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控制专业群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探索

2017-06-07 07:42高晓霞张勇忠
科技与创新 2017年8期
关键词:柔性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高晓霞+张勇忠

摘 要: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职业人才新的要求,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与研究,提出基于自动控制专业群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能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专业和人才发展的新要求,完善专业群建设。详细分析了专业群的岗位,阐述了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优势。

关键词: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群;岗位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8.153

1 背景分析

随着工業4.0的到来,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正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目前,汽车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逐步提高,并且学生个体的兴趣和能力有所差异,将传统的较为僵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造为基于职业岗位培训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成为必要。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本文就是要研究出一条生产不同职业人才的生产线,公共课平台就相当于基本生产线,在这个平台上搭建的不同专业就相当于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的不同汽车。因此,研究出这样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及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中国制造2025”专业建设创新重点领域之一就是“智能制造”,它涵盖了智能装备、数控系统与控制技术、工业信息术、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管理。自动控制专业群的4个专业的核心技术基本与智能制造重合。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制造行业培养现代电气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根据制造业生产对相关的电气工程技术岗位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柔性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2.1 专业群岗位分析与共性确定

自动控制专业群包括4个专业,分别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专业群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主要面向吉林省的汽车制造业企业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等,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掌握自动控制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柔性系统调试与维护,数控机床维修维护、智能仪表和电子产品的生产与测试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2.2 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

自动控制专业群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科学、准确、实事求是地进行人才培养定位。新技术革命为自动控制专业群带来了新型领域,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或操作的产品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要求精度、动力和快速性外,更加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比如自动生产线、机械手、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为一体。这必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技术人员。结合汽车制造业人才需求及“中国制造2025”大市场的发展,自动控制专业群分为4个专业,8个个性化培养方向。这8个方向包括数字化应用、电液控制、机电维修、机器人集成、自动线调试维修、电子产品开发和自动焊接等。

2.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校企融合,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共育”的“三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知名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设计出柔性化培养模式,也就是“1.5+0.5+1”培养模式。在“1.5+0.5+1”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探索多学期,不同阶段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并引入企业标准对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量化考核。这种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可简称为“1.5+0.5+1”模式。其中,“1.5”在校内实施完成公共平台课,“0.5”在校内实施专业方向课,“1”是校企合作,可在企业实施。

2.4 平台课设置及标准开发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方法是通过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对工作领域进行序化和类化,转换为相应的学习领域。由于自动控制专业群面向的目标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技能要求带有相当多的共性,因此自动控制群各专业必然存在交叉的学习领域。自动控制专业群主要的平台课有《电工基础》《机械制图》《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智能检测技术》《PLC与电机控制技术》等。又根据各个方向的特点,将每一门平台课分为A级和B级2种不同级别的课程。这样既符合平台课统一标准的要求,又具有柔性化的特点。

2.5 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精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柔性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条件。按照专业技能的性质、特征分类组织教学团队。团队结构适应于“校企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自动控制专业(群)教学团队由4个专业组、8个教学组构成。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统一、课程的

统一、教学标准的统一、教学资源的统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

2.6 基于项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平台课和专业课都要以基于项目的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开发,这样使变化相对较小的平台课也具有了一定的柔度,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会琴,刘庆瑞,陈志军,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0).

[2]自动化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职教研究,2013(4).

[3]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柔性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浅谈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柔性化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柔性化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