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晨
献给生命的斗士—读简平自传《最好的时光》
文|陶晨
简平母子
读完《最好的时光》,就像看完一部惊心动魄的电视剧,引人入胜的不是个性鲜明的人物,更不是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一种对生、死、生命意义种种的跌宕起伏的心境。用“感动”似乎不足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感情,应该用“震撼”更为确切。我要对简平母子—两位生命的斗士表示敬意!
这是一部简平的自传,也是他的家族和妈妈的小传;是他们母子并肩与癌魔斗争的历程,也是有关患病后的事业;是关乎友谊、信仰、公益、大爱和临终关怀,还有很多人避而不谈的生死观。
“其实生死合一,有过生,才有死,没有死,不足以证实生,死系生之所依,死亡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生与死不是一刀两断的关系,死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于生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死亡其实都是诞生。”这是简平在书的最后对读者说出的具有哲理性的生死观,我对此非常认同。由此联想到家里也有老人身患绝症,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摆在亲人面前的、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和心怀执念的,是曾经那么沉重的对话:“如果我真的要走了,请不要让我全身插满管子……”
“人不应该害怕死亡,人所害怕的应该是未曾真正地生活过。”是啊,未知生,焉知死。作者简平用陪伴母亲平静地走向死亡的全部叙说向读者传递着他最真实的感受。“只有通过学习怎么死,才有可能学会怎么活,认识到只有坦然地接受自我的消逝,才有可能获得最真实的自我。”
在一个正念体验的微信群里,简平老师发出的微信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老实说,现在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信息过于庞杂,很难有微信能吸引我的注意,而这条微信的内容我依然记得很清晰:作者陪母亲来到韩国明星张根硕开在日本的一家咖啡馆,作者把母亲兴致勃勃地品尝抹茶奶昔面露微笑的镜头定格下来,随即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出乎意料地引来了大批张根硕的粉丝“鳗鱼”,他们留下了许多祝福。之后,“鳗鱼”们会经常“游”来问候简平母子。母亲去世时,简平发了一条微博,“鳗鱼”们再次围拢,点亮蜡烛为母亲祈祷。简平为了感谢“鳗鱼”们的厚爱,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了一篇题为《游来游去的鳗鱼》的文章,一夜之间,几百万人次的点击量,世界各地的读者和网友纷纷点赞、留言,连张根硕自己也被感动了,将简平的微博和文章发在自己的中文官方微博上,写下祝福。
去年10月,加为微信好友之后,我们有了第一次的交流,简平老师很快就把新书《最好的时光》寄给了我。原来只打算写一个书荐的,令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看完整本书后,简平温暖细腻、时而犀利的文字,带给我灵魂的触动,这驱使我一定要见见这些文字背后的人。
真正见到简平老师,已是今年春节前的事了。因为,简平实在太忙了!每天的日程几乎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对此,我心中颇有疑惑,一个2011年被确诊为胃癌的病人,怎么可以这么忙?写作、会议、拍片、出差、聚会、学习、公益讲座、家事,都是奔波各地、消耗体力的事啊!
在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食堂里,我和简平老师对面而坐。“工作也是一种治疗啊!投入工作能让我暂时忘却疾病,没有比还能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更令人愉悦和兴奋的事了!而且有规律的生活更有益于恢复健康。”我的疑惑得到了这样的回答。确实,我眼前的简平老师风风火火,如果不说,绝对看不出这是一个已过了“5岁”生日的胃癌患者。
这不,去年年底,他还在为自己作为制片人的32集电视剧《大波》搞错首播时间而奔走相告、义愤填膺。这正是他在动完胃癌手术6个月后即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电视剧。在漫天的宫斗剧、伪现实剧的挤压下,简平仍然坚持凭着社会责任感、道德良知从事着电视剧的创作事业。书中对《大波》的剧本创作、融资、拍摄等过程着墨颇多,为了撰写专稿《走进我自己的李颉人》,在接收一大箱《李颉人全集》快递时不慎摔伤了手和腿。就是在这样繁忙的间歇,简平还是坚持着业余写作,修订、出版了多部儿童文学、现实题材的书籍。
“您曾经怕过吗?怎样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害怕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但是害怕对治疗有用吗?恐惧的心对恢复健康有效吗?与其沉浸在恐惧之中而无益于治疗,还不如勇敢地面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理性地面对这一切。”简平和他的妈妈都身患癌症,他们选择的方向是“快乐疗法”,如果只有一段有限的时间,就要过得少些痛苦、多些快乐,于是母子俩一起去了香港、无锡、崇明、北戴河、韩国济州岛、台湾、日本、常州、南通等地旅行。如果不是双双得病,正在事业巅峰期的简平可能抽不出时间和找不到理由陪伴妈妈走过这么长的同游之路,正是把最坏的时间变成了最好的时光,当妈妈离开这个世界后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在简平选择的方向中,还有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的大爱。他写道:“种种的磨难,让我坚信,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一根蜡烛,哪怕照亮不了别人,也可以让自己的心里有些光亮和希望。”
从2012年起,简平老师就开始在大中小学、图书馆、企事业单位、读书组织、病患关爱和康复机构、互联网上举办公益讲座120多场,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同时,以自己的经历向大众传达积极向上的态度,传递爱心和温暖。简平公益讲座的信息一经发布,常常是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座无虚席。除了讲座,简平还资助乡村教师来沪培训,向四川、云南等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捐赠了数千册图书,建立阅览室。同时他也向社区图书室捐赠图书。简平是如此地牵挂着教育事业和弱势群体。2013年时,简平与甘肃省的一位尘肺患者赵文海成了网友,帮助尘肺的病友们发起了慈善义买活动。赵文海去世后,简平至今还在不断地告诉身边朋友去赵文海和他妻子的淘宝店看看,多买一点东西。得知身边有朋友生重病,简平总是第一时间送上慰问和善款。我跟简平老师开玩笑说:“我以后一定会让你经常做点公益的事情。”
简平的母亲是皈依佛教的居士,大妹妹也是居士,他自己也经常去常德路上居士林参加佛理探讨和听课教理等活动。关于信仰,简平写道:“如果一个人烧香拜佛,许愿供养,为的是求菩萨这个那个,这才是迷信。说穿了,菩萨并不会给你什么,甚至保佑不了你,一切还是得靠你自己……所有的果报不是佛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修得的,凡事都应该向自己而求,这才是立足之道。”
这本书,没有序言,没有后记,只有留给读者最好的时光。
欢迎扫描《至爱》杂志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