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近日,重庆市巫溪县大河乡紫花村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十分灿烂,蜜蜂飞舞,游客拍照,好一派春日盛景,别一番乡村生机。
“种油菜花不光好看,还来钱呢!去年收成好哦,一亩地可以收300多斤菜籽。”紫花村2016年的脱贫户郭正翠高兴地说。她家去年试种油菜3.5亩,共收获了1100斤菜籽,榨菜籽油400斤,收入4000元,此外,她还领取了种植油菜的补助金1050元。
2015年7月,巫溪县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李春燕率队驻村,短短一年半时间里,紫花村便从大河乡原来的后进村变成了全县脱贫攻坚示范村,也给郭正翠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入村伊始 先修致富路
刚入村,李春燕便遇到了一大难。
2015年前,紫花村的4条社级路还是泥巴路,无法通行大车,一些村干部也因此心灰意冷,无心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15年3月,紫花村被该县确定为后进村。出行难,一直是紫花村无法发展产业的主要原因。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修路!”工作队队员胡绍凯说。
结合村民的实际需求,工作队指导村干部编制了整村扶贫项目规划和分户扶贫规划,并积极分工协调县上各部门,为紫花村争取到了项目资金。
许多村民都清楚记得,修路计划公布那天,全村沸腾了,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散了的人心一下子凝聚起来:龚正元、颜怀亮、王福林等村民自愿出工修建道路;向正林、方玉堂等村民则主动给施工队供饭……村干部更是承担起光荣的使命,每天轮流巡查工地,严格监督工程质量,他们的威信也得到了提升。
如今,紫花村的4条社级路已全部硬化,并新建了到村、到社、到户的通达通畅路21.4公里。当大货车进村时,紫花村村民似乎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就在眼前。
建章立制 激发内生力
紫花村属后进村党组织,村级班子不够团结,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公共服务条件落后,这是李春燕驻村之初了解到的四大难。李春燕“五指弹钢琴”,一边修路,一边谋划班子整顿的问题。借着修路中干群关系的贴近、干部威信的提升,她又进一步通过谈心交心、行动引导、党课教育、愿景凝聚等多种方式,统一村干部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真诚地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一位位村干部被她这位外来人的斗志、热情所感动,开始主动出谋划策、联系项目。与此同时,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绍学,副主席朱文明,驻村工作队队员胡绍恺、李方保同志,也多次语重心长地与村干部交心谈心,激励他们有为才有位,引导他们尽快摆脱从前软弱涣散的工作局面。在驻村工作队的影响下,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作中不再计较是否节假日,经济上吃些小亏也愿意了,做群众工作有耐心了。紫花村,重新有了领头雁。
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群众的思想工作也是一个大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而穷惯了、等惯了,往往是贫困村群众的通病。如何激发紫花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不让紫花村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李春燕认真破解着这个难题。
“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李春燕认为,干部的想法要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必须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如何做通?李春燕向记者介绍了她的办法:“四议三公开”,即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有了想法,要先在村干部会议上提议后,再经村社干部(扩大)会议商议,然后由四个社的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最后再由村支委会议形成决议和实施方案,并要将实施方案、实施决议、实施结果进行公开。“做村级工作,必须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有了群众基础,工作才能开展起来。我常常和他们说,干部开展工作,就像村民家里办喜事,干部只是管家,是为村民服务的。真正享受好处的是村民。”李春燕对记者说,“如果有一半的群众反对,再好的项目也不能硬性推进。让群众心里添堵的事,党员千万不能做。”
这一公开、透明的议事决策工作制度,就像一阵清风吹入了沉闷的紫花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复苏了,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性起来了。
选定产业 谋划小康途
紫花村有217户988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5户208人,常住户168户668人。主要产业是种植传统农作物、养殖山羊。
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是农村增进活力的物质基础。如何发展产业,面对记者的采访,李春燕说,产业的谋划要以群众的获得感为出发点,因地制宜。这就需要调研村情,摸清穷根,尤其是摸清当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紫花村有种植油菜的传统,但村民们习惯了“ 朝天一把籽,管种不管收”的种植方式,平均亩产还不到100斤。此外,脱毒马铃薯也是国家倡导的产业,而紫花村又有种植传统。驻村工作队认为,要把这两个产业做大做强。
为此,驻村工作队邀请有产业扶持项目的县农委、扶贫办、商务局、工商局等部门到村实地规划。面对土地贫瘠,建卡贫困户经济承载能力弱的现实,他们确定了这样的规划:全村所有农户种植油菜、脱毒马铃薯这两项骨干产业,以此为基础,引导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发展小果园等种养殖业和电商、农家乐。在长短结合上,农户短期增收以见效快的优质油菜和脱毒马铃薯为主,长期产业则有青脆李、车厘子、养殖山羊、发展电商、农家乐等。
发展产业,离不开科技支持。而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科技支撑。为提升群众素质,李春燕多次请来油菜、果树、畜牧等专家来村开展技术培训。2015年12月13日,巫溪县总工会邀请了恒易职业培训学校农艺师到紫花村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对贫困户和种养殖大户进行毛猪、山羊养殖技术、疫情预防以及李子种植等技能培训,并在田間地头指导李子树修枝整形、病虫防治等冬管技术。第二年一开春,各项产业顺风顺水地开展起来。
为丰富村民的致富技能,李春燕还安排一些村民参加了烹饪、家电修理、挖掘机驾驶、家政、养老护理培训,已经有一些参训村民实现就业。
通过培训,本就有致富想法的农户,掌握了技术难点,开阔了眼界,产业致富的信心增强了,对驻村工作队更加信任了。
政策激励 产业成链条
为让种植零散、产量低下的油菜产业尽快发展起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在“四议三公开”后,制定了“以奖代扶”发展优质油菜的政策。他们首先找到县农委,将紫花村争取为县农委支持建设的山地油菜高创示范基地村,由县农委免费提供改良种子、化肥、农药并聘请农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村里还为按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的村民提供每亩300元的补助,这样,村民种油菜自己不需要花一分钱。
这一激励政策的实施,使紫花村的油菜种植发展到530亩,平均亩产油菜籽300斤以上,榨得菜籽油100多斤左右,亩收入1000余元,是过去的3倍以上。“当年油菜、马铃薯亩产均增收200斤以上,且销售良好。”李春燕说。仅油菜种植一项,该村2016年就增收约40万元。
油菜花期长、花朵密集,金灿灿的油菜花引来了壮观的蜂群,由此带动了6户养蜂大户,共计养蜂约200箱,年产蜂蜜约1600斤,年产值达16万元。在油菜花开之时,周边游客寻花旅游,由此又带动该村发展起3家农家乐。在这三家农家乐中,有一家即参加过李春燕组织的厨师培训。现在,小小的紫花村,微企总数达到了10个,其中4个由建卡贫困户开办。2016年,村民通过发展产业和务工,户均增收1万余元。现在,农村电商正在紫花村开展起来,靓起来的紫花村,如同一个自信起来的小姑娘,开始好奇地打探外界,村里的农产品正在通过网络走向城市。
村民洪攀发说:“去年,油菜、洋芋家家丰收,没有哪家没挣到钱。村里不少后生们还学到技能挣到了更多的钱,大伙的日子,好过多了。”
但为村民奔小康,不辞辛苦不畏难。近两年来,为尽快启动这些扶贫项目,李春燕像一只勤劳的燕子,怀着一份殷殷之情、眷眷之心,无数次跑乡里、去县里,很多职能部门都留下了她急切而踏实的足迹,真诚而热情的话语。当一个个项目见到效益时,她疲倦的脸上总会露出由衷的微笑。而村民们不知道的是,期间,她还承担着对因肺癌去世的嫂子的承诺:和自己的母亲一起,把两个侄女带大成人。另外,驻村期间,她自己的儿子也正上高一,原单位的一摊工作更是离不开她。“我常常累到只要一坐下就想睡,实在是太疲倦了。”五月初的早晨,电话那头的李春燕边匆匆地吃两口早饭,边对记者说。谈到对小侄女的愧疚时,电话中,她的声音突然哽咽起来。
汗水挥洒中,荣誉接踵而来。2016年3月,李春燕被巫溪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2015年度优秀第一书记,她带队的驻村工作队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2016年10月,紫花村驻村工作队被市人社局、市扶贫办评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年度先进集体;2017年2月,她再度被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巫溪县2016年度优秀第一书记。
2016年,紫花村整村脱贫。2017年3月,李春燕驻村结束,然而,她留下的事业仍如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样在生长,她树立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仍在紫花村群众的口碑中流傳……
紫花村,春燕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