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美术遗产承传与发展

2017-06-08 23:53卢昉李海勃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
关键词:汉代陕西

卢昉++李海勃

摘 要: 两汉是我国美术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陕西汉代美术遗产资源丰富,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推动文化发展起积极作用。本文旨在梳理陕西汉代美术遗产与当今社会文化产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力求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开展相应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应用对策。

关键词: 美术遗产 陕西 汉代

作为秦汉以来中国的行政中心区域之一,陕西汇集了丰富多样的美术遗产。研究认为,要将陕西打造为汉代美术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品牌区域,必须充分依托该地珍贵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民俗价值与实用价值,通过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整合配置,将公益性保护与开发、营利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充分挖掘美术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潜力,完善对陕西汉代美术遗产的运用、修复和创新等保护开发策略,推动美术遗产的“古为今用”。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卓越成就,美术遗产是文化的艺术载体。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风雨腐蚀、保存不当、破坏性发掘与恶意损毁等原因,陕西汉代美术遗产资源正面临一系列严重且难以弥补的灾难,数量急剧减少、原貌破坏严重,多数修复工作需高额代价,致使很多美术遗产的综合价值急剧下滑。

一、美术遗产概述

当前,陕西两汉美术遗产的生存现状主要分存在类型、传播路径、产权归属及保护策略几方面。

(一)美术遗产类别

依据考古资料可知,目前陕西境内出土的汉代美术遗产的制作工艺部分已被纳入保护及开发系统。根据美术遗产的载体材质,我们可将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绘画。由于年代的关系,现存的汉代绘画类美术遗产主要包括帛画、壁画及漆画。第二类,雕画。这类美术遗产指在特殊材质上进行雕刻性绘画,如画像石、画像砖、陵墓石雕、玉器、木雕等。第三类,烧塑。这就是指用手工工艺将某些原材料制成坯,再经高温烧制成工艺品或具审美价值的生活用品,陶器、铜器和瓦当等器物均属该类。

(二)美术遗产现状

第一,文化性保护与开发。该类策略主要指文物、遗迹遗址的展示与保护,官方或私营性博物馆的建设与开发,以及非物质遗产保护措施,这三种情况是当前最主要、最实效的形式。第二,仿制性创新运用。此类保护与开发策略主要针对的是价值珍贵同时不适宜公开展示的美术遗产,通常情况下以仿制品的形式加以展出。第三,非发掘性遗址保护与残缺性遗落并存。这就是指针对那些已经发现的墓陵与遗址采取非发掘性的保护,以此实现相对完整的保护。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美术遗产由于综合价值的消减导致保护意义随之下降。

二、美术遗产保护办法

(一)收藏性保护

收藏是对美术遗产最佳的保护方法之一,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官方保护。根据官方具体收藏的编制不同,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门性与专业性的博物馆或博物院,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与法门寺博物馆等。这些机构的基本职责主要是保护性收藏,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软、硬件设施较完备,把美术遗产保护与遗址保护统一起来,将遗址作为美术遗产不断被发现、发掘与保护的载体。目前陕西省境内具备此类专业性保护功能的博物馆主要有汉阳陵博物馆、霍去病墓等。

第二种,民间收藏。这种收藏的骨干力量以志愿性人员为主,其中包括个人收藏和企业收藏。个人收藏主要是单体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企业性收藏则包括企业公益性收藏和专业性收藏企业或团体,如民间文物经营个体、私营单位等。

第三种,科研性保护。这就是指高校的历史或考古院系中的专业研究人员、科研院所与政府部门内部的文物机构等,出于研究、记录、真实还原与创新需要所开展的收藏及保护工作。

(二)非遗性保护

这是最为规范、权威,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保护方式。当前陕西汉代美术遗产的典型保护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汉代美术学传统的理论性研究与传承。其中主要有美术遗产的时代精神,艺术品制作技法的系统梳理、科学认知,美术的动态及静态交互理论研究,以及对汉代儒家、道家理念的哲学思考等。这些理论直接支持着汉代美术作品的创作,使其具有时代性、事件标志性与科技发展的梯级进步性。另一种是美术技法的传承,包括雕画、绘画、雕塑、模制、烧制、颜料、线条、色调与结构等技法的非遗保护。

(三)修复性保护

目前,修复性保护是所有美术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当中难度最高的方法之一。陕西境内的汉代美术遗产由于历史、人为与其他不可抗力的自然原因,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或彻底毁损。根据不同成因与破损情况,主要分三种保护方法:一是结构性修复保護。这是针对整体结构破损较大的修复,使其从整个形体上尽可能地保持原貌。以此为据,在针对石雕、陶器等器物的保护问题时,主要运用专业性黏合技术进行修复。二是美术内容修复保护。这种保护主要针对美术内容的修复,包括因磨损、腐蚀、火烧及碰撞等原因导致的颜色、线条、背景与其他细节模糊或缺失性修复,并尽可能地使其内涵价值相对完整。三是一般破损性修复保护。这就是指那些不影响功能完整的小破损的修复,如画像石的破边、帛画被腐蚀部分的修复。

三、美术遗产开发对策

笔者认为,在科技发展、社会优化、经济转型与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迅速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力求拓展以“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为本质的“美术遗产空间”,通过多元实践营造适宜的保护与开发场所,运用多重关系呼唤科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力求实施以下两类开发对策:

(一)创新性开发

这类开发属于典型的传承与发扬性开发。根据当前文化、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开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工艺创新开发。目前,陕西汉代美术遗产的工艺创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美术遗产的技法创新。包括绘画、染色、雕刻、煅烧等技法的创新。首先尽量发挥出美术遗产的地缘文化优势,提升美学哲思及文化意蕴。第二类是美术遗产原材料的使用创新。包括基础原材料,如石材、玉石、陶土、颜料、木材、帛布与金属等,经过选用、初加工与深加工,使其直接满足美术创作的基本需要。第二个方面是作品构思创新。即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创作理念,包括结构创新、意境创新、艺术表现手法创新、主题创新等。以文化景观理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作为创新指导,开发具备多元价值和内涵的复合型文化遗产。

(二)博物馆建设开发

目前,官方及私人博物馆的主要职责除了对藏品进行必要的收藏、保管和展出之外,还应当尽量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当然,这一定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得以实现。博物馆的建设属于美术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操作性较强的博物馆建设开发方式为功能还原模拟性展示开发。这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还原美术遗产的“原貌”。例如运用Flash技术再现美术遗产的制作过程,如原始彩陶的烧制,聚落房屋的搭建等;依靠多媒体模拟展示已被损毁的美术遗产的全貌,如墓室壁画的还原,宫殿遗迹的再现等。

这种保护开发策略可按照科学的量化标准进行分类展出,有助于学者、专家、历史学家、美术家及社会各界群众较为直观、全面地了解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

四、美术遗产承传意义

首先,对陕西汉代美术遗产,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进行搜集整理,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是从研究领域到应用科学的转化,是对陕西汉代美术遗产低成本、高价值的视觉“再现”,將对当代美术创作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其次,进入当代,所有地域文化都存在“古代性”和“现代性”的“迁移”与“再生”问题。在当代美术领域,在强调“现代性”形式和生存状态的同时,还展开“古代性过时了吗”、“古代性将如何作用于当代”等相关讨论,介入“形式交流”和“样态挪用”的美学过渡,有助于营造“文化史迹”和“现实创作”相得益彰的氛围与环境。

最后,陕西汉代美术遗产是当代美术难能可贵的灵感及原动力,是构思、创作的宝贵源泉。保护并开发陕西汉代美术遗产,不仅是沟通“汉代精神”与当今中国的“桥梁”,更是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在保护开发陕西汉代美术遗产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代视阈下符合地区环境与人文特点的新的美术“语言”,有利于促进“古代性”与“现代性”的样态交流。

五、结语

对汉代美术遗产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有利于两汉文化遗存的传承,还对弘扬我国封建王朝最辉煌时期的美术技法、思想、理念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要借助传统方法,还要运用现代技术,为开发保护提供有益的文化环境与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银兵.文化遗产的传承空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20-24.

[2]吕寒,胡慧源.论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与培育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12(7):52-55.

[3]宋立中,谭申.复合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路径分析——以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为例[J].旅游学刊,2012(10):95-103.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文化厅2016年社会科学艺术学优秀课题项目《陕西汉代美术遗产保护发展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Y2016015)。

猜你喜欢
汉代陕西
A different kind of pet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走近你,我的陕西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