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017-06-08 08:45殷琴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榕树湿润白发

殷琴

改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似乎很容易被感动,比如下列三个片段:

①秋天的树叶盛载着雨珠,它好像在默默地等待我们小学毕业的那天来临。一旦毕业,教室里那读书的身影中就不再有我。看着眼前被雨水打湿的这棵银杏树,我的眼睛湿润了。

②他的眼睛湿润了,心灵更是为之深深震撼:自己正是生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但能不能像小榕树一样坚强,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呢?

③“我头上有几根白发啊?”爸爸突然问了一句。“1、2、3……”我数着数着就停下了,因为岁月的痕迹在爸爸头上非常明显。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第一个片段里,小学毕业不应是在夏天吗,为什么会出现秋天的落叶?需要这么早就开始等毕业吗?

作者没能把“落叶”和“毕业”自然地联系起来,突然湿润的眼睛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感动过于牵强,抒情过于生硬,无法引起读者共鸣。我觉得,可以把“秋叶的四散飘零”与“毕业生的各奔东西”联系起来。

第二个片段里,他生活在恶劣环境中怎么了?既然对小榕树心生敬佩,他理应变得更坚强、更乐观,有什么好哭的呢?难道他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个“林妹妹”?

借物抒情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技法,但用什么恶劣环境下的小树、小草来表现人物的坚强……这套路早就已经被用滥了,根本不能真实地表现出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树坚强”是套路,“发如雪”又何尝不是呢?第三个片段里,作者看到爸爸头上的白头发,眼眶就湿润了,太做作。岁月在爸爸头上留下痕迹,是正常现象,突如其来的煽情显得用力过猛。

爸爸明知道自己白发多还问孩子“有几根”,仿佛是刻意向孩子展示自己的衰老,一般来说,父亲不会这么做吧?拿我爸来说,有次他大病初愈,身体还很虚弱,但仍硬撐着送我来学校,还帮我把被子扛到宿舍楼上。看着他说自己“没事”的样子,我才体会到父爱的隐忍和伟大。

“岁月的痕迹”为什么就不能留在其他事物上呢?比如一副眼镜、一个公文包……或者结合具体的事例(比如表现爸爸工作辛苦和为家庭付出)来写。这时候,眼睛湿不湿润也就不重要了。

一写情感类的作文,就要写“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一种病。扪心自问,为何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那是作文的套路罢了。

珂珂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栏目主编

并非所有文章中的眼泪都是虚假做作的。《背影》中,朱自清的眼泪源自于父爱;《亲爱的爸爸妈妈》中,作家明赫白的眼泪源自于忏悔;《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林海音的眼泪源自于成长。

为何对于这些感动和泪水,我们不仅没有感到丝毫的虚假,反而感同身受,深受触动呢?

根本原因在于,真挚的泪水必定事出有因,前文就会有情绪铺垫,而虚假的眼泪往往来得莫名其妙。我们来分析一下前面三个片段:

在第一个片段中,“我”的眼泪应该是源于“我”对小学毕业的感怀。那么,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就应该放在“我”对小学时光的怀念,再以银杏树的落叶代表小学同学们的各奔东西。这样一来,“我”的眼泪就会自然很多。

在第二个片段中,他的眼泪源自于他被坚强生长的小榕树所感动。因此,我们最好在前文强调他与小榕树的生存环境的共性——这才是他被感动的基础。

在第三个片段中,“我”的眼泪源自于爸爸的白发。这里,需要加强的便是“我”与爸爸之前的故事,比如可写年少轻狂的“我”与爸爸曾有多次冲突,直到后来,“我”才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这时候,“我”看到了爸爸的白发……怎么样?看到这里,眼睛的湿润是不是合理多了?

另外,有些文章,不必太强调眼泪,通过写景也能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比如作家朱成玉的《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猜你喜欢
榕树湿润白发
榕树街121号
百岁白发祭儿殇
The Desert Problem
榕树的美髯
洗白发
榕树
海边的沙漠
除白发简易装置
榕树
蔷薇白发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