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惑之
放诸我案头的《连树声文集》是一部别样的著作,没有名家大腕题写的序跋赞语,更没有“腰封”上展示的吸引眼球的推荐语录,简单的就像一本久违的“毛边书”。唯其简单才吸引我这“老眼昏花”的读者。一经翻开书页浏览,便是爱不释手。拜读过后才知道,今年是连树声先生90岁寿辰,他的众多学生们为祝贺敬爱的老师从教66周年而编辑集录的一部“文集”,确切地说,应该是一部“选集”。连树声先生的工作简历很单纯:1951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北京101中学任语文教师,一执教鞭就是20年;1971年调任立新学校(现改为北京实验学校)仍然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站在讲台上又是17个春夏秋冬。直到“人老谢事”的年纪,便欣然退休颐养天年了。实际上,是“退而未休”,“踏遍青山夕照明”;更没“谢事”,“挥毫泼墨舞东风”。
连树声先生的工作经历看起来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一辈子教书育人。可是他的教书生涯却又是丰富多彩惊人的“复杂”,让人感叹!“一箪食,一瓢饮”,先生不改其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自不待言说,著作颇丰卷帙留痕,闲来之笔“玩得也深沉”,让人们无不惊讶翘指“点赞”。一是“术业专攻”,编辑撰写厚重实用的教学著作。诸如《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学生实用成语词典》、《中学语文知识词典》、《青年语文自学丛书》、《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言版》等;还有几十篇结合自家教学实践谈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学术论文,诸如《谈启发式教学》、《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谈语文教学问题》等篇章,在业内博得好评,“一石激起千层浪”,抛砖引玉,引起积极的反响。二是“文苑生辉”,出版了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诸如《中国华表艺术家——连树声专刊》、《中国线装文库——连树声作品集》,还有多部与当代著名书法大家诸如沈鹏、启功、欧阳中石先生等侪辈名家联袂出版的“双人集”,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好评如潮。连树声先生殊荣“国家一级书画师”、“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中华艺术飞天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缘于他有丰厚的著作、尤其是书法作品做基石:“专著”一部、“译著”七部、“书法集”六本、“诗歌”多篇……三是“加冕诸多头衔”,唯有语文“特级教师”最是“平凡中见宝贵”。连树声先生冠有屈指难数的各种“官衔”、“职衔”和荣誉称号——北京海淀区政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艺术协会主席、中国数字艺术馆馆长、宋庄艺术网艺术总监……还有最是令人羡慕的“金笔奖”、“金鹰奖”、“金飞龙奖”、“最佳创作奖”、“国学百科大赛谨奖”、“新视点诗词大赛金奖”……可是,连树声先生在教师节抒怀《平凡中的神圣》中“诗言志”——“多么可爱的学生,多么幸福的教师工作;假如我有来世再生,我还要做教师,因为教师工作是细微中的伟业,是平凡中的神圣!”
《教育如诗》是这部文集的首篇。连树声先生把国学《师说》里“传道授业解惑”的情怀倾注在自己平凡的一生中。“教育是立体的诗,教师是行动的诗人。教师的工作,需要付出一片赤诚的爱,需要献出大量甚至全部的感情,但同时,他的‘收入却不知比‘支出大多少倍。……”因此,连树声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每当我回忆自己三十多年漫长的教育、教学历程的时候,总有那么些动人心弦的场面,那么些明亮的眼睛,那么些亲切的面影浮现在眼前,其中,还有那么些伏案埋头的不眠之夜。”让人欣慰的是连树声先生无怨无悔的奉献得到了回报。这部《文集》的编者,就是他的学生们,在《大德 大爱 大才 大成》的代序中,道出了莘莘学子的真诚实意和感恩之情。“大德处世”——学生把先生视为“中国的脊梁”,“厚德载物”之践行者。“大爱有人”——学生感悟到先生的“心中永远充满着爱”,且是“爱之深,责之切”,“春雨润物细无声”。“大才立身”——学生最看重的是老师乃“文革”后全国第一批十位特级教师之一,也是首善之区历史上首位语文特级教师。连树声先生的多才多艺和等身的著作是教书育人中的思想之结晶,更是莘莘学子学习的榜样。“大成辅国”——连先生前后在101中学带了8届16个班,在立新学校带了18届36个班,合计26届52个班,“弟子两千”,名不虚传。他们多是“普通劳动者”,也不乏“国家之栋梁”,肩负着重担,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冲锋陷阵,平凡而伟大。
书法造诣,字如其人,别具一格,堪称大家。古人云,“窗明几净,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所谓“字如其人”意谓书法艺术直接和书家的精神境界相通。连树声先生一生和汉字结缘,“传道授业解惑”,积累了挥毫泼墨的优势。看似挥毫命简,大笔如椽,实则是下过“笔禿千管,墨磨万锭”苦功夫的。自幼“先临颜真卿,后临柳公权”,中年后坚持效法欧阳询,逐渐形成自家的风格,即“文字形象美,笔墨多韵味”。收入《艺术宝藏——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连树声专刊》的书法作品,足以显现出连先生的书法风格和特色。我手头有一本《中国艺圣——启功、连树声双人集》是两人的书法精品的集萃。还有一本连树声与张树森伉俪书画“二人合集”,书画比肩,相得益彰,透露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和“相濡以沫”的执手之情,更是难得的“镇宅之宝”。
“诗言志,歌咏言”。连树声先生因是“教书匠人”,必然是“新诗旧诗我都爱”。先生创作的新诗,诸如为《中华民族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红旗颂》,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奋斗,到“改革开放”拨正了前进方向,习风吹拂“迎接中国梦的曙光”。激情四射,正气凝魂,暮鼓晨钟,大地回响。那篇教师节的内心独白赞美《平凡中的神圣》新诗章,荡气回肠,爆发出鼓舞人向上的“正能量”。最值得关注的是《文集》中辑录的旧体诗,多是律詩,偶有绝句,我吟唱多首后惊奇地发现,每首都遵循旧体诗辞格律。诗如其人,意涵风格和个性的完美统一,连先生作诗墨守成规,隐喻“传道”学生做事要严格遵守规矩。自古以来,名家多借喻“梅兰竹菊”以抒情言志,连树声先生的一首五言古风,把“梅兰竹菊”种植在一个“花园”中,令我印记在心中——“梅傲霜雪红,春兰品味清,翠竹节干劲,秋菊笑西风”。还有一首“学书自叙”的七言绝句,“幼时随父习描红,少壮帖临勤用功。花甲犹求三味悟,耄耋仍似攀高峰”。可见学习书法,“少壮功夫老始成”,毕生努力亦学生。体现了先生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学习和做学问的态度。还有一首是为夫人张树森先生题画“赠友人”的七言绝句——“身居闹市可参禅,心在青山绿水间,看破红尘千万事,松年鹤寿半神仙”。诗无达诂,拜读这首诗则要自己去心领神会就是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连树声先生的“教育诗篇”充满激情。我感谢莘莘学子的惓惓之心,按照他们对老师的理解认知,在连树声先生卷帙浩繁的作品中撷取精华,编辑成册,且读且思索,踏上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连先生在《文集》的“短章碎句”中,亦有把玩“奇石”的美文,寄托无限的哲理深情。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我作为连树声先生不曾谋面的“老粉条”,不揣浅陋,“码字”一偈,权作此篇读后感的结语罢——
玩石偏爱雨花石,韵致美图皆有诗。
慧眼识材种远志,耕耘书苑阗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