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0)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主体参与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多主体参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55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多主体参与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在涉外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工学交替中提升进出口业务一线岗位的操作技能,从而使其成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操作型外贸业务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岗位一般为技能操作类型,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一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即为“国际贸易实务”,其核心内容包括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外贸术语、外贸合同条款等,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进出口业务的能力,这门课程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未来职场发展空间的大小。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性的营销已成为关乎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化,急需熟谙外贸业务、精通英语的国际化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培养出符合国际化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外贸人才。因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已迫在眉睫,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就业这个中心,着重强调如何适应对口岗位所需的技能性和操作性。
1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际操作内容占比较大的课程,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来开展。然而,由于很多专业教师长期脱离外贸岗位,或者根本没有从事过外贸岗位工作而缺乏外贸工作经验,课堂授课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缺少互动环节,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习惯和自律行为缺失导致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滞后、脱节,使其对价格术语的风险划分、发盘生效与失效的构成要件、海洋货物运输基本险的承保范围等的学习难度增大。虽然引进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师基本上就是把手写板书简单复制到课件上,对情景再现模拟、任务情景驱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不浓厚,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不高。
1.2 考核方式书本化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采取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开卷为辅,且各科考试题型大同小异,主要有填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分析等。考核成绩虽然以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按比例构成。但存在笔试多,口试、面试等其他的考核方式少;理论考试多,素质能力考查少;终结性考核多,过程性、诊断性考核少等问题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真实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熟练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首先,教师趋向年轻化。国际贸易课程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硕士研究生的高学历,但并没有在公司从事过实际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这导致其教学与实际脱节。其次。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人数、素质和学历都在逐年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原来的中学教师转变而成,去除文化课教师,专业教师、实训师比较少,再加上政策和经费等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外聘到更多兼职教师,从而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
2 多主体参与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2.1 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委员会,把握课程改革总体方向
课程改革委员会的成员由海关业务部门办事员、公司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系部主任、专业带头人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根据企业外贸工作实际需要,共同参与编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学期开学之前,課程改革委员会要对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教材征订等准备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各个版本的教材内容是否能适应企业外贸岗位所需技能的变化,哪些内容需要增减,将企业的实际工作操作手册或内部培训方案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到学期快结束时,课程改革委员会还要进行集中探讨,对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估,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卓有成效等。通过一个学期两次的深入研讨,发挥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紧紧围绕进出口业务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及有效沟通能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有事业心、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与操守的、适应外贸企业实际需要的合格人才。
2.2 植入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企业文化指的是全体员工认同、遵守的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及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它是企业提升凝聚力、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保障。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经常会对员工是否认同和遵守该企业的价值理念进行考量,进而决定是否录用。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对阿里巴巴等知名外贸电商企业文化的介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学生日后能快速融入企业做好铺垫。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墙上张贴一些与进出口外贸业务有关的特色标语,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每天接受企业外贸业务工作职业操守的熏陶,并利用企业的作息时间、站姿、坐姿和工作语言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以此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2.3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为专业教师下企业轮训、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各高职院校可与合作企业商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两到三周的时间要求专业教师带队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习期间,以由企业外销员讲解操作步骤并在外销员的指导下进行动手操作为主,使学生了解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熟悉外贸企业业务员、报关、制单等相关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体会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在实习中,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提高有效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都要加强改进。
2.4 企业参与考评以改变传统的考评机制
企业参与学生考评,不仅能改变传统的考评方式,还能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首先,在评价的过程中,企业要按照外销员岗位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和学校协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其次,企业和学校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操作和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核体系。再次,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如加强过程性评价,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考核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重视结果性评价,在学期结束时,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实训表现和理论考试成绩,将两者作为最后的总评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率,占总成绩的20%,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学生对每个任务模块的操作与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40%,最后的综合模拟实训考核占总成绩的10%。
2.5 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应对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再现法、项目导向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5.1 案例分析法
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对课前布置的案例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2 情景再现模拟法
在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的外贸场景,让学生扮演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并引导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用于模拟岗位中,以实现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信用证下出口交单议付时,可以让6~8名学生分别担任外贸公司、海关、商检局、保险公司、船运公司、议付行、外汇管理局等工作人员。通过情景再现,担任外贸业务员的学生整理出一套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证到议付行交单结汇。最后教师对整个流程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强调书本上的知识点,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5.3 项目导向法
项目导向法就是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项目并要求学生完成,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最终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货款的支付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项目让学生完成支付方式的选择。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挑选每组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和出口商,要求各组选择一种(信用证、电汇、票汇、付款交单、承兑交单等其中的一种)结算方式,完成相关业务流程,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审证、信用证的修改、交单议付等。其次,教师可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点评各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并不断激励学生,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此外,项目教学法还需要配套的实训室、实训设备及实训软件才能顺利实施。除校内实训室外,还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设备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6 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除要拥有高学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紧紧围绕“双师型”这一目标,打造一支实践操作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本地的外贸公司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参加行业协会的专题研讨,积累相关的外贸实践经验,从而更实现课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外部人才的引进,从企业聘请一些外贸业务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定期到学校举行业务专题讲座。
主要参考文献
[1]白孝忠.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5).
[2]辛文琦.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为例[J].对外经贸,2013(5).
[3]赵明.浅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3(2).
[4]严艳荣,刘成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5]陈雅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才智,2012(31).
[6]李旭鹏.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的思考[J].现代物業:中旬刊,2011(5).
[7]董琳.从实践看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法[J].教育与职业,2011(27).
[8]张颖.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5).
[9]陶丽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20).
[10]李志强,刘瑞荣.构建有城建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