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6-08 18:07崔永红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研讨校本教研

崔永红

[摘要]校本教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但在校本教研中还存在“教学反思被动应付”“同伴互助有形无实”“专家引领令人尴尬”等问题,因此,在校本教研中应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网络教研模式;倡导开放研讨,构建新的校园研讨文化体系来解决校本教研中的问题,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

[关键词]校本教研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07

校本教研强调以校为本,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必由之路,目前,在校本教研中仍存在一些問题,需要我们借助“互联网+教学研讨”等模式,给予解决,从而搞活校本教研,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

一、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反思被动应付

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分析教育案例,叙说教育故事等,教师在叙述教学案例、故事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实际上,教师自己所想的、所做的往往与教育教学改革不相吻合。

对于这样的教学反思,一线教师大多都能做到;然而有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在自己的教学设计案的空白处匆匆写上几句,这样的教学反思被动应付,且只是教师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简单重复,并没有得到提高,

2.同伴互助有形无实

根据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设置了教学管理网络(如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等),并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秩序,如教研组每学期初制订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公开教学,检查教学常规;随机听课,组织集体备课、研讨、命题、考试及成绩分析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研组组长成为事务的落实者,而随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们自以为能够驾驭课堂了,同伴互助的热情随之冷却,有些教研组里的讨论、学习、交流、探究、诊断流于形式,收效不大,与此同时,教科室牵头的课题研究,虽有研究内容,却没有活动实体,导致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割裂开来,课题研究针对性也不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校同伴互助层面的反思和研讨,实际上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教研活动也只是依靠制度的保障得以沿袭存在。

3.专家引领令人尴尬

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都注重教师培训,每学期都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专家的引领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帮助;但随着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及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对专家引领的要求提高了,并不是每一个专家的学术讲座都能深受教师欢迎,如有些专家讲座的内容,教师已经知晓,加上蜻蜓点水,面虽广但不深入,与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缺少相关性,因此并不受教师欢迎,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专家引领令人尴尬。

二、校本教研的优化对策

1.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网络教研模式

(1)教育叙事,理性反思

教育叙事是指通过师生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事件,以期教育行为和活动得以诠释的意义建构方式,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以日常教育真相为视点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在网络上,教师以“白描”的方式述说自己的教育故事,撰写自己的教育日志,记录自己的教育痕迹,可在线即时得到“志趣相投”者的遥相呼应,形成互动交流。

而同伴间的主题交流和碰撞,引发了大家对教育教学理解的激荡和冲突,促进了每一位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的理性反思。

(2)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上传到校园学习平台上,供其他教师下载和阅读,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这样可使新教师借鉴网络上的优秀资源,迅速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而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则可以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讨,从中得到新的启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入聊天室或网络论坛就相应的教学设计发表评论,进行讨论,发表帖子,从而共同优化教学设计,课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就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交流,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网上教学,在线研讨

在“互联网+教学研讨”“互联网+教学科研”的背景下,学校可以采用“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听课,线下教研室、教学团队集中评课”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形式,网上听课,不受日常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自己不上课的时候静下心来慢慢“看”课,效果不错,对于网络平台上的优课、好课,教师还可以结合开课展示教师的教案反复看,反复研究。

例如,张老师通过“校园学习平台”上研究课,开展网络教研,他在“校园学习平台”上打开课程表,设定他的第三节课为“网络公开课”,然后他将课堂摄像机与笔记本电脑进行连接,就开始上课了,这样,同教研室的老师点开张老师的课程表,看到张老师正在上公开课,于是他们通过该“网络平台”打开了张老师上课的同步视频,进行远程听课,此时,该平台“听课名单”上会显示听课老师的名单,这些听课老师可在张老师博客的“课堂讨论区”与其他听课老师讨论张老师的课,课后,张老师认真阅读了听课老师的讨论内容,进行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并与听课老师进行在线研讨,而同教研室的其他老师因事没有能及时听课的,也可课后补看视频,参与讨论,当然,还可以邀请相关教育教学专家、其他学校相关老师、教研部门领导参与网上听课,共同在线研讨,共同提高。

(4)专家引领,更新理念

网络空间大大缩短了一线教师与教育理论专家的距离,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和教学名师作为在线专家,并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专家工作室,这样,教师可将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向专家进行在线咨询,在咨询专家的过程中,沟通双方都有了新的认知,以往的教育教学实验都是专家拟定教育教学方案,由一线教师按部就班地实施;而在新课程推广过程中,一线教师和专家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在即时的教学检验中不断得到修正,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能被及时地总结,网络构筑了新型的专家——教师互动模式,在这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研究合作模式中,受益最大的是一线教师。

2.倡导开放研讨,构建新的校园研讨文化体系

(1)建章立制,有章可循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利于规范校本教研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理论学习经常化,学校制定了《教师理论学习方案》,要求教师阅读指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学期进行两次理论学习交流会,并进行评比奖励,二是教学科研规范化,学校制定了《教学研究管理办法》和《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每学期举行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師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学校开展一课多上、同课异构等活动,对于一课多上,可由备课组先确定上课的老师及教学的内容,再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教学设计方案;然后由任课教师上课,全体教师听评课,进行教学设计改进,再上课,听评课,通过全员参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合作交流制度化,在进行合作交流时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和定内容。

(2)打开校门,开放研讨

每年学校邀请教学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来校指导,不仅仅是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更重要的是让专家深入课堂,听教学研究课,课后,各位专家与相关教师交流讨论,对课堂教学进行专业的问诊引领,就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专家们也深入课堂,亲自开设示范课,专家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开阔的教学视角、独到的教学见解、高超的教学技巧,充分展现了一流的专业水平与示范引领作用,之后,专家们开展主题微讲座,对教学工作进行细致指导,专家们的专业指导让教师们受益匪浅,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迈向新台阶。

除了要与专家探讨交流,与兄弟学校同样需要联合教研,学校每学年面向苏南地区公开教学,邀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等地的教学名师、一线教师来校听课指导,通过构建研讨平台,让青年教师有表演的舞台,听课后一位位“专家”兴趣盎然地讲述自己的听课体会,教师们时而专注倾听,时而发问,进而参与讨论,没有一个教师走神,研讨的效果非常好。

(3)活动引领,任务驱动

校本教研活动应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相互学习,提高能力,如经常开展说课活动,让教师说大纲、说课程、说教材;开展教研室(组)微讲堂,即就某一主题由教师轮流发表演讲,同组教师参与讨论交流,让思想在交流碰撞中提升,以数学为例,可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实际情况,开设数学史讲座,开设校本课程: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数学文化选修课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开展计算器应用比赛、趣味数学竞赛、高职数学建模比赛,职业学校专业多,对数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组织数学教师根据专业特点,编写《财经数学》与《数控数学》等,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通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4)同课异构,形成特色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同课异构活动大致分为三个过程:一是课例展示,上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展示教师个人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重点也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二是由执教者对自己的课例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成功与不足之处,与听课教师交流探讨,三是由组内教师对课例互评,组内名师点评,评课重点落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解析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最佳教学方案,形成特色,再由专人集大家的智慧上展示课。

猜你喜欢
研讨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