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在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7-06-08 17:15钟雅
艺海 2017年5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土家族传承

钟雅

〔摘 要〕湖南湘西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将湘西土家族文化开发和引入民族民间舞专业课教学体系,不断地传承、发展、创新,可以丰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拓展专业课程类型,在补充与完善以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全方位掌握土家族摆手舞。课堂与舞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驾驭成品剧目的表演能力, 成为传播湖湘文化的主力军,为繁荣湖湘文化和服务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土家族 舞蹈教育 传承

在中华民族辽阔土地上孕育着56个民族。作为民族文化的产物,民族民间舞蹈是各个民族在精神生活上的反映。擺手舞属于土家族一种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起源于湖南湘西自治州的永顺、龙山等地,是以娱人娱神为目的,来表现庆丰收、求兴旺、祭祖先、祈吉祥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永顺府志·风俗篇》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七止,男女聚集,唱歌跳舞,名曰摆手,此俗犹存。”可见土家族的摆手舞源远流长,反映着土家人的生产生活。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价值与动作特征

2006年,“土家族摆手舞”由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功申报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最盛大的民间文化活动,作为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舞蹈艺术形式,在土家族传统文化中最具典型和代表性,是土家族区别其他民族的明显标志之一。它古朴的舞姿,表现出了土家人淳朴的民族性格,是土家族传统的歌舞艺术及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艺术精华。

摆手舞作为一种起源、发展并普遍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聚居地的古老歌舞,具有其独到的文化价值。它汇聚了土家族人民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土家族各种文化的综合体现,千百年来不仅传承着土家族民间文化,更是土家族人民之间团结的纽带。摆手舞与其它民族舞蹈不同,它突出的动作特点即“摆同边手”,指的是一侧摆手,同脚同边而出,以手的摆动带动脚步,合着脚步节拍,使动作看起来沉稳有力,粗犷而稳重。它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小摆手,土家语叫“舍巴”;大摆手,叫“叶梯黑”。摆手舞的动律元素主要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即顺拐、屈膝、颤动、下沉。钟摆式“一顺边”是土家族摆手舞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摆手舞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最多可达上万人,最少也有百余人。其舞蹈动作相对简单古朴,形式也并不复杂,因此,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一同参与。

二、土家族摆手舞在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提出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途径加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在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湖南地域民族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这既是国家特色发展道路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促进特色教育建设的有效措施。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人们文化意识越来越强,开始有了回归传统文化的迹象,并且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也越发重视对各民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形态各异,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风格也有所不同,例如基本体态、动律特点、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甚至有的民族虽为同源,但因地域、生活习惯、地域环境等因素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民族风情。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在舞蹈表演教学中,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中。我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我省高校对于本土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开发可以结合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自身专业特色,丰富专业课程。因此高校在发展本校舞蹈专业的同时,可以同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优势的专业品牌特色。学校是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可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培养其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土家族摆手舞特色鲜明,通过将摆手舞加入高校的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或将摆手舞进行加工、创新,形成剧目,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传播土家舞蹈文化,提升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土家摆手舞的保护,以及对湘西土家族传统舞蹈的教育传承。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应当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发挥地域性、民族性、专业性、教育性等优势。例如土家族摆手舞教学,不仅能研究湘西土家族舞蹈文化,整理摆手舞的教学内容,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而且能把舞蹈作品创作与表演实践实训等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创作成果呈现在舞台上。这样既是对优秀传统舞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的专业特色人才。因此,把本土文化资源纳入高校舞蹈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将湖南湘西土家族摆手舞融入舞蹈教学方面,笔者做了许多实践探索,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挖掘整理以及教学实践,熟悉了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特点、表演形式等,掌握了有关摆手舞的第一手素材和资料。研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将土家族摆手舞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旨在打破目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以汉族、藏族、蒙族、维族、鲜族等五大民族舞蹈为主的教育内容。作为湖南地域的民族舞教学就要凸显本地域的民族特色,这样既有利于湖南湘西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推广,又有助于湖南湘西地区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为以后其它民族地区舞蹈教学实践的文化融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首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土家族摆手舞,可以开展学术讲座,让学生对湖南湘西土家族的舞蹈历史、文化、地域特点、舞蹈特征、表演风格特点等有个初步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对区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传承的使命感。因此,我们不能光停留在动作传授上,而是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会,从摆手舞的起源、发展等方面进行知识性的传达,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再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进行系统的舞蹈训练、动作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感,使其具有一定的民族艺术审美能力。

其次,采取口传身教的方式,将湘西土家族摆手舞融入专业课堂,使学生掌握摆手舞的基本风格,多加研习这些经过提炼、加工、整理的摆手舞素材。在这样的方式中体现地域文化优势,彰显具有特色的人培养模式,这是对湘西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树立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意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湖南湘西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将湘西土家族文化特色进行开发并引入民族民间舞专业课教学体系,不断地传承、发展、创新,可以丰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拓充专业课程种类,并在补充与完善以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全方位掌握土家族摆手舞,培养他们驾驭成品剧目的表演能力,使之成为传播湖湘文化的主力军,为繁荣湖湘文化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土家族传承
土家族情歌
土家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舞蹈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中的运用
从主体间性理论分析舞蹈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