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访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必然产物,由于我国当前法治建设尚不健全,信访根深蒂固的历史背景使它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存活下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力发展,信访在法治化的环境下它所体现的优势作用已经越来越薄弱,法治为信访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信访工作的有序展开离不开农民的法治化思路,促进农民的法治化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法治化;信访;依法治国;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054-01
作者简介:张可(1986-),女,辽宁锦州人,博士,沈阳工程学院思政教研部,讲师,法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农民信访嵌入法治化轨道的必然性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深入人心,公民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这也意味着信访只有纳入法治的框架内才能更好的发挥原有的政治功能以保障公民对核心理念的拥护。特别是针对农村社会而言,农民占中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农民对法治思维思想意识形态的追求也愈加渴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农村的过程中与农村社会文化的融合必然产生思想的火花,积极深入的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农民思维法治化的灌输与培养必然使农民融入现代法治的元素,使农民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果农民思维理念向法治化靠拢,这势必会加快我国法治化发展的进程。
二、农民信访嵌入法治化轨道主要思路
(一)加强农民法治思维的形成与完善
由于受到传统封建思想如特权思想、臣民意识等传统意识的影响,这也是影响当前农民法治意识薄弱的传统原因。由于长期以来他们没有受到过法律环境的熏染以及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这导致很多农民在意识上相对保守、落后,他们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农民遇到矛盾和纠纷时依然有很多农民会选择集体上访的方式解决,这反映了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开始逐渐提升,但是同时也反映出农民的法治思维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法治维权之路还有一定的距离,伴随依法治国的深入法治建设已经在农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为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客观基础。
(二)树立依法信访理念促进农村法治化进程
信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代了,因为它有着传统的历史根基,那么我们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問题,如何使信访在法治的框架内合理的运行进而产生对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理想效果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当弱势群体的生活基本权利无法保障时,弱势群体就有可能转变为暴力群体来影响社会的稳定。[1]信访在法律的指引下必然更加有序的进行,可以减少农民的越级上访和无序上访等问题,使得农民的上访行为更加有序的进行,一旦农民形成了依法信访的理念农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依法把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向相关党和政府的各个部门表达出来,最终使的农村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加强基层建设促进农民权益表达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民利益实现以及保障方面的投入,农民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积极投身到基层政权的建设中,这也是对农民价值的认可和尊重。让农民主动去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推动农民利益表达就要用合理合法的渠道去引导农民,对于农民反映的问题要按照属地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尽快的提出解决措施,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农民的表达利益,同时抓紧给予农民群众以满意的答复。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实现信访嵌入法治化轨道可以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很多问题,当代农民群体也在与时俱进,他们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向着现代化农民的需求靠近,很多农民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通过法律的方式进行维权也成为农民学习的主流思想,很多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在大力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这使得很多农民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矛盾和冲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备和法治理念的深入,法律会越来会成为人们理性的选择,那么将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成为在法治轨道下运转的一种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杨香菊.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164.
[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