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乾坤朗,纪律严明民心顺。转作风一直是党员干部离不开的话题,也是广大群众关切的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直机关工委紧紧抓住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这一牛鼻子不放松,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在省直机关先后组织开展“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优作风、强服务、促规范”和“深改革、强规范、提能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推动机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既廉政又勤政,省直机关作风建设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据2016年万人评议调查数据显示,各类群体对省直机关作风建设的总体满意率为92.2%。针对省人大代表提出改进和提高机关部门服务效能的建议,省直机关工委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持牵头抓总,以三个专项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2013年,省直机关工委牵头开展“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作为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六项专项行动之一,工委先后三次召开1400多名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和推进会,严格规范机关干部按时用餐和上下班工作纪律,重拳整治“酒局”“牌局”等突出问题。2014年,又在省直机关部署开展了“优作风、强服务、促规范”主题建设活动,着重对省直机关窗口服务单位的办事质量和效率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治理“事仍然难办”等庸懒散拖不良习气问题。2015年,再次将作风建设工作进行拓展和延伸,在省市县三级机关党组织联动开展“深改革、强规范、提能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努力在深化改革中健全体制、在推进法治中强化规范、在勤勉务实中提升能效。通过三项活动,从“细节”入手规范公务行为,从“小事”着眼树立干部形象,对党员干部日常行为划出“红线”、规定“底线”,要求党员干部自查自纠、自觉遵守,不触“红线”、不越“底线”。
坚持制度治党,以法治思维长效巩固作风建设的成果。为持之以恒地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的长效落实,省直机关工委加快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从制度上不断巩固作风建设的已有成果。一是完善聯系群众工作制度,以“深入企业、服务企业”集中行动和“服务型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重点指导基层抓好“办事服务效率不高”“为官不为”等问题整改。二是建立“两张责任清单一个问责”制度,抓好省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结合机关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基本行为规范(试行)》《省直部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以及《省直机关党员及基层党组织问责办法(试行)》,从制度上强力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三是完善民主评议制度。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民主评议工作从2002年正式启动,每两年评议一次,“一年抓评议、一年抓整改”。根据省领导有关作风评议要增加频次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改为每年评议一次,每次突出1—2个主题。2016年突出“为官不为”专题,对81个省直机关单位进行评议。评议活动中累计征求到意见建议经梳理后达903条,全部原汁原味反馈各有关单位,督促整改落实。
坚持严格督查,以铁的纪律手段保持监督的高压态势。2013年,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省直机关正风肃纪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省直机关党风政风监督员、机关作风建设党外监督员这三支队伍的重要作用,紧盯重要节点严查“节日病”,紧盯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严查作风问题,紧盯重点场所严查“会所中的歪风”,紧盯窗口单位严查办事“消极懈怠”,不断加强明查暗访的频率和力度,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防止违规违纪问题以隐蔽化的方式反弹回潮,对依然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在浙江卫视、《浙江日报》上公开曝光,始终保持狠刹“四风”、整肃“两局”的高压态势。2016年制发《关于重申作风建设有关纪律规定坚决制止赠送收受土特产品等行为的通知》,对少数省直单位党员干部赠送收受土特产品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的现象及时进行规范。同时组织召开省直机关单位正风肃纪工作座谈会,研究解决当前公车改革和不作为、慢作为、庸政懒政的新情况、新问题。3年来,累计在省直机关共开展明查暗访464次,检查单位1398家,发现问题141起,党政纪处分1人,组织处理12人,“一案双查”追究“两个责任”5人,下发通报11期,其中问题曝光5件(涉及7人),《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媒体跟踪报道70次,震慑力度大、社会反响好,机关党员干部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工作作风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