教育资源,每一个节日活动都是幼儿分享、感受民族节日氛围的好时机。教师与幼儿一起穿上漂亮的哈萨克服装手拉着手、和着欢快调子,踏着节奏的舞步、幼儿不但可以听到乐器声,还可以参与打歌活动,幼儿园为孩子创设了欢乐的节日氛围激发了幼儿对生命的热爱,让孩子在欢乐的节日环境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从而萌发幼儿对大自然、大社会、对生活中人、事、物的热爱之情。边疆地区的民族文化很有特点,教师、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民族特色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发挥它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2.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使美术欣赏更加直观
哈萨克装饰艺术独特的民族特色、丰富的图案形式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优质素材,老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中,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美术欣赏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例如:教师在网上搜集哈萨克族影像视频、收集各类哈萨克族装饰纹样,利用幻灯或者课件的形式让幼儿欣赏。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备课,幼儿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欣赏到到哈萨克族装饰艺术的图案美和色彩美,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幼儿兴趣。此外,幼儿的作品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也能够通过大屏幕上的展示,增强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让幼儿有成功感。
3.幼儿主动参与,体验感受
《纲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我们要给幼儿留有自由表达的空间,使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中心,我们成为一个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支持幼儿大胆进行装饰活动。活动中班级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都是对幼儿重视、信任、良好期望的体现,会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形成自尊、自信的性格。在《漂亮的回族头巾》活动中,我们在组织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回族头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正是平时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幼儿有困难时敢于向我们求助,而我们适当的语言提示也给了幼儿解决问题的钥匙,师生间自然的交流,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4.提供丰富的材料环境,使教育内容多样化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时,尤其重视一些废旧物品的提供,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纸杯,碗盘、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不同颜色的卡纸、皱纹纸、纹饰图案、装饰彩条、亮片等。鼓励让幼儿根据提供材料的性质看看适合完成什么作品。幼儿的表现也往往会给我们惊喜。比如:有的幼儿将一次性纸碗和卡纸结合起来,装饰上丰富的图案制作成冬不拉;有的幼儿将毛线粘贴在卡纸上,制作成特色靴子;还有的幼儿将橡皮泥、毛线与饮料瓶的结合装饰出精美的花瓶、笔筒等艺术品。在开展“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中,幼儿根据不同材料,通过粘、画、剪、折等不同方法自由创造出各种装饰图案。使幼儿的美术创作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欲望,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了节约资源的意识。
对幼儿纹样及构图经验的支持:如实物、图片、图书、骨式图,幼儿搜集、整理的纹样册、我们提供的范例。
对幼儿表现能力的支持:大小不同的纸型、拓印板、各种辅助小图片、我们设计的纹样册。如在《美丽的回族服饰》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服饰左右对称的问题提供了拓印板、复写纸等。
提供工具:在装饰单数盘子时,出现了图案距离大小不等的问题,尝试几次后孩子们都失去了耐心,我们适时为幼儿提供3、5、7个不同花纹数量的工具(三个花纹的工具是:把圆形分成六等份,间隔剪去三份,以此类推)投放到美工区深受幼儿的欢迎。
三、激发家长潜在的教育能力,有效促进家园教育一体化
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它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它来源于民间也流传于民间。对幼儿园来说,所了解的民族艺术毕竟是初浅的、有限的,这就要求家长共同合作,收集探索相关资料。指导家长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共同收集资料,帮助孩子了解并学习一些民族艺术文化。通过亲子民族艺术收集、民族器乐欣赏等活动,真正做到家园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民族艺术之美。我们通过前期家长会与家长培训,让家长全程参与,帮忙收集整理资料、少数民族家长进行家长助教……,在这些过程中家长教育幼儿的信心得以加强,幼儿也成为家园互动中信息交流中最大的受益者,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他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亲子感情加深了、家园沟通增强了,家园教育正逐步趋向同步、协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知识,大大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创造潜能。如教师协同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哈萨克族农贸市场、参与社区的各种哈萨克族节日,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我们的活动实施打好基础。活动中幼儿用小手触摸着绚丽的挂毯,用双眼欣赏着五颜六色的民族饰品……,真切感受到哈萨克族装饰艺术的特征。幼儿置身其中,直接触摸、聆听、观察、感受。这种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教学气氛,还让幼儿感受到了远比现代化教育手更加刺激和震撼的效果。
四、搭建展示的舞台,给幼儿积极的评价
幼儿手工制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幼儿完成一个作品,而在于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价值和乐趣,经历和体验制作一件作品的程序和过程。教师的赏识、同伴的认可是推进幼儿自主学习的不谒动力。我们注重采用过程性评价与作品展示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活动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了解幼兒,如观察幼儿是否喜爱活动,是否能自由独立地选择材料、运用材料,情绪是否愉悦,教师随时发现幼儿的新创意,及时给予激励。当孩子完成作品时,教师对幼儿的独特性、创新性、独立性、坚持性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赞扬,同时鼓励幼儿人人参与评价,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独特构思、表现手法和制作过程,共同分享制作的快乐。此外,我们还创设了幼儿手工作品展览角、区域角,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珍惜自己的作品,欣赏同伴的作品,让孩子用自己制作的作品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成功作品都展示出来,幼儿在展示中,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感到民族艺术教育内容的博大精深,如何在双语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民族艺术资源,如何让民族艺术在幼儿心中发芽生根?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绝不仅仅囿于以上的些许做法,它需要我们为此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汗水。愿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的民族艺术之花更具魅力,让民族艺术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朱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
[3]周菁葆,邱陵.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4]蔡迎旗.多元文化中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山东教.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