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一斑而见全豹

2017-06-07 21:05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雄关养母榕树

当代作家莫怀戚散文《散步》,写的是全家三辈四口人(母亲、“我”、妻子、儿子)有一次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这样一件小事,卻表现了一个温馨而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小中见大”。所谓“小中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重大的或深刻的主题。“小中见大”是记叙文、散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果运用得当,往往能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艺术效果。那么,写作时如何做到“小中见大”呢?

一、着眼于“大”,掘意要深刻

日常生活中,有些凡人小事看似平淡无奇,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留心观察这些生活素材,并深入思考,就能够从中挖掘出蕴含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作者由石缝间的无名野草、山花、松柏为了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伤痕累累,艰难顽强地生长打拼而感悟到生命的尊贵,不可抑制,赞扬了顽强拼搏,战胜自己的崇高而伟大的精神;杏林子《生命 生命》,作者由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件小事,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峻青的《雄关赋》,只写了登临山海关这件小事,但作者从眼前实实在在的山海关,联想到心中的雄关——信念,开掘出“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伟大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坚固、最强大的雄关”这一深刻的主题。

二、大中取“小”,选材要典型

“小中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作文时,我们要精心选材,要选择那些典型的、能打动人心的琐事去表现深刻的主题。例如林莉《小巷深处》,文中人物是一位养母和弃婴,养母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养母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个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她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捎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这些琐细的事,表现了养母博大深沉的圣洁无私的爱。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写的是菜园种菜这件小事,但表现了延安军民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落笔要“小”,细节见精神

写作犹如摄像,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细微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作文时,我们要注重细节描写。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这样才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王润滋的《卖蟹》中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着重要作用,如写“过滤嘴”两次把半截烟卷丢掉;多次写他不顾自己“胖”,做出许多胖人难以完成的动作;几次写他的眼神和笑容,写他抓住小姑娘的筐等等。结尾处的细节描写尤其巧妙,写他手被蟹螯扎疼后,竟忙不迭地去拾小姑娘特意“赠送”给他的礼品:十六只螯,还有34条蟹腿儿……这些细节描写活脱脱地刻画了“过滤嘴”爱占便宜、贪图小利的丑恶灵魂。

四、由“小”而“大”,联想要巧妙

联想,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构思方式。作文时,我们要善于展开丰富的联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的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作者由海外住所边的两棵榕树引发联想,想到了故乡的榕树,由故乡的榕树又联想起和故乡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抒发了海外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再如巴金的散文《灯》,作者由眼前的灯光联想到自己过去在“迷阵”中看见的“豆大的灯光”,联想到“孤寂的海上的灯塔”,联想到“希洛点燃的火炬”,最后联想到鼓舞人坚强地活下去的“微光”。这些“灯”有一个共同点——给人希望、勇气和温暖。作者用联想组织材料,小中见大,表达了人类向往光明、坚定信念、正义必胜的愿望,抒发了生命需要精神支柱的感想。

猜你喜欢
雄关养母榕树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晨光下的独舞
登剑门关
榕树
雄关漫道真如铁
雄关依旧 残阳几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
重情养女,孝义独扛一个家
感动的泪水
榕树军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