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莹+张富波
山色青回景致,和风初卷时光。褪去冬装的冀南大地,新芽吐嫩,万物复苏。可是,昏睡了一冬天的郑贵章还是没有醒。
自2016年11月16日因脑出血入院至今,两次开颅手术,多次专家会诊,妻儿老小的深情呼唤,社会各界的殷殷关切,没能把这位河北省广平县扶贫办主任从深度昏迷中唤醒。他的爱人赵文华呢喃着说:“贵章太累了,非想着一次睡个够不可!”
民贵有章,但愿苍生俱饱暖
在郑贵章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书法作品,一幅上书“民贵有章”,一幅上书“贵有章法”。两幅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郑贵章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和对扶贫工作的领悟。
广平县地处河北省邯郸市东部,1994年至2010年是国定贫困县,2011年后是省定贫困县,全县30万人有70%生活在农村,扶贫任务艰巨而繁重。闻鼙鼓而思良将,2009年10月,郑贵章出任县扶贫办主任。郑贵章出身农家,自幼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乡亲们对贫穷的无奈和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感同身受,所以,对这个岗位他格外用心。上任后第一次到省里开会,广平位列全省扶贫系统行风评议倒数第一,给了这名意气风发的扶贫新兵当头一棒。郑贵章铁青着脸,匆匆赶回了单位,他当众立下誓言,苦干几年,翻身摘帽!自此以后,郑贵章就把全部身心扑在了贫困群众身上,扎根在了扶贫第一线。
東张孟乡牛庄村,2015年底贫困人口114户365人,贫困发生率22.04%;2016年底贫困人口17户30人,贫困发生率1.81%。村支部书记牛孟霞介绍说,这个村的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原因就在于郑贵章引导大家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牛孟霞回忆道:“当时郑主任召集村里人开会,商量种大棚的事,大家没有底气都不吭声。郑主任就带我们到山东莘县、朝城参观。回来路上他问我,老牛,你看这个蔬菜大棚咋样?能不能搞?我说我听你的。郑主任就像这样使劲一挥手说,不搞项目,村里啥时候能富起来?你要是听我的,就得搞起来!”牛孟霞边说边比划着手势,好像这些事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买什么种子,用什么篷布,怎么办五户联保,村里有啥事都找郑主任。有一次,蔬菜大棚征地时两家闹纠纷,村里调解不了,就去找郑主任,郑主任二话没说就到地里丈量去了。那天是正月十六,我们这讲究吃包子。郑主任说,过年呢你们还闹,赶紧量完回家吃包子去。这么实地一量,两家谁也没意见了。”
像牛庄村一样,全县四镇三乡37个贫困村,都留下了郑贵章矢志扶贫、笃力前行的身影。胜营镇马宋固村60多个蔬菜大棚刚建起便遭遇大雪,为了防止积雪压塌大棚,郑贵章踏着齐膝深的积雪艰难步行3里路赶到村里,与村民一起清雪。2013年,马宋固村人均收入近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
十里铺乡南小留村村民郭强彬经营草莓大棚,2014年冬天马上就要上冻了,购买大棚棉帘的钱还没有着落,急得直跳脚。郑贵章看在眼里,当即让妻子取了自家5万元存款来救急。如今,郭强彬流转土地160亩,建起草莓大棚20个,每个大棚每年净赚8万元。
南阳堡镇后大寨村65岁老人高奉彬,靠种植大棚葡萄成了村里的“冒富大叔”。高奉彬说,他上这个大棚,全靠郑贵章给他出点子、搞培训。2014年大棚被一场大火烧个精光,又是郑贵章给他拉来了贷款。如今,高奉彬经营着4个葡萄大棚,年收入达20多万元。高奉彬含着热泪对我们说:“我去医院看郑主任时,我还跟他说,我在村里搞了一个合作社,叫扶勤合作社,因为郑主任说过,扶贫不扶懒。合作社现有37户贫困户,我要带动他们都富起来。也不知道郑主任听见了没有?”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在郑贵章的引导下,广平全县设施农业从零零散散几十亩发展到2.9万亩,亩均增收8000元;农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4338元,增长到2016年的1070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2%,9万余名群众摘掉了穷帽子。
副县长吕恩成主管扶贫工作,想起一件小事他无限感慨,“有一次,我正跟郑贵章谈工作,一个贫困户打电话找他咨询补助的事,郑贵章撂下我就去处理贫困户的事了。当时我脸上还有点挂不住,后来跟郑贵章接触多了,我也就理解了,他把老百姓的事、贫困户的事当成天大的事,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贵有章法,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真情助贫的同时,郑贵章更注重从机制体制、方式方法、发动合力上想方法找路子,既用心又动脑。
在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过程中,郑贵章发现,基层扶贫力量严重不足,扶贫队伍缺乏稳定性。在他的建议下,广平在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这一做法比河北其他县(区)提前了一年,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稿宣传。
在鼓励农民开展特色种植时,郑贵章发现,大多数贫困户不敢贸然尝试,消极观望情绪比较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郑贵章积极推行合同联结、合作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的“四个联结”扶贫模式,使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广平全县已累计培育省、市级扶贫龙头企业12家,辐射带动全县3.2万余人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可以通过合作社入股分股金、种植企业打工挣薪金、流转土地拿租金,成为名副其实的“三金”农民。用扶贫办工作人员周俊杰的话说,“四个联结”是广平县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的一大法宝。
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牵总部门,郑贵章既要与上级领导和各个部门做好沟通对接,又要下到每一个贫困村去亲力亲为;既要参与顶层设计当好参谋,又要一件一件抓落实当好工兵……工作起来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在郑贵章办公桌的醒目处,放着一个半旧的文件夹,里面是他的工作周志,一张张4A纸,将一周要办的事情一一列出,办结后就勾掉,没办结的标注清楚原因。一页一页翻过,每一张都写得密密麻麻的,最后一页上写着:本周安排(11.14-11.18) 1.最美帮扶人材料报市扶贫办;2.整合涉农资金情况报市扶贫办;3.2013-2016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报市办;4.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指导贫困退出工作;5.……前四项已经完成被勾掉,序号最终定格在了5。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2014年广平县连续两年在全省扶贫开发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2015年,在全省扶贫开发考核中位居同类县第一。三个全省第一的奖杯熠熠生辉,映射着郑贵章永不停歇的扶贫足迹和奋斗历程。
“凡是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任务,郑贵章不讲任何条件,不谈任何困难,坚持冲锋在前,说干就干。在他的带领下,县扶贫开发工作一改被动局面,从落后县成了先进县。”谈起郑贵章,广平县委书记董鸣镝满是溢美之词,他深情地说,“他是一个对事业兢兢业业、对扶贫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的人,郑贵章同志的扶贫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说到动情处,董鸣镝身体微微前倾,凝视着记者,眼眶里闪着点点亮光。
立身持正,斯人千古不磨心
在扶贫办工作人员路换美眼中,郑贵章是个爱下去“转”的领导,“他爱下村,一有空就往村里跑。但他有个规矩:过了11点就不下村了,下村的话中午11点半必须回县里,他经常对我们说,不要给村里添麻烦。”
路換美的话在一位农民企业家口中得到验证。邯郸市富硒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广平县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很多贫困户签订了富硒小麦收购合同,是广平县“四个联结”扶贫模式的典型代表,郑贵章这些年没少跟这家企业打交道。谈起郑贵章,公司董事长张东明打开了话匣子:“贵章来的次数不少,但有个毛病,从来不在我这儿吃饭。有一次我俩在公司商量种子采购的事,合计到半夜12点多了,愣是不吃饭就走了!后来我实在磨得他没办法了,扭扭捏捏答应来我这儿吃顿饭,结果,自己在路上买了只烧鸡买了点凉菜带来了。我说我这么多粮食还管不了你饭啦,他说他从不在村里吃饭,不能破了这个例。”
郑贵章不愿给村里添麻烦,但涉及到帮助贫困户时,他又愿意“麻烦”别人。张东明说,每年签合同时,郑贵章总是翻着合同一页一页地提醒他,哪几个人是贫困户,让他在收购小麦时特别关注一下。每到收购小麦时,郑贵章还会特意给他打电话,请他找车去帮那些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拉麦子。
对贫困户全身心投入的郑贵章,对亲朋好友却有些“不近人情”。郑贵章的哥哥搞了个建筑施工队,原指望郑贵章能给关照关照,却被他一口回绝:“扶贫项目要公开招标,谁也不能走后门,这个口子,我不能开。”郑贵章有一个老朋友,孩子上学想申请雨露计划,因为不符合规定被郑贵章拒绝了,郑贵章说:“雨露计划只能安排贫困户,这个口子,我不能开。我个人可以资助你3000块。”郑贵章老家亲戚想在村里打口井,找到郑贵章请他给拨点扶贫资金,郑贵章义正严辞地说:“咱村不是贫困村,不能申请扶贫资金,这个口子,我不能开。”多年来,他上下班都是步行,从不用公车。他的妻子直到退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加油工。
学医出身的郑贵章深谙健康之道,身体一直挺好。但近几年,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严重透支了健康。2016年11月16日,他陪同市督导组到贫困村检查时,感觉有点头疼,同事们建议他回去休息一会,郑贵章不愿意耽误工作一口回绝了。当天下午,郑贵章头痛加剧,随即就被送到医院急救,至今没有醒来。
“你老说,忙过这阵就好了,忙过这阵就好了,好不容易要脱贫了,你却躺下了。”郑贵章的妻子赵文华一边给他翻身一边数落着他,“你倒是说句话呀,我知道你累,可是睡了这么长时间,也该醒了吧!”赵文华对笔者说,郑贵章能听见能感知到,有时候用长出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就是醒不过来,自己只能在他耳边唠叨,不停地呼唤他。一开始没啥反应,后来家人注意到只要一提扶贫,郑贵章反应就挺大,家人就开始有意识地给他念叨扶贫上的事,后来干脆抱来一摞扶贫快报,每天念给他听。
“当他躺到病床上的时候,我反而有时间去真正认识他了……”郑贵章的大儿子郑俊杰说。在儿子眼里,父亲是陌生的:他回家根本没有准点,孙子上幼儿园他没有接送过一次,母亲生病住院,他连一顿饭都没去送过。“我们很少坐一起唠唠家常,有一次,家里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演一个穷苦农户,他说,这个不叫穷,无非是环境艰苦一点,没有劳动力才是真的穷,没有出路没有盼头才是真的苦。他在家都是琢磨扶贫的事,看电视也能想到扶贫,这会儿躺在病床上,肯定爱听我们念扶贫快报吧!”
“郑主任是一个英雄。”记者如是说,病床上的郑贵章又长出了一口气。“他又不爱听了,什么英雄,我们就是平凡人。”妻子说,“可以说,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儿子补充道。病人平静了下来,四下俱静,只有仪器在忠实地传递着病人的脑电波和不屈的心跳声。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去年,我们含泪送别了李保国教授,我们还深入学习了李双星同志的先进事迹,今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了病床上的郑贵章同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仿佛看到,李保国教授的精神、李双星同志的精神,在河北广袤的平原上生根发芽,在雄伟的太行山脉绵延不息。当前,河北人民正在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抗击贫困的宏伟战役,我们需要李保国精神、需要李双星精神、需要郑贵章精神,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充满活力的郑贵章同志。我们呼唤他,快点醒来!
(作者韩雪莹单位系河北省扶贫办、张富波单位系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