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4.0环境下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研究

2017-06-08 16:08李丽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李丽

摘要: 针对当前Web4.0环境下高职微课开发数量众多,但信息零散,未形成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的现象研究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指出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相应的开发流程给出实践案例,以期为其他专题式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Web4.0;高职;专题式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70-04

Web 4.0时代开放的平台、活跃的用户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发展,在此环境下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作为E-learning的新生事物——微课自2011年由胡铁生教授提出后,便迅速风靡全国,线上微课视频在网络上蔚然成风,线下全国高职院校的微课热愈演愈烈。此时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关注重点在于单个知识点的设计与开发,尚处于“小微课”时代。随着微课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的逐步深化,未来微课将跳出“小微课”的局限,迈向“大微课”时代,即将大量无序化和碎片化的微课视频形成专题式微课,借助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打破“快餐式碎片化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Web4.0环境下专题式微课内涵

(一)微课定义变迁

微课始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Second Course(60 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 P Kee提出的“The One Minute Lecture(一分钟演讲)”。国内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微课”,被称为“国内微课第一人”。

随着对微课的深入研究,微课的概念几经变迁,截至目前,国内的微课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①微型资源构成(微课1.0版本):把微课作为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资源类型,定义侧重于“教学资源的基本构成”;②微型教学活动(微课2.0版本):把微课视为基于知识点/环节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定义侧重于“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并重”;微型网络课程(微课3.0版本):③把微课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定义侧重于“微课程”。

从以上微课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的定义正沿着“微型资源构成—微型教学活动—微型网络课程”的轨迹发展变化,其中“微型网络课程”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微型网络课程”是基于某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由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专题式微课是未来微课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专题式微课内涵

专题式微课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将某一学科或专题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并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制作出若干个系列化、有序化的微课。微课专题式开发之后,学习者既可以将知识点分开加以学习,也可以将知识点整合起来加以体会,可有效地避免知识碎片化给学习者带来的影响。

二、Web4.0环境下高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原则

专题式微课所具备的“小资源粒度”特点既迎合了当下Web4.0环境泛在学习行为,而其固有的“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又能够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要设计开发专题式微课,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多是在学习国外微课教学经验基础上,基于专家、教师的认识和各级微课教学比赛而开展的,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应用效果却未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微课设计主要是基于教师主观愿望和理论分析而构建的,缺乏对学生需求和期望的了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2]。所以,在专题式微课开发之前,进行一定范围内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是有必要的,如微课视频的知识点选取、呈现方式(动画、图片等)、教师/学生出镜的期许(是否出镜、出镜的频次等)、教师授课语言风格(小品形式、相声形式、新闻联播形式等)、教师授课方法(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其亲身体验专题式微课教学带来的益处。

(二)有序性原则

高职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微课的“微”学习内容正契合其认知特点。但基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容量小,学习内容孤立、破碎,容易造成学科知识碎片化问题。与专注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的零散、碎片、杂乱相比较,专题式微课虽然也采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但微课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层次性、逻辑性,有序的内容衔接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3]。所以,专题式微课开发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需要结合某一学科模块或专题标准要求,从整体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规划,并用相应的图文(如思维导图)明確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实用性原则

微课因其开发方便快捷、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短小精悍而在高职院校广受追捧,特别是随着各级各类微课大赛的推动,近两年微课开发数量更是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但随之而来的是“微课不威(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基于微课的“草根”特性,技术门槛低、人人皆可参与开发,许多教师制作的微课沦为“带讲解声音和人头像的播放课件”;而部分参与比赛的微课过于关注特技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复杂的背景音乐、动画所吸引,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思路,学习效果甚微[4]。因此,专题式微课在开发的时候,需要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如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性的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如能用文字、图片就可以说明的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专题式微课的开发对象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划定范围,也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得出结论。此外,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喧宾夺主,演变为“信息技术秀”。

(四)共享性原则

微课只有能够共享,才能体现其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否则便失去了开发它的本来意义。Web4.0环境下,开放的平台为微课共享提供了便利,如微课网、微学习等。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资源平台,供本校师生共享和使用。目前,大部分微课平台缺乏系统分类或排序,学习者查找所需的微课资源较为盲目和随意。虽然设置有搜索引擎,但由于开发者在上传微课时设置的关键词的精准性和完整性有限,极大地影响了检索效果和学习效果[5]。有序化、系列化的专题式微课对平台的要求更高,需要将与某一专题或学科相关的专题式微课整合成一个网络化学科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树,以避免彼此之间孤立而形成信息孤岛,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全面、准确地找到专题知识,并明确学习路径。

三、Web4.0环境下高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微课开发一般需要经过选题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发布等环节。作为专题式微课,由于其固有的有序性和整体性,开发设计过程就显得更为繁杂。

(一)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流程

如图1所示,专题式微课开发与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选定开发主题(一般是某一模块或某一专题知识的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或技能考点),结合学情分析(分析学习对象、 学习需要、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分解知识点(将专题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发微课资源,制作出若干个系列化、连续性的微课(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微反思),最终选定平台共享微资源。

(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在学习高职课程“移动室内覆盖工程”时,由于设备种类较多,且参数指标比较复杂,学生设计移动室内覆盖方案进行设备选型时容易出错,针对此类现象,确定专题式微课设计开发主题为“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具体如图2所示。在明确此学习主题的学习对象、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之后,进行知识点分解。在课程标准中“移动室内覆盖设备”需掌握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分类、有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和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三个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得出“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有较多拓展和补充的案例,且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之间既存在逻辑上的关联,又相互具有独立性,非常适合开发成专题式微课。

1.合理规划微知识点

对知识点“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进行微知识点分解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如图2所示,除课程标准要求的功分器、合路器、耦合器、电桥、衰减器及接头的选用(见图2微知识点1、2、4、6、7、9)以外,还结合学生平时易出现的问题或常见的需求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拓展的或具有引导性的微知识点“功分器与合路器的选用区别”、“功分器与耦合器的选用区别”、“衰减器与放大器的选用区别”(见图2微知识点3、5、8)。通过合理的规划,专题式微课的微知识点之间既相互独立,可以单独提取学习,又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最后,通过微知识点“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选用案例”将前面的微知识点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我知识体系”。

2.高度重视微教案设计

专题式微课的核心竞争力是微教案设计。基于“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教育理念,微知识点的教案设计首先务必定位准确,“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专题式微课如针对高职二年级学生,则教学设计应着重于新知识的讲解,如针对高职三年级学生,则教学设计应着重于知识框架的构建。此外,由于专题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教案设计应力求引入方式新颖,但需快速入题;内容主干要清晰,可剪掉不必要的旁枝末节,但需论据充分准确,不给人留下疑惑;课堂小结务必干脆利落,但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有效推进微课资源库建设

专题式微课制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同时为保持其生命力,还需周期性地更新。在专题式微课制作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素材如课件、图片等,同时也会不断生成一些微课成品或半成品,如微课课件、视频片断、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等,这些微课素材与成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要使庞大、繁杂的资源库变废为宝,将资源分门别类并建档,如有必要,可建立相应的导航界面。资源库的建立对于后期的微课更新或资源快速重组是非常实用的,可大大缩短微课制作周期。

此外根据教案设计制作微课件时,应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图片、文字、内容应准确无误。微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出有难度等级的主观、客观习题;在微课程拍摄制作完毕后作为观摩和分析环节的微反思,应力求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富有启发性。

Web4.0時代为微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网络环境,高校微课正向专题式微课迈进。笔者仅针对专题式微课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关于制作评价与有效应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3.

[3]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4-19.

[4]刘明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5]杨金燕.专题式微课开发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4(7):18-21.

(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知识点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