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见过不少“斑纹”:吃饭时,汤汁儿在桌布上留下了“斑纹”;即将变质的香蕉皮上爬满了“斑纹”;衣柜里的衣服印有“豹纹”“虎纹”“斑马纹”……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写写“斑纹”,你会怎么写呢?
斑纹
⊙ 周晓风
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致命的螯针。曼妙的文身纹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医院里的那个老人在被单下羞愧地颤抖,病变的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丑陋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他能躲到哪里去?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伤痕——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密地衔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垄亩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茧。镰刀的弧光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意味着麦子把茎秆交给刀锋,籽实交给牙。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空气中隐形的设计者用透明的手指在窗户上描绘出童话般美丽的冰花,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實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印,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步。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深厚落叶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仿佛纱布下的伤痕随着痊愈而裸露,雪下,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在死之前,每个人将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中学地理课本向我展示由外太空拍摄到的卫星图片:藏蓝的深渊里,地球孤独转动,布满褐色的古怪斑纹。这是人类偷偷僭越神的瞭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面的一张地图。独居天堂的上帝,一直不肯站在阳台打量人间,不知是出于心理的冷漠,还是生理的恐高症。
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读味儿
我们的作文常常陷入这样的陈腔滥调之中,比如,写“阳光”,总是“金黄”“灿烂”“暖洋洋”;写“下雨”,总是“淅淅沥沥”“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有人说,这是因为词语匮乏,难道背下一本成语词典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其实,打不开思路,不是因为缺乏词汇,而是因为缺少观察、联想的能力。比如,一拿到“斑纹”这样的题目,肯定很多人都蒙圈了。可是,周晓风不但没蒙圈,反而把这个看似抽象的题目,写成了经典。
在《斑纹》一文中,周晓风一共提到了近20种斑纹。天,他是如何想到且还能把这些看起来既零碎又杂乱的素材巧妙融合的呢?原来,他从斑纹的“对称设计”联想到了老虎、斑马、奶牛等同样拥有对称斑纹的动物,接着通过相关联想,由动物写到人身上的斑纹,再由人联想到农耕,想到一年四季大地上的斑纹。你看,这些事物之间不是相似,就是相关,或是相对(比如代表“生”的妊娠纹和代表“死”的伤痕,“美丽的文身”和“丑恶的疱疹”)。可见只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这些关联,我们就能将素材很好地联系起来,拓宽思路。生活中不乏素材,缺少的是将这些素材、片段关联起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