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的先锋
——专访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

2017-06-08 03:44刁毅刚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社厨房中央

本刊记者|刁毅刚

媒体融合的先锋
——专访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

本刊记者|刁毅刚

1.一座”厨房”的三年

《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伴随党中央从平山县西柏坡一路走来。70年栉风沐雨,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光荣与梦想,70载风雨兼程,宣传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

战歌飘过70年,时至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这家资深党媒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灵活的身段,开创媒体融合与战略转型的新局面,尽显老牌中央媒体的魄力和胸襟。

2014年3月,为了打通了内部业务壁垒,实现先进技术对业务的支撑,人民日报社成立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负责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推动媒体融合的进程向纵深发展。

2015年3月,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结合人民日报全媒体业务的实际,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融合报道流程,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决定在全国两会期间,对这套业务流程进行一次测试,以检验其有效性。

首先亮相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凭借消息的“快”,新闻背景的“全”,独家解读的“深”,推出了一大批导向与创意俱佳的全媒体内容产品,成就两会报道的一场新闻盛宴。“中央厨房”从此成为全国媒体行业关注的新现象、新理念。

此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一系列重大活动和历史时刻的报道中,精彩纷呈,不断推出全网“现象级”产品,花样面出的内容创意不断刷新人们对新媒体的理解。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高度肯定了中央厨房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8月,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设立 “伊敦传媒投资基金”,该基金依托中央厨房平台,规模为5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媒体融合云”正式发布,服务于全行业媒体融合的资本平台和技术平台完成初步布局。

2016年10月,依托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启动的融媒体工作室计划,极大激发采编人员的创新热情,将媒体融合发展引入深水区。

在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人民日报社于12月26日建成了中央厨房,成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领先者。

2017年1月5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中宣部刘奇葆部长要求适应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建设模式得到了高度认可,并被要求向全国推广、复制。

会后,数百家中央、地方和行业主流媒体负责人陆续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参观,在这些老总眼中,这间新奇的“厨房”的背后,除了涌动着耀眼的创新精神,还连接着传统媒体的未来。

2.一朵云和三个平台

在与叶蓁蓁的交谈中,记者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位媒体融合先锋的理想与激情。

2015年初,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拿到第一笔业务。到2016年末,公司在创办不到三年的时候,即实现了年度盈利,并实现三年的总体净盈利。

谈到三年前的这项决策,叶蓁蓁说:成立一家技术公司是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很有远见的重大决策,首先,报社领导允许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打造这样一家媒体技术公司,而且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人民日报社领导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着比较长远的前景规划。

叶蓁蓁说:我们落实社领导的规划,从零开始创业,经过三年积累,目前公司已经达到200多人的规模,这些优秀人才来自各类大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或大型传统媒体,能力非常突出。

“人民日报社杨振武社长一开始就提出要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不仅属于《人民日报》,更应该是全行业的、全国的。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公司的立足点是输出这个技术体系,并逐渐从技术模式输出,转向内容资源的整合,在此过程中,运营平台、技术平台和资本平台要并行联动。”

中央厨房是人民日报社全媒体业务的运营平台,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将主业定位于为各种全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运营、以及将来的经营提供后台支撑服务,按照互联网化的规律,对资本手段的运用已经开始。

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的技术平台是以“中国媒体融合云”作为底层,以中央厨房一系列技术工具作为应用层,融合云加上中央厨房,打通了PaaS、IaaS和SaaS层,可以为媒体融合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

2016年底,在全国记协组织的一场关于“中央厨房”的报告会上,叶蓁蓁表示,希望通过媒体融合云的建设,为整个行业的媒体融合提供技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业务与技术之间的壁垒,让媒体融合的技术难题不再出现。

把各类媒体相关的技术傻瓜化、工具化,“让技术不再神秘”是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的追求。据记者了解,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最初也曾依靠人工制作H5新媒体产品,一次两会报道做下来,马上就着手研发了两个H 5制作工具,这样就可以让采编人员和设计师像做PPT一样做H5。类似的思路,还运用于“视频直播、VR”等技术的应用。

谈到资本市场,叶蓁蓁认为这是解决媒体融合发展持久动力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力量支撑,媒体融合可能会出现动能缺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运营平台、技术平台与资本平台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支撑、互相补台,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经了解,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曾引用《孟子.尽心上》中“万物皆备于我”的一句,鼓励媒体技术公司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向全国媒体同行,依托中央厨房,请各地的融媒“大厨”同台献艺,烹制美不胜收的“融媒盛宴”。

叶蓁蓁介绍,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不仅不把任何技术企业作为竞争对手,而且将它们视为潜在合作伙伴。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建成后,媒体技术公司将发力打造“中国媒体融合云”,所有技术企业都可以将自身优势技术放到云上来,供全国媒体选用;同时,所有媒体探索出来的成功的盈利模式,也可以纳入融合云,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帮助推广给其他媒体同行加盟运营,从而把一个区域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国。“开放、协作、共享、共赢,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也是我们搭建平台的指针。”叶蓁蓁表示。

谈到业界普遍头疼的融合人才队伍问题,叶蓁蓁却表示非常乐观:中央厨房的实践表明,长期从事传统报道的团队,其实拥有无限的新媒体创意能力,只要给予新流程、新机制、新平台,再补上制作能力的短板,传统媒体上同样可以成为新媒体的弄潮儿。

在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团队交流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这里诞生的新媒体产品是由一些“老同志”完成的,他们不少人的年龄,已超过50岁,甚至还有60多岁的退休同志加入进来。

显然,曾经长期从事报纸编辑工作的叶蓁蓁对传统媒体人充满信心,他说:“能否做好新媒体,与年龄无关,与是否有新媒体经历无关,只与一件事情有关:你是否有工作的热情!”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有“南北二李”的外号,指的就是两位在融合大潮中引领潮流的“李老师”:人民日报社经社部主编李丽辉和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这二位李老师都已经不是年青人了,但是,她们在新媒体内容生产方面的热情、能力和成果,令多数年青人都望尘莫及。正是她们的示范,让其他资深传统媒体人,都对自己有了“新媒体自信”。

“关键问题是媒体机构上能否给人才一个平台和机制,提供足够的后台、技术、资金支持和传播渠道支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传统媒体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开发出惊艳的内容产品是顺理成章的事”,叶蓁蓁这样说。

3.展望融合发展趋势

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这座媒体融合发展的高水准平台上,展望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将会是怎样一幅瑰丽景象?

2017年1月5日,中央在人民日报社召开了“中央推进深度融合座谈会”,从会议的名称可以看出,中央对于媒体融合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媒体融合的进程已经开始从初期阶段走向深度融合阶段。

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蓝图上,媒体深度融合刚刚开始,各媒体已经完成了网、端、微等新媒体渠道的建设,内部开始启动一些相应融合策划、融合采集、融合加工和融合分发尝试,部分传统媒体已经建立起相应的机制。

要实现中央提出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标,还是要跨越很多门槛和障碍,如果看得再远点儿,媒体内部的“报、台、网、端、微”的联动,是不是就达到了中央提出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要求,尚且值得探讨。

针对目前全国媒体涌动的建设中央厨房的热潮,叶蓁蓁指出,内容的传播效果,是检验中央厨房的唯一标准。他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成功,首先在于编委会下大决心在业务流程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充分激活采编团队的能力,产出大批内容精品。出精品,才是“中央厨房”的硬道理。“中央厨房”作为媒体融合的标配,是指“总编调度中心”和“采编联动平台”这两个核心机制。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流程创新、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才开发了理念先进的技术平台、建设了功能完善的空间平台,进一步把融合发展推向深入、全面、综合。“业务-技术-空间”,“中央厨房”建设这三大步的顺序不能颠倒。

目前,一些媒体“中央厨房”建设存在四大误区“重项目、轻改革,重硬件、轻机制,重技术、轻效果,重建设、轻运营”。他表示担心,一些媒体盲目建设中央厨房,可能将出现没有内容效果的投资浪费。

叶蓁蓁表示,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规划中设定了两个目标:首先是能不能与用户深度融合;其次,是否能够实现与其它行业的深度融合,而不是止步于媒体单位内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简单融合。

在这个规划中,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对于媒体融合的实现路径,运用了“打通、整合、提升”等关键词来描述。

“打通”指的是打通底层连接,打掉报社内部板块分割结构,其次是指打通媒体行业连接,最后再打通用户连接。

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实践中,对于“打通”的操作步骤是一个重要的战术问题,在一日千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关系到把握产业与市场机遇。对于传统媒体机构而言,最难打通的恰恰是内部资源,如果让融合进程卡在内部的话,会耽误战机。

“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整合并行作业,我们的很多合作单位并不是来自媒体行业,通过这些外部合作逐步打通、整合内部资源,最终目的就是消融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边界,以及消融媒体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边界,在我们看来这才是媒体融合未来的最终前景”,叶蓁蓁说。

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考虑内容去哪里,是否真实有效地抵达更多的用户,这是一个核心问题。长远看来,用户将来会去哪里,是值得所有媒体机构关注的命题。

在叶蓁蓁看来,这是一个用户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的时代,然而大部分媒体从业者还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媒体的用户正在离开新媒体,走向更多的服务端口,新媒体已经不再垄断用户对新闻的注意力。

相对于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新媒体终端,大城市的人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类似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生活类APP,通过这些服务端口能够获得足够多新闻资讯内容,就有可能不看任何新闻客户端和网站。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对于用户而言,获取新闻资讯是一种刚性需求,然而这不意味着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是强连接,恰恰相反,媒体与用户之间常常是一种弱连接。用户下一步将走向强连接的互联网平台,由于强连接的互联网平台也可以向用户提供弱连接的资讯服务,所以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将被这些平台逐步吸引。”

对于媒体机构普遍关注的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叶蓁蓁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必须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媒介作为传递内容的介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媒体机构的价值会越来越体现在内容生产上,能够成批量、成体系、持续不断和保质保量地向各种端口提供优质内容,至于这些内容是在传统媒体呈现、在新媒体端呈现、还是在服务端呈现,我认为不是一个关键问题,内容有效到达用户才是关键问题。”

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总体规划中,全流程贯穿了媒体融合的终极目标,即媒体行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通过借助其他行业的用户集聚能力、产业转化能力和盈利能力,最终实现媒体行业的重造辉煌。

4.结语

70多年前,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写下意味深长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或许,正是缘于对用户的关注、对人民的关爱和关切,才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动媒体融合工作取得佳绩的秘诀,因为他们为之奋斗的这家媒体报头中金光闪闪的“人民”二字,恰好 是他们不变的初心。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社厨房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厨房真热闹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从人民搜索离职自主创业
萌萌兔在哪里
镜头
永远的遗憾——深切怀念不曾谋面的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
妈妈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