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 裴佩
突出军民融合主题,领命前行不断探索创新,一项项可复制推广的“绵阳经验”应运而生。
2016年11月21日,伴随首批238户通过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上网公示,由绵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的《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浮出水面。
这份诞生于2015年年底、土生土长的“绵阳标准”,为军民融合企业界定范围、厘清身份、摆正名分提供了依据。
这是四川被中央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绵阳肩负起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任务”之后的大胆创新,是调动各方要素构建服务军民深度融合系统性平台的成果之一。
位于西南腹地的老军工基地绵阳,从承担我国唯一“国家科技城”建设使命的那一刻起,17年来一直坚定不移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全面提升国防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新驱动发展特色示范区和西部经济发展新兴增长极的新路。
政策红利激发创新激情
“我们研发的电子签章产品获得了国家商用密码产品许可证。”四川思安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晓芳说,“现在被认证为军民融合企业,在闯军品市场时更有底气和信心了。”
除了四川思安特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份军民融合企业名单中,有长虹、九洲这样的老牌国有军工企业,也有利尔化学、科莱电梯这种“军转民”后起之秀,还有龙兴科技等一大批目前产值不大,但发展潜力不可小觑的“民参军”企业。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把军民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里的“融”,不光是产业上的军转民、民参军,更是规划、战略及发展理念的融合。如今,“军民融合”的内涵更加丰富,“入围”的企业也更多,这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可以借此“国家战略”步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在绵阳欲从政策、资金、生产要素等诸多方面对军民融合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培育之时,遇到了一个共性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军民融合企业,目前国家和省上均无相关标准。
为此,绵阳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广泛听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工企业相关专家的意见。在省国防科工办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绵阳科技城率先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为军民融合企业来一张规范的“标准照”。经过反复论证、修改,2015年12月底,《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
此外,绵阳获准执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和参照执行中关村政策,此举意味着国家释放了激励创新的信号。记者了解到,如今省政府赋予了绵阳科技城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出台了支持科技城加快建设的10条政策措施。绵阳市也加快制定了30余个配套文件,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政策体系,军民融合释放的政策红利正在不断激发更多的创新激情。
模式创新激活企业潜能
《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办法》),是一份融进了绵阳市多年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在全国推广复制的行业标准。
翻看《办法》不难发现,其为军民融合企业拟定了十条认定标准。市国防科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十条标准是根据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及形成的方式和方法来制定的。其中,10项条件中有4项的认定范围是“军转民”,有4项的认定范围是“民参军”,有1项是符合国家军民融合推广目录的企业,有1项是从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交易和转化的企业。
这也就是说,除了军转民、民参军两类比较容易鉴定的企业外,标准还将符合国家军民融合推广目录的企业,从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交易和转化的企业,都划定在军民融合企业的认定范围之中。
记者留意到,这十项标准涵盖了绵阳在多年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四种模式”,即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
“这在全国属首创。绵阳率先启动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初步探索出的‘四种模式催生了利尔化学等460余家‘军转民‘民参军企业,产业涵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多个专业领域,2016年军民融合企业产值137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近50%,军民融合层次和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说道。
创新载体培植军民融合沃土
实际上,绵阳军民融合企业分布在绵阳各地,产业种类较多。如何更好整合资源,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绵阳决定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2016年1月,《绵阳市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培育“梧桐计划”》出炉。按照该计划,绵阳计划用五年时间,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为此,绵阳为军民融合产业园制定严格的“入围”标准:以国防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主体,重点在“产业集群”上做文章。
“近年来,绵阳构建起了国、省、市三级‘政策支撑平台,还打造了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为核心的‘一核三区多园的‘产业承载平台,加快建设以创新中心、软件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平台,做强做大以科博会为亮点的‘开放合作平台,加速军民融合发展,努力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刘超说。
2016年5月26日,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在绵阳揭牌运营,这是科技部授予绵阳的全国唯一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作为一个公益性、开放式的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的军民融合成果提供遴选、评估、评价、再研发、交易担保等“一条龙”服务,着力破解军民融合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让全国的军民两用技术在绵阳汇集。
“自公司入驻技术交易中心以来,线上线下平台互动让我们在寻找合作伙伴、开展成果孵化等方面更方便了。”四川美德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莉说。
據了解,线上平台融合了“互联网+”理念,采用O2O模式,设有军民融合信息、科技、金融、载体、人才等服务功能;线下平台,可提供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公共、金融、知识产权、军民两用技术展示交易、国际军民融合等服务。
这是绵阳紧抓军民融合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调动各方要素构建服务军民深度融合的系统性平台作出的有益探索实践。除了全国唯一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外,绵阳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只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成立了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公司。
绵阳市经信委(市国防科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绵阳还将建立健全统计体系,以军民融合企业认定为基础,建立军民融合企业数据库,动态跟踪管理、定期采集企业数据,科学分析军民融合企业运行情况,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完整、适用的军民融合企业统计标准体系,提高军民融合企业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王庆/绵阳日报社) (责编:舒小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