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旅融合,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地商品,打造能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景区,已成为当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最近,记者深入浙江丽水,发现他们在推动农旅融合过程中,解决了“买什么”“在哪买”“玩什么”的问题,其做法极富创意。
这是一个拼实力的时代,也是一个拼“颜值”的时代,农产品亦如此。为了改变人们对传统农产品的刻板印象,丽水人用极富创意的个性化包装,打开了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的大门。
这些年,茶行业越来越火,很多人却被烦琐的茶道冲泡程序挡在门外。“将复杂的茶道简单化,既是众多品茶者的需求,也是我的期望。”松阳县大木山茶园木山堂茶室负责人孟雪芬说,基于这样的认识,她开发出了一款既有品质保证又饮用方便的挂耳茶。“挂耳茶的技术含量一点也不逊于传统泡茶。泡出来的茶水无论从香气、汤色,还是滋味、耐泡度上,都接近同等级的原叶茶。”说起挂耳茶,孟雪芬侃侃而谈。她直言,光是过滤材料的选择就花了不少精力。“为了冲泡时让茶叶与热水充分融合,加速茶汤晕开速度,过滤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成本非常高。”
从选料到包装,孟雪芬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考量:包装盒上印制的是明媚的松阳大木山茶园水彩画以及她自己创作的小诗,仿木质机理的茶叶包装袋既简洁又时尚……做一款有态度、有品格的单品,是像孟雪芬这样年轻一代松阳茶人的追求。
如果说孟雪芬代表的是个体品牌的创新,那么,浙江采真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为丽水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农业+文创+旅游”的可行性方案。
走进“采真里”,展示大厅陈列着绿茶、香菇、蜂蜜、山茶油等30多个品种的“和先生”系列产品,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丽水百年老字号“鱼跃”酱油和醋换上了可爱的卡通小包装,仿佛厨房的油烟味也没那么恼人了;有500多年栽培历史的传统名果云和雪梨,搭配云和的木制产品——木叉、木勺,充分体现了云和“农产品+木制品”的县域特色……“和先生”系列产品“变装”后趣味盎然,在不久前举行的“丽水山耕”农产品旅游地商品包装设计大赛上荣获唯一金奖,“和先生”云和雪梨还入选即将召开的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伴手礼。
游客在丽水市百兴菇业有限公司的菌菇文化体验景区参观。
将土味十足的农产品转变为精美时尚的旅游地商品,关键在于做好农产品与人文传说、生态山水、农耕文化等元素的嫁接与融合,“丽水山耕”品牌的运营商——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就在这方面动足了脑筋。该企业制定了旅游地商品分级、储运、加工、包装等规范和标准,再进行创意化的包装设计,今年,已有237个“丽水山耕”品牌产品完成包装设计工作。
哪里能买到优质特色农产品?也许你的回答是,乡野村陌,田间地头,或者老农的箩筐中。如今,丽水农人开始打破这一传统观念,给出了新的答案:利用自助式的智能售卖模式,凭借便捷、24小时不休、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等优势,开启旅游地商品零售新路径。
在松阳县大木山茶园附近的新天地度假酒店中,在丽水“百兴菇业”菌菇文化体验景区内,在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公司办公楼里……一批被称作“丽水山耕农旅产品智能体验商店”的自动售货机闪亮登场。“我正愁没时间逛商场买农产品,现在看见宾馆大堂里摆着自动售货机,觉得挺好玩的,就用手机支付购买了一些农产品。”来松阳县大木山茶园旅游的吴女士说。
快消时代,和吴女士有着同样消费心理的人不在少数。如何才能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消费体验要求?丽水市百兴菇业有限公司打造的“魔幻真菌王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和经验。
“魔幻真菌王国”是一个集旅游观光、菌菇采摘、亲子活动、产品DIY、菌菇餐饮等为一体的菌菇文化体验景区。作为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生产销售的企业,“百兴菇业”探索出的农旅融合新路径,使企业的创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大提升,如今,旅游高峰期每天吸引游客300人次,今年的经济效益可增加2000万元以上。
缙云麻鸭、庆元香菇、云和木制玩具、龙泉青瓷……这些好吃、好用、好玩的丽水特色产品,如今可以“一站买齐”,能为人们提供这种“一站式”购物体验的正是今年6月开业的“丽水山耕”西站旅游地商品体验中心——“九城山货”,它采用超市自选和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模式,集中了丽水所辖9个县(市、区)的约500种农特产品和手工制品,以方便省内外游客。
有人说,龙泉的农田里种下的是水稻,长出的是“艺术”。最近,记者走进龙泉市小梅镇黄南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站在高处远眺,“龙泉”两字和青瓷、帆船等图案,镶嵌在碧绿的稻田里,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待10月份水稻收割后,这里的千亩农田将种上油菜,来年春天你再来这里,一定会醉倒在金灿灿的油菜花海盛景里!”龙泉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每年3月,这里都要举办乡村漫游节,漫游节以田园风光、农家生活、传统民俗为特色,围绕“春季赏花”推动农旅融合,每年可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餐饮和农产品销售收入达100多万元。
把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这是丽水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举措之一。9月初,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龙泉市兰巨现代农业园休闲中心,只见观星露营平台、汽车露营基地、骑行驿站已经初显雏形。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园区目前已培育了10个农业休闲观光点,带动周边6200多农民增收,园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其他地区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