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是声音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组合,是一种由不同音高编为旋律的声音并组合为节奏与节拍的模式。而情感培养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做好声乐教学工作中的情感培养方能奠定学生的音乐基础,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本文将举例浅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声乐教学 情感培养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与乐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唱歌技巧和音乐记忆能力。本文将简单介绍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等三个方面来举例分析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开展情感培养工作。
一、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情感是声乐的生命与灵魂,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领悟能力,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动态美与艺术美,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艺术情感,塑造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促进声乐教学的和谐发展。其次,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可以强化学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完美的演唱成功地展示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再次,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可以指导学生成功把握不同的民族音乐和地域音乐的情感与风格。
二、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开展情感培养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
教师首先应注意深化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指导学生在练习演唱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西洋音乐等声乐作品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感知音乐文化与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例如在教学生演唱民族歌曲《满江红》时,指导学生用“仙侣调”声韵唱出作品的雄浑悲壮之情与爱国情怀,表现出激越豪迈的演唱效果。在教学生唱《路边有一个布娃娃》时,指导学生先练习用长音呼吸,想象“天上的雪,悄悄地下,路边有一个布娃娃”的情景。然后,转换声音,用疑问的口气唱:“布娃娃,布娃娃,你为什么不回家?”唱最后一句“让你拥有一个家、一个家”时,要指导学生仔细斟酌,唱出“一个家”的感情效果。除此之外,教师理应通过普及音乐知识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提高学生练习声乐的热情。例如在指导學生演唱《月满西楼》时,告诉学生这首歌由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改编而成,词牌《一剪梅》又名《玉簟秋》《腊梅香》,出自周邦彦的《清真集》中“一剪梅花万样娇”这一词句而得名。《一剪梅》与其他曲牌相比,有一个特点,即它的所有句子最末字都是平声。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八韵体,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闺怨与相思。学生可以在学习音乐知识,体会歌词情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音乐艺术情操,提升演唱水准与境界。
(二)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理应指导学生掌握音乐演唱技巧,学会在演唱中呼吸,灵活运用真假声,注重演唱过程中的字斟句酌。例如在教学生演唱《茉莉花》时,用闻到茉莉花香的感觉来体会唱歌过程中的呼吸。唱《青藏高原》最后一句时先吸一口气,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进入换声区就要灵活转换真假声,使真假声达到完美结合,教师应告诉学生“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音色中具有晶莹透明的感觉。
(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教师在融合情感因素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需重视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采取因材施教的方针,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与自我调节,帮助学生细化并整合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因素,让学生用视觉识谱、认知音符与音调,巧记歌词,尝试清唱,然后聆听歌曲,进行跟唱。例如在教学生演唱《梁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知乐谱,结合神话传说的艺术情感和歌词的情感变化,调节演唱技巧与内在情感,唱出同窗好友的快乐与温馨、十八里送别的依依不舍、英台抗婚的刚烈、楼台相会的无奈、英台投坟的悲壮和梁祝化蝶的不离不弃与欢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心智,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理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全面加强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学会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周岚.视唱练耳教育和情感教育对音乐教育的潜在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4(07).
[2]徐美玲.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情感教学方案[J].湖南师范大学,2012(18).
(作者简介:鞠曼丽,女,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