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国
这是一组令人感到沉重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巴中有建卡贫困村699个、贫困人口31.83万人(贫困党员2684人),其中贫困人口位居全省第四位,贫困发生率10.5%,排全省第三位。
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市委向全市390万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任务异常艰巨,但是没有退路,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念兹在兹、寝食难安。
在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市委书记冯键指出,“要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以党员精准脱贫工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2016年底,全市建卡贫困村减至484个、贫困人口减至22.86万人。
这是全市各级党组织以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为载体,项目化、路径化、具体化推动党建扶贫的实践成效。
项目化的顶层设计——
整合资金、盘活资源,把“蛋糕”做大
党员不脱贫,削弱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基层党组织不推动脱贫,制约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2015年,省委组织部从省管党费、干部培训经费中给每个建卡贫困村划拨1万元,用于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
能不能用好用活这1万元,是党委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党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的直接检验。
“要充分发挥党内帮扶资金的‘引子作用,整合资金、盘活资源,充分展示党内关怀帮扶的政治效应、示范效应、聚合效应。”市委对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有着清醒判断。
按照每村不少于10万元的标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聚合社会闲散资金、撬动金融扶贫资金、盘活集体沉睡资源、激发群众自主投入,全市共整合各类资金2.43亿元。
市委组织部分组专项调研,明确提出“一年内帮助贫困党员脱贫、两年内形成示范带动能力、三年内建成骨干增收项目”的阶段任务和“着力把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打造成为贫困村脱贫攻坚领航工程、产业规模发展孵化工程、集体经济孕育细胞工程、党员作用发挥先锋工程和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工程”的工作目标。
路径化的工作推动——
甄选主体、创新模式,促项目落地
初夏的早晨,农村的泥土格外芬芳。望着水塘里欢畅的鱼儿,南江县傅家乡杨雀村习洪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
习洪原本在广东一家公司做高管,响应家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他回乡投资240万元,整合资金30万元,流转土地60余亩,建起了杨雀村水产养殖公司,重点发展“稻田养鱼”和甲鱼、乌鱼养殖。
习洪只是巴中回引返乡创业人员的缩影。像他这样被家乡回引领办、创办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的优秀人才全市还有1792名。
推动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既要研究“干什么”,更要研究“谁来干”、“怎么干”。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传龙要求:“必须打破传统农业量小质弱、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窠臼,精准对接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群众意愿、市场前景等因素,走出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全市组织1000余名农业畜牧专家,深入全市669个建卡贫困村开展土壤、水质、山林测试,明确以生态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示范项目729个。其中,芦笋、葡萄等生态种植项目312个,巴山土猪、南江黄羊等特色养殖项目271个,休闲观光农业项目146个。
探索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5+1”模式,经过自主申报、科学比选,确定村“两委”领办155个、专合组织带办211个、龙头企业或产业大户引办176个、党员群众联办144个、“强村+弱村”合办15个、入党积极分子兴办28个,确保729个示范项目对200个乡镇(街道)699个建卡贫困村8683户建卡贫困户全覆盖。
建立县(区)党委主体责任、组织部门牵头责任、联系部门共同责任、乡镇党委推进责任、村党支部直接责任、第一书记第一责任“六位一体”责任体系、“周报进度信息、月度综合研判、季度巡回督查、年度验靶交账”的考核机制和项目实施内容、资金构成、项目进度“四公开”的监督机制,确保示范项目优质高效推进。
据统计,全市集中流转土地(山林)16万余亩,发展淡水养殖基地12个800亩、万头以上巴山土猪养殖场7个、万只以上巴山土鸡养殖场23个、万亩以上芦笋种植基地9个、万亩以上川明参基地4个。
具体化的实践成效——
搭建平台、优化机制,让多方受益
“去年务工收入9700元、参与多种分红收入3200元”,巴州区秧田沟村74岁的留守老人杨汝才翻着家里的账本高兴地说,“以前就觉得老而无用,要把贫穷户的帽子戴到‘土坑里,现在一年就甩脱了。”
老杨过去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爱人长期患病,是个“药罐罐”;儿子媳妇要供孙子读大学,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按照老杨的话说,前些年在县城务工,一年也能挣几万元,日子勉强过得去;现在年龄大没人要了,家里也愈发困难。走在哪里都感觉低人一等,生活过得无滋无味、无尊严。
作为秦巴地區连片扶贫开发核心区的巴中,像老杨这样的人有很多,政府每年拿的钱也不少,但光靠“输血”也不是办法。
“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主体是党员、根本在扶贫、标准在精准、方法在示范。”冯键强调,“要搭建多元主体、多元参与的工作平台,创新参与主体多方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巴州区秧田沟励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其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30万元、整合党内帮扶资金和扶贫资金20万元、群众土地入股和业主投入150万元,建成生态鱼养殖基地80亩,带动24户贫困群众参与。
第一书记王兴全说:“我们分类构建项目收益分配机制,对财政整合资金收益量化为贫困党员优先股、一般村民普通股、村级组织集体股,实行股权分红;对社会整合资金和群众投入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实行占比分红;对党内帮扶资金收益实行定向分红。”
王兴全介绍,去年项目收益24万元,留10万元作为滚动发展资金,剩余的14万元,按非党员贫困户40%、党员贫困户30%、专合组织20%、村集体10%的比例进行了收益分红,贫困党员家庭年人均分红2000元、普通贫困群众家庭年人均分红1200元、业主分了3万元、村集体增收两万元,还带动周边24户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800元。
去年以来,全市215个村9.1万人通过参与示范项目达到“双七有”标准,成功脱贫摘帽。
面对成绩,巴中并不满足。市委书记冯键说,要着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体现到脱贫攻坚成效上来,让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高高飘扬。(作者单位:巴中市委组织部)(责编:陈晖)endprint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