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清意远 情思妙得

2017-06-08 08:09马小依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玉林工笔工笔画

马小依

在当下的创作趋向中,怎样规避共性化的艺术面貌,而呈现个体对于艺术的诉诸与感受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在艺术的本体中,主观与客观,物与我是一个既相互融通又相互对立的统一体,把握住了“物之心源”,才能在实践中融入个性化的品格与气质,而这种沉潜与积淀也与画家本人的文化修养有着深厚的关系,画家王玉林便是这其中的一位。

当代的工笔花鸟进入了一个语言更宽泛但也更易雷同化的时代。画家王玉林的作品却有着别样的味道,他在传统描线基础上不仅能够遵循形神之章法,同时,他把写意之灵动、隽意很准确地运用其中,使得画面避免了呆板僵滞之风,而处处有了“笔下留情”的用心与畅然,写的味道很浓烈地融汇其中。作品《飞归急》《自在绿云乡》系列,便是通过肌理手法的巧妙运用表现瘦石的纹路肌理,这种“写意”味道,与画面整体上的严谨工整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画面更显生机盎然。

我注意到画家对于写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他很善于把客体形象在转移到画面中时变换成心灵之风景。“以目睹物,以心塑象”,那种被归纳、提炼后的主观营造其实正是画家内心情怀的真实写照,是在“大美大象”中对绚烂与繁华的舍弃和对清宁与淡泊的追求。

画家在用色方面极为考究,《春日花开早》中,那一抹蓝色是那样的浓酽,烘托出羞之玉兰的那份白之純洁与高贵,婉约之态娇俏动人;而《疏雨湿荷塘》中浅绿色却又那样的淡雅、清和;《金霞》中那片红意含沉郁;《无风清气自相吹》中虚无的白更显飘逸……色调迥异,亦真亦幻,在这极具反差的色彩中每一个画面都对应着画家内心深处一个鲜活的感受,也在诉说着画家甘与艺术为伴的那一份寄予相思的守望,隐匿于心的寂寞。

随着色彩、线条在画面上的一一铺叙,画家在表现画面主题的意境上非常成熟。第一,求其雅。这主要是在意象上捉取到客体形象的情态之美;第二,求其韵。这是在雅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捕捉自然之质,再把其独特而深具魅力的内在品质演绎出来。第三,求其真。把那种容易领会的外在深刻化,完成内敛而有深度的阐释,传达出那份自然真趣的生机与活力,这份“真”不是“似”,一定是那种“天然去雕饰”的本真和不经刻意的存在。

有了完整的意境美,整个画面才会张弛有度,动静相如,视觉的空间感才会更明晰地呈现出来。画家笔下的荷花、玉兰大都以白色为主,而背景色却常选用浓重的蓝、红色块作为铺设。在主次之间有着虚实的变换、强弱的交替,更有疏密的差异、明暗的统一,在拉开审美视角的距离感时也形成了近景与远景的呼应,把美的意象带出画面,形成画外之音。

其实,在画家所描绘的诸多题材中,画家好似最钟爱于荷花。那份一尘不染,那份孤芳自赏,甚至都让我觉得“它”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看似不动声色,却在意深处吐露心扉,文人心头的情愫由此打开,这时的画境已变为诗境,为那朦胧的月色平添惆怅,琵琶声声,渐行渐远……这里的荷花在画家艺术化的表达中更显得简约而纯粹。

王玉林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画家,他的作品有着与心灵的交汇、与情感的投映,在构筑内心的风景时也在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些隐约的宋元笔意、那些饱满的心绪情感,一并融进唯美的意韵中,拍和出抒情而浪漫的节奏。

画家王玉林

王玉林,甘肃瓜州人。2007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重彩画工作室第十二届重彩画高研班。受教于莫晓松、蒋采、唐秀玲、苏百钧、杜平让等先生,主攻工笔花鸟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国工笔花鸟画院画家。作品获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当代花鸟画展优秀奖、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银奖、甘肃省首届写生画展一等奖。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六、七届工笔画大展,中国国际美术双年展——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首届全国线描艺术展,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展等。出版《工笔花鸟画法》《金笺绘画技法——工笔荷花》《王玉林画荷花精选》《清塘遗梦——王玉林工笔荷花作品清赏》《花语无声——王玉林工笔花鸟画作品集》等十余种著作。

猜你喜欢
玉林工笔工笔画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李文慧作品
The four variables that account for the em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