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赢
[摘要]高中生在解答化学习题时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找出学生犯错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解题技巧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09
许多高中生在做化学练习题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把化学概念记混,突然忘记部分公式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学生习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宏观的解题思路。长此以往,倘若我们无法从本质上解决上述问题,就会影响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质量。所以,寻找合理的化学习题解题技巧培养策略,无疑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重点。
一、抽象归纳。科学认知化学概念
大部分高中生在解题过程中都会对之前背诵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找到可以用于解题的知识点。但是,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甚至有时还会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当习题内容丰富,涉及的化学知识面较广时,学生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对此,如何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与把握,让学生明白化学学习和解题并不是单纯地背诵概念、公式,便成为教师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例如,下面四则案例中,不属于化学案例的是:A.用“甘油+水”护理肌肤;B.用黄酒去掉鱼的腥味;C.未擦干的菜刀會生锈;D.用明矾净化水质。在分析这道练习题时,学生的短板会立刻体现出来。比如,个别学生认为部分案例未曾在化学教科书中出现过,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判断。由此可见,学生的认知往往建立在盲目的背诵之上,当知识一旦脱离他们背诵的范围,他们将无所适从。为此,我们应该抛开教科书,要求学生围绕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进行思考,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判断。当学生明确了解题的切入点之后,必然可以快速得出答案(答案选A)。
二、思维梳理。合理渗透解题技巧
1.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又可理解为宏观思维,是在解题的过程中直接略过细枝末节,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由此简化解题思路的思维方法。例如,已知浅绿色的Fe(N03)。溶液存在Fe2+2H2O=Fe(OH)2+2H+的平衡。如果我们在该溶液中注入适量的盐酸,那么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哪些变化?原理是什么?在解答该题时,许多学生都认为溶液会变成绿色,或者是更深的颜色,并认为原理是上述平衡发生了逆向反应移动所致。当然,这种回答无疑是错误的。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原溶液中存在较多的NO2离子,当我们在其中注入适量的盐酸后,会产生较多的H+,这时,NO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将会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从而发生反应。这时,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成棕黄色。当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模拟演示,并在这个基础上指出“隐形硝酸”问题(“隐形硝酸”问题是该练习题的陷阱),由此收到良好的指导效果。整体来讲,运用大局观审视习题内容,分析题意,是高中生在解答化学习题时必须具备的意识和习惯,它既能节省时间,也能提高解题效率。但是,围绕整体思维来解答化学习题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放弃观察问题的细枝末节,而是告诉学生懂得如何取舍,如何发现问题中隐藏的陷阱。
总而言之,任何一门学科在习题解答方面都存在特定的技巧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整体解题效率,而且还能促进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可以围绕公式提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有关公式的提炼方法包括差量法和物质守恒定律等,在指导学生解题的同时导入这些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原理,让学生从抽象的高度理解化学置换公式存在的规律,可以使他们的化学习题解题效率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