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摘 要:《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况的著作,其论及的方面很多,书中保留了丰富的先秦语言,是我们研究上古时期语言的珍贵材料。本文选择颇具特色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对《荀子》中的量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一时期量词的使用情况及特点。
关键词:《荀子》 量词 分类 结构 特点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况的著作。“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荀子》一书论及的方面很多,保留了丰富的先秦语言,是我们研究上古时期语言的珍贵材料。
从《荀子》的语言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对《荀子》的研究多以书中的词语释义和句读研究为主。鉴于此,本文选择颇具特色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对《荀子》中的量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和分析,从而考察这一时期量词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一、关于古汉语量词的分类
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它一般与数词结合使用,表示事物或者行为的数量。关于古汉语量词的分类,学术界有以下几种看法:
1.王力把量词称为“单位词”,他认为“单位词”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度量衡单位,如“尺”“寸”“升”“斗”“斤”“两”等,这种“单位词”是一般语言都具备的;第二种是天然单位,如“个”“只”“枚”“匹”“颗”“次”“回”等,这种“单位词”是东方语言特别是汉藏系语言所特有的。
2.刘世儒认为,汉语量词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称量词,是实际称量名物的,是实量,称量词又可以细分为陪伴的称量词和单纯的称量词两类;第二种是陪伴词,这类词的作用只在陪伴名物,而不是核算分量,是虚量。
3.黄盛璋认为,汉语量词有两类:第一类是称量的,称量的量词包括度量衡单位与货币单位、容量或盛器、集体的量词等;第二类是性状的,性状的量词是利用名词的属性或形状来表示该名物之量的,如“枚”“头”“口”等。
4.张玉金将汉语量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物量词,包括度量量词、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借用量词;第二类是动量词,主要有“下”“次”“回”“遍”等。
5.李佐丰认为,汉语量词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天然量词,包括个体量词和器物量词;第二类是人工量词,包括度量衡量词、时间量词和名物量词。
本文对量词进行分类采用的是张玉金的观点,即把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其中物量词又可细分为度量量词、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借用量词。
二、《荀子》中的量词
据统计,《荀子》一书中共有量词17個,出现89次。
(一)《荀子》中量词的分类
物量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的词,可细分为度量量词、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借用量词。《荀子》中的物量词共有17个,其中度量量词有8个,个体量词有8个,借用量词有1个。
1.度量量词
度量量词是指有进位制的人工量词,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量、重量”等量词。《荀子》中出现的度量量词共有8个,分别是“寸”“仞”“步”“尺”“里”“寻”“丈”“亩”。
“寸”,在《荀子》中共出现8次。如:
(1)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荀子·不苟》)
(2)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
“仞”,在《荀子》中共出现6次。如:
(3)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荀子·解蔽》)
(4)数仞之墙而民不踰也,百仞之山而竖子冯而游焉,陵迟故也。(《荀子·宥坐》)
“步”,在《荀子》中共出现2次。如: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6)醉者越百步之沟。(《荀子·解蔽》)
“尺”,在《荀子》中共出现10次。如:
(7)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荀子·非相》)
(8)然而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五伯,是何也?(《荀子·仲尼》)
“里”,在《荀子》中共出现36次。如:
(9)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荀子·仲尼》)
(10)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荀子·仲尼》)
(11)在韩者踰常山乃有临虑,在魏者乃据圉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荀子·强国》)
“寻”,在《荀子》中共出现2次。如:
(12)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荀子·儒效》)
(13)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荀子·王霸》)
“丈”,在《荀子》中共出现3次。如:
(14)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荀子·儒效》)
(15)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荀子·王霸》)
(16)六六三十六,三丈六尺。(《荀子·大略》)
“亩”,在《荀子》中共出现3次。如:
(17)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荀子·王霸》)
(18)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荀子·大略》)
2.个体量词
个体量词是表示事物的自然个体单位。《荀子》中出现的个体量词共有8个,分别是“乘”“属”“石”“个”“领”“重”“驾”“称”。
“乘”,在《荀子》中共出现4次。如:
(19)司马知师旅、甲兵、乘白之数。(《荀子·王制》)
(20)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荀子·天论》)
(21)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荀子·礼论》)
“属”,在《荀子》中出现1次。如:
(22)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荀子·议兵》)
“石”,在《荀子》中出现1次。如:
(23)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荀子·议兵》)
“个”,在《荀子》中出现1次。如:
(24)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荀子·议兵》)
“领”,在《荀子》中共出现2次。如:
(25)太古薄背,棺厚三寸,衣衾三领,葬田不妨田,故不掘也。(《荀子·礼论》)
(26)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荀子·礼论》)
“重”,在《荀子》中共出现4次。如:
(27)故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荀子·礼论》)
“驾”,在《荀子》中共出现2次。如:
(28)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9)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荀子·修身》)
“称”,在《荀子》中出现1次。如:
(30)设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钩带矣。(《荀子·礼论》)
3.借用量词
借用量词是指借用他类词(如名词、动词)的量词。《荀子》中只有1个借用量词“人”,共出现了3次。如:
(31)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荀子·儒效》)
(二)《荀子》中量词的结构类型
量词一般与数词结合使用,构成数量短语,表示事物或者行为的数量。《荀子》中的量词主要有以下五种结构类型:
1.数词+量词,《荀子》中这种类型的用例最多。如:
(3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33)太古薄背,棺厚三寸。(《荀子·正论》)
(34)立视前六尺而大之。(《荀子·大略》)
(35)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36)六六三十六,三丈六尺。(《荀子·大略》)
2.名词+数词+量词,与“数词+量词”类型的例子相比,《荀子》中该类型用例较少。如:
(37)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荀子·天论》)
(38)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荀子·议兵》)
(39)设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钩带矣。(《荀子·礼论》)
3.数词+量词+“之”+名词,《荀子》中这种类型的用例较多。如:
(40)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荀子·劝学》)
(41)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荀子·不苟》)
(42)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荀子·仲尼》)
(43)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荀子·议兵》)
(44)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荀子·富国》)
4.数词+量词+名词,《荀子》中这种类型的用例较少。如:
(45)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荀子·仲尼》)
(46)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荀子·大略》)
5.量词并列连用,这种类型在《荀子》中只出现2例。例如:
(47)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荀子·儒效》)
(48)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荀子·王霸》)
三、结语
综上所述,《荀子》中的量詞具有两个特点:
1.《荀子》中所出现的量词都是物量词,没有出现集合量词和动量词。在物量词中,度量量词与个体量词的数量最多。其中,度量量词“里”在《荀子》中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
2.《荀子》中量词的结构类型以“数词+量词”与“数词+量词+‘之+名词”为主,这两种类型在书中的用例最多,充分体现了上古汉语数量表示法的特点。相比之下,“名词+数词+量词”和“数词+量词+名词”类型的用例较少。除此之外,《荀子》中还出现了量词并列连用的例子。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张玉金.古代汉语语法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